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收到一位退休干部写的长篇小说《翠竹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翻开扉页,赫然印着:“此书献给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区基点村人民。”再看目录。跌宕起伏的故事篇目吸引住了我的眼珠.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尽管公务繁忙,我还是抽空看完了这部32万字的长篇巨著。首先我要感谢作者邱林华同志.他把封存在档案馆里的革命历史人物,通过文学艺术的再塑造,成为能够为社会公众认识的艺术形象。掩卷沉思,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2.
魏委 《学习导报》2010,(21):58-59
一辈子的魂牵梦绕,一辈子的深切期盼,回家,回家,回到生命诞生的那片故土,寻找人生心灵的归宿……著名军旅女作家张慧敏的新作《回家》,为我们呈现了一段让人感慨不已的历史和这段历史中感人至深的台湾老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是艰难而痛苦的。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理念在国人心目中基本得到了确立,但毋庸置疑,女性的地位与男性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且不说在许多还相对闭塞的乡村,即便在文明程度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城市,仍有不少女性依然在承受着心灵的煎熬,特别在婚姻内部,在家庭内部,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贵州作家王华的《傩赐》(《当代》2006年第3期)是个令人心情沉重的过程。这篇小说讲叙了一个人们闻所未闻的故事,因为极端贫困,傩赐庄存在着罕见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外乡女秋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嫁给了兄弟三人,他们拼命挣扎求生甚至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仅仅是为了争取过上一妻一夫的正常生活;傩赐庄不散的雾气和阴冷的环境,田里小得象老鼠般的玉米,乡亲们一贫如洗以人拉犁的极端贫困,矿难所造成的亲人们的残疾与恐惧,甚至连他们在苦难中闪烁的人性善良之光也让人觉得忧伤;这里流淌着一条由眼泪、汗水、痛苦、哀伤、鲜血和绝望…  相似文献   

5.
正离开西吉已经二十余年了,那片曾经在我的记忆里有些悲凉意味的家乡已渐行渐远。虽然不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但牵挂还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断地打量着我的故乡,关注着来自于她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去年,从我的家乡传来了一个消息——西吉被命名为文学之乡。起初确有些讶异。在偌大的中国,文学创作的实绩和力量堪胜西吉者,大有它在。中国文联怎么会把这块牌子挂到西吉?后来才知,除了这个事件的因素外,说到底还是因为那片土地的贫穷与苦难。确实,贫穷与苦难背景下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整个西海固  相似文献   

6.
时间总是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蒙上铅华,然而,日记作为心灵的历史,无论经历怎么的沧海巨变和岁月轮回,却依然带着生命的温度,散发着某种独特的芳香。从书架上取出封面已经发黄的《雷锋日记》,轻轻地打开扉页,凝视着雷锋清秀纯真的面容和坚定自信的目光,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春风扑面的感觉。"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  相似文献   

7.
禾佳  高斌 《党建》2010,(8):34-34
在电影《第一书记》上映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沈浩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杨立新。杨立新说,接演这样一个角色,确实有压力。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演他,就要让人相信你就是沈浩。  相似文献   

8.
陈景文 《奋斗》2011,(9):63-64
从笔的人是轻易不为他人著文为序的,诸多因由中我只恐言不由衷,故这多年避之别人的书籍前有我的阔谈,且不说评论者的双眸得费时于一般读者的眼睛……华夏边陲的十二月里,我被网络信箱里的电子邮件激发出了热情,以致屏上看过不足以为读,下载于纸方供心品。北国的雪飘中,我走进了这部还没有装帧的书……  相似文献   

9.
丁朝君 《共产党人》2007,(13):54-55,49
很久没有读过《真诚的言说》这样震撼人心的书了。为情所动泪沾衣。这哪里是一本书啊?分明是一个老人将自己内心的赤诚给世人看。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颗火热的红心在同祖国前进的步伐一同跳  相似文献   

