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松花江污染案中,爆炸事故发生在2005年11月13日,当天,吉林省人民政府已经知道有大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泄漏到松花江中,但是,直到11月18日才将松花江污染的情况通报给黑龙江省政府,使得黑龙江省丧失了为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的最好时机。直到11月22日下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才正式公布了松花江大面积水污染、市区将停水4天的真相。而哈市的环保监测部门也并没有及时对江水加以监测并将结果公之于众,以致哈尔滨市民不得不自发地在恐慌中采取自救措施,甚至社会局势几近失控。应该说,如此的社会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2.
上篇:首战用我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一百多吨含苯污染物排入松花江.24日,长达80公里的污染带逼近哈尔滨.为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市政府下令紧急关闭取水口.哈尔滨首次遭遇历史上长达四天的大停水,近四百万人口陷入了饮水危机.省、市领导向全市人民承诺:四天后恢复供水.  相似文献   

3.
2005年暮冬,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后升腾起的浑黄的蘑菇云刚刚消散,新华社就发布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水环境严重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消息.这两起因果相连的事件,昭示着问责制正大步走进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于彦 《奋斗》2010,(11):57-58
<正>加快发展哈尔滨地区沿江特色农业是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确立的以松花江为纲建设哈尔滨现代大都市的精神,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谐最优为目标,发挥松花江沿岸资源优势,对松花江沿岸农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和结构调整,建设示范型都市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沿江特色农业,实现水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同时,满足人们沿松花江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社会消费  相似文献   

5.
高大伟 《奋斗》2010,(6):41-42
哈尔滨市道里区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努力探索建设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的主要路径:一、沿江开发。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一个地区达到宜居的标准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性要素之一。根据哈尔滨市“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构想,按照“把松花江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纲,把保护和修复松花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鸭绿沟是桦甸市红石镇的一个行政村,三面环山,中间有一条小河贯穿而过流入松花江。 1946年6月,国民党占领桦甸县(现为桦甸市)松花江以西地域,强迫老百姓沿江修筑碉堡、战沟等防御工事,经常开枪放炮,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同敌军针锋相对地开展军事斗争,我24旅的3  相似文献   

7.
舒云 《党史博览》2009,(5):18-22
林彪住在哈尔滨松花江边的一幢老式小楼里,四壁挂满地图,还挂着一个装满炒黄豆的布袋子。林彪认为,敌人现在比我们强大得多,我们要准备几年艰苦的斗争,才能打败敌人。当前是要扎扎实实建立根据地,千万不能漂浮,要把松花江以北好好巩固起来。先把土匪搞光,派几万干部下乡。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关于何家沟黑臭水污染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多个排污口的污水直排松花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制止并采取有力措施恢复生态功能,归根结底,恐怕是地方有些部门不愿较真碰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松花江污染应该不是"急性病"而是"慢性病",是长期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原因造成的,依法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歌声。后来,这首歌曲又迅速传遍全国。《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它的创作者就是与冼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的张寒晖,一生先后创作了《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诞生地是西安而不是东北,词曲作者张寒晖不是东北人,其实  相似文献   

10.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一条灵秀的松花江、一座迷人的太阳岛,让哈尔滨这座城市拥有了万千风情.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是闻名遐迩的AAAAA级旅游景区.五月的太阳岛,一丛丛丁香花竞相绽放,醉人的芳香清新馥郁,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岛游玩、观光避暑.  相似文献   

11.
杨松滨 《奋斗》2002,(9):51-52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方正县地处张广才岭北段西北麓,松花江南岸,是一片物产丰饶,景色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原称“松阿里乌拉”,系满语,意为“天河”,又称“白河”。古往今来,松花江以其博大的胸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公元2002年4月25日,是无数人翘首以待的日子,万顷稻田等待甘露滋润的时刻。随着一声令下,前郭灌区灌溉管理处所属哈达山、锡伯屯两个抽水站同时开闸放水,奔腾不息的松花江就此拐道,按照人们的意愿,乖乖地被提上来,流入纵横交错的  相似文献   

13.
放排     
周野 《奋斗》2008,(10):64-64
我家住在松花江边,小时候经常在江中玩耍或站在江沿看流放木头的木排从江中驶过。流放木头的木排简直是一个庞然大物,小的几百米长,大的有二三里地,几乎盖住了半个江面,成为松花江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中秋,我们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苏北淮阴、淮安不多日子,就随师的序列在师长黄克诚率领下,奉中央军委命令北上出关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相继打下通辽、开鲁城市,又马不停蹄地向前.我们部队受命与苏联红军共守松花江江桥.江桥,故名思义,就是横跨在松花江上的一座现代化大铁桥,它是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上》这首优秀的革命歌曲曾激起千万人的爱国热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呼声和号角,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作者是张寒晖。他是河北定县人,1929年从北京艺专戏剧系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41年8月奔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等职务。《松花江上》原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夫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历史应该记住张寒晖,松花江应该记住张寒晖。尽管他不是东北人,也不曾出关,更没有见过松花江,却写下了这已被传唱了68年的不朽乐章。当年的他,在西安街头目睹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流离失所的惨痛情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便将东北流亡者的诉说改编成歌词,把河北家乡妇女哭丧的声调  相似文献   

17.
2000年7月3日,凤凰卫视中文台作为张学良先生百岁诞辰的贺礼,连续5天播出特别节目《世纪行过——张学良传》。《松花江上》作为电视片的主题曲,再次回响在海峡两岸。主撰稿人郭冠英谈制作过程时说:“访问的最后一天,我叫太太带着子女,送了大盆花到张家,儿女在他身边唱《松花江上》,  相似文献   

18.
解放哈尔滨     
解放哈尔滨(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宪科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南岸,地处松花江走廊要冲,是由三江平原进入东北地区腹地的最后门户,也是联结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的枢纽。哈尔滨市区和周围地势平坦,北接绥北,东与佳木斯、牡丹江相邻,南邻长春、吉林,西...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2)
<正>巴彦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腹地,面积313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总人口7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万人。县域耕地面积344.3万亩,其中水田5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有蜿蜒的松花江穿境而过,巴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沿岸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沿江灌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相似文献   

20.
雪冷血热     
正第十四章突击!突击!(续一)东征北进赵尚志率三军主力离开焦土狼烟的哈东根据地,踏上东征之路,目标去处就是"东大荒",即今天的佳木斯及以东地区。"松花江沿岸本系北满最富饶之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俗称之为‘东大荒’。两岸平川漫岗,依山漫江形势雄胜,系游击活动优良之地区。一九三二年东北革命高潮时,松花江沿岸最为汹涌。尤其是松江下游,抗日部队曾与敌寇对抗甚久。一九三三年松江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