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民事起诉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但它却不是一项自给自足的制度。证据制度除了要受其自身的运作规则制约外,还要受特定历史条件下民事诉讼的构造、原则、基本审判制度和审判机制运行状况的影响。1997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证据标准及起诉方针龙宗智现代刑事诉讼,建立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基础之上。因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须以必要证据的掌握为基本前提,否则,不仅不能最终获得对起诉的诉讼确认──有罪判决,而且缺乏诉讼进行的条件。然而,在起诉时,检察机关所掌握的证据需达到...  相似文献   

3.
起诉案件的证据标准,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查,决定提起公诉,对支持公诉主张的证据所应达到的规格。《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按照审判管辖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赵某系刘某之表哥,被害人马某系刘某之友。1993年冬,刘某因其妻与马某发生不正当关系而与马某产生矛盾。犯罪嫌疑人赵某得知此事后曾向刘某表示要替刘某出气杀害马某。1994年12月6日22时许,被害人马某在其家中被人持枪枪击项部,并被人用单刃刺器刺伤左眼睑处  相似文献   

5.
许少波 《法律科学》2014,(1):194-200
诉前证据收集的指导理念是实质公正,诉讼程序一体论、诚实信用论、诉讼预防论及诉讼程序促进论则构成了诉前证据收集的基本理由。诉前证据收集是存在风险的,基于对申请人利益与被申请人利益、本案利益与案外利益、当事人利益与法院利益、当事人私益与社会公益平衡保护的考量,妥适的做法是通过法院在诉前收集证据,并将其条件设定为有利于预防诉讼和减免诉讼,以及裁判案件需要的关键性证据。  相似文献   

6.
暂缓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官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性质、年龄、处境、犯罪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依法认为没有必要立即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暂时不提起公诉的制度。目前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德国、日本、美国、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有关疑罪不起诉的证据制度及其运行状况,在法规的创制、实体内容和程序设计上,都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检察机关行使疑罪不起诉权的法律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所办理的疑罪不起诉案  相似文献   

8.
起诉后控方继续收集证据缺乏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在审查完毕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能否继续收集证据?该问题似乎不应该有所争议,因为刑诉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二)项以及由该条而衍生的第一百六十六条已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要补充侦查的,可以建议延期审理,撤回起诉补充侦查,并应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为什么立法者会赋予控方在提起公诉后继续收集证据的补充侦查权?笔者认为其因有二:首先在于与刑诉法所负任务相吻合;再者,在现有审判方式中,法官居中裁决,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各自就其主张进…  相似文献   

9.
证据问题是诈骗案件存疑不起诉的核心原因,该类案件办理过程存在五个方面的证据问题,分别是取证不及时、取证程序不合法、非法占有目的方面证据不足、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不明确、忽视对外围证据的调取,针对以上五方面原因,可以从取证工作的时效性、合法性、全面性、以及注重审查犯罪主观方面、审查刑事违法性,厘清刑民交织界限等方面入手解决此类案件的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少威 《法制与社会》2011,(32):119-120
2011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公布,其中有附条件不起诉的相关规定,那么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与其他不起诉的规定有什么不同之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适用、是否有商榷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是我们国家检察机关的两大职能部门。逮捕的适用阶段为侦查阶段,且往往是适用于侦查初期,即初步掌握嫌疑人涉嫌犯罪,需要通过羁押嫌疑人以进一步查明其主要犯罪事实;而审查起诉是介于侦查和审判阶段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对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证据重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疑不诉的几种情况第一,侦查环节中收集、固定证据的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得力、粗放、不细致,使得外围证据固定不到位,以“群殴”伤害案件为例,在多人、多次、气候、天气等客观因素下,侦查员的“见识”、“感知”及证据的排除、相互作用引发的变数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个案证据能否达到成功诉讼的要求、标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凶器的及时获得、辨认、认证等。  相似文献   

13.
存疑不起诉的证据问题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存疑不起诉的适用对象是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然何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虽就此规定了四项判断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是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分歧和适用误区。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两个基本的定罪起诉原则,二是与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刑事起诉标准有关。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起诉标准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也有付诸司法实践的现实基础。为了提高办案质量和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应对我国刑事起诉标准予以重建即采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纪丙学 《证据科学》2016,(4):494-505
“两个证据规定”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合法性、证明标准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司法机关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命案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未被法院认定有罪的情况不断出现,不但引起了社会关注,也使司法机关面临巨大压力.这些案件暴露出侦查机关侦查取证合法性与规范性不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把关不严、审判机关对翻供现象认识不够客观,以及司法机关对证明标准把握不统一等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意识层面的,也有司法能力层面的,还有工作机制层面的.因此,要提高命案案件的办案质量,需要不断强化证据裁判意识、提高办案专业化水平、深化内外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治化进程日益加快,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已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纠纷解决的客观规律,不能满足公民权利保障的需求,其不足之处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浅析法人犯罪的侦查起诉孟祥智(一)强制措施的适用法人犯罪案件的侦查,与非法人犯罪案件的侦查基本相同。但是,在侦查中如何适用强制措施,确与自然人犯罪案件有所不同。1.应对被告法人采取哪些强制措施?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因为被告法人是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  相似文献   

17.
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纳入法律规定之中,可以说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本文将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特征、价值等再次进行探讨,并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情节,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在对我国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促进犯罪人的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反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背景的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9.
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情节,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在对我国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促进犯罪人的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反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背景的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20.
证据事实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基础,是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证据形式(或证据材料)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手段和载体,其证明力来自它所反映的证据内容(或证据事实)。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收集、分析、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材料及其所反映的证据事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审判机关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必须遵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关于证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