10.
陈景文 《奋斗》2013,(4):58-59
正近年,一些诗集的作者找我为序,几乎都是青春时节的朋友,说的大抵也都是情感人性,很少涉及诗技诗艺。正如孔子也引用古书上的话:"言语用来完成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可见意愿是作品的灵魂,下面的文采虽是支撑也不足以锋刃血色或撼人催泪。能够简约喷吐心中景象,从而使读者豁然大悟,那才是生命的升华。以气扫霾的是天河,用技达艺的是小溪。我说这些可能被人误为低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由姜文执导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让很多读者见识了著名文学家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的魅力。其实,让更多的人想起的是,马老心中非常重要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它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感动过无数读者。  相似文献   

12.
血腥的暴风雨曾经横扫美丽的宝岛,婀娜婆娑的椰林曾经被风刀雨剑拦腰砍断。黄济群的《腥雨椰风》(简称《椰风》,下同。)是作者对他在海南岛当知青时的一段深思。这段深思诞生于他揖别海南10多年之后,又再以8载光阴把这心灵的积淀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曝露于人间,其苦、其累、其痛可谓深矣!《椰风》在分合有序的结构、波浪起伏的情节、从容冷静的文笔、生动有趣的细节,以及风情各异的地方风貌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显示作者是一位客观型作家,而不是主观型作家。  相似文献   

13.
昌国给我拿来了一沓子书稿,让我猛然一惊,只道是昌国长期在行政岗位上用心,却不晓昌国还有文学的兴致与能力。书名叫做“心归何处”,很有意味。人生在世,如在旅途,身无定所,心也无定所,那是因为追求、梦想、希望也在这旅途上。心归何处?在每个人的疑问中,也在每个人的回答中。有些人身不由己,或心也不由己,总是在飘忽不定中,这样的飘忽不定未必满足。  相似文献   

14.
金婷 《党建》2013,(2):36-36
翻开《心灵的园地党建的平台——〈共享笔记〉选编》,看到的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感受的是一份份真实的情怀。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党支部各位普通党员的心灵独白。全书185篇文章,精选自宣教司党支部全体同志亲笔撰写、手手相传的《共享笔记》。《共享笔记》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2009年以来宣教司党支部每个同志的思想收获、工作故事和生活感悟。不同的笔迹,  相似文献   

15.
青山绿水,月夜,情歌,斗牛,油茶,鼓楼,花桥,是迷人侗乡的同义语,是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诗与画,是百读不厌的巨著,是滋养子孙千秋万代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更是作家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侗族文学始于何时,难以查考。但要论作家文学,老作家谭良洲无疑是侗族第一代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冯晨 《求是》2011,(12)
近几年来,关注农村现实、散发着浓郁黑土地芬芳的吉林电视剧,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田野三部曲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希望的田野》讲述了一个优秀乡镇干部的故事,《美丽的田野》讲述了农村民主进程的故事,作为收山之作的《永远的田野》,则将创作的聚焦点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7.
英年早逝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在短短的十多年创作生涯中,写下了20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其中洋洋100万言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自问地以来,更是长销不衰,反响巨大.无数青年读者从中深受启迪和教育,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党员.接触的报刊很多,但《党员文摘》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视角、较强的震撼力,不但为我所喜爱,而且受到我的朋友们的称赞。 以前,我的一些朋友对党刊存在误解,认为党刊也就是一些呆板的说教而已。而当我把每一期《党员文摘》递到他们手里,当他们打开杂志阅读了文章,往往就会一改成见,并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广东省举办了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系列活动,为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全面了解当年广州起义的生动感人的场面,学习老一辈革命志士为解决受苦大众而浴血奋斗,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本刊从本期起开始选载我国著名作家欧阳山长篇小说《三家港》中描述广州起义的有关章节(标题为编者所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是你们陌生的朋友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 ,可《党史文汇》杂志早已成了沟通我们心灵的纽带和桥梁。你们可曾知道 ,在安徽黄山 ,有一群每天都渴望读到贵刊的读者。贵刊内容广博充实 ,形式生动活泼 ,风格清新怡人 ,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图文并茂 ,栏目丰富 ,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看后让人长知识增阅历 ,受益匪浅。贵刊不媚俗 ,保持了高品位 ,没有官样文章 ,也没有大话、空话和虚话 ,更没有乏味的说教 ,比起一般刊物热衷的名星大腕艳闻秘史 ,耸人听闻的案例“纪实”,无病呻吟的文章来 ,《党史文汇》确实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