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1992,(8)
为了推动杂文创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支持下,北京市杂文学会联合《学习与研究》、《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阵地》、《宣传手册》、《杂文界》(北京版)等六家报刊,从本年度起,举办优秀杂文年度评奖活动。评奖活动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党的“双百”方针。凡属上述六家报刊发表的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优秀杂文作品(包括杂文文论和短篇杂文评论作品),题材范围不限,表现手法不拘,均可应选。评奖活动由北京市杂文学会和六家报刊的代表组成组委会,主持评奖活动;由组织委员会聘请的有关同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第16届优秀杂文评选近日启动,开始在全省征稿。这次评选活动由甘肃省杂文学会和甘肃经济日报联合主办。我省杂文学会会员和杂文作者均可参加评选。凡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中旬发表在全省全国各地报刊广播电视的优秀杂文均可参评。对以人为本、西部开发、未成年人教育、反腐倡廉、针贬时弊等方面的力作优先予以等虑。参评作品截止  相似文献   

3.
继全国性的杂文选集《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选入了邵燕祥在本刊首发的《说人话,不说鬼话》、《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选入了鄢烈山的《从塑料羽毛球拍说到“两个凡是”》之后,由“文丛总编辑委员会”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发行的《江苏文学50年·杂文卷》,又选入了本刊发的两篇作品:《从一个大学生行乞谈起》(作者:马国征)、《杂文味》作者:张彦加本刊首发杂文入选重要选集@张彦加  相似文献   

4.
《前线》1988,(5)
为了适应改革和建设的发展需要,振兴杂文创作,由北京市杂文学会与中国青春宝公司——杭州第二中药厂合作发起,首都17家报刊联合举办青春宝振兴杂文征文。参加本次征文的报刊:本刊、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医药报、中国人才报、消费时报、《杂文界》杂志、新闻出版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文化报、金融时报、北京法制报、建设报、人民建材报、团结报、国际商报。  相似文献   

5.
《唯实》1997,(10)
杂文爱好者说:《杂文选刊》是全国报刊上乘杂文的浓缩.它大胆泼辣,生动活泼,深刻隽永;选发的杂文有真实的内容,真诚的情感,真正的幽默,讲的是真知灼见;它是良师,是诤友,读一期便爱不释手.初学写作者说:《杂文选刊》是国内唯一综合性杂文刊物,有杂文佳作,也有杂文理论;学写杂文靠《杂文选刊》,提高杂文写作水平靠《杂文选刊》,立志当个杂文作家,也只能靠《杂文选刊》.  相似文献   

6.
《前线》1994,(7)
由北京市杂文学会与《学习与研究》、《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阵地》、《宣传手册》、《杂文界》(北京版)、《支部生活》联合举办的第二层“北京杂文奖”于2月28日评选揭晓。经评委会认真评选,评选出荣誉奖5篇;一等奖9篇;二  相似文献   

7.
杂文味     
《唯实》1998,(5)
诗需要诗味,理论文要有理论味(理论色彩),杂文则要有杂文味。 杂文味至少包括题材上的杂文味和语言上的杂文味。  相似文献   

8.
余心言同志的杂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柳如烟同志《杂文是说理的艺术——读〈余心言杂文选〉》一文,从说理这个侧面,分析了余心言杂文的特色、风格;探讨了杂文创作中如何“艺术地讲道理”的一些规律,对广大杂文爱好者及杂文创作,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10.
很高兴同全国各地报刊杂文随笔编辑同行在一起研讨杂文创作。大家十分关注当前杂文创作态势与走向问题 ,我想 ,这不仅关系到杂文创作本身 ,关系到能否满足杂文读者的期盼与渴望 ,更关系到当代杂文的价值、意义 ,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与人民大众对未来的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应当感谢北海日报社举办这次全国性的杂文编辑聚会 ,深信它会对今后的杂文事业产生有益的影响。《杂文选刊》编辑部每天收到国内外各报刊杂文编辑、作者、读者荐稿五六百篇 ,从数量上看的确很可观 ,但选发的却不多 ,一个月内编辑提稿大约 1 2 0篇左右 ,选发的不过是…  相似文献   

11.
刘成信 《唯实》2002,(12):81-83
作为杂文评论工作者、《杂文选刊》杂志的编者 ,我几乎每天、每月、每年在与身边的同事、各种座谈会、研讨会的与会者交谈杂文作家及其作品 ;同时 ,每与杂文作家、作者、杂文编辑及杂文读者通讯 ,也都离不开对一些杂文作家及其创作谈些个人的浅见与感受 ,就像朋友们说的那样 :不论是“写”还是“说” ,都离不开杂文。于是 ,日积月累 ,就形成许多不成形的“评点”。现根据朋友们的建议 ,稍加整理 ,收集于此 ,权作对杂文的学习、研究心得 ,并就教于各位杂文作家和读者朋友。顺序完全是根据资料的整理先后排列 ,无任何用意。魏明伦  他可谓两…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 ,是‘古已有之’的。”像先秦诸子“认识论而兼叙述”的杂说 ,唐宋散文中的“说”,乃至明清的笔记小品 ,都有一些篇目类似今天的杂文 ,但杂文真正作为独立文体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随着它的异军突起 ,围绕着它是不是文学文体的归类的争论也随之展开。当时围绕杂文文体的归类的争论 ,带有较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批“帮忙”、“帮闲”的文人出于对杂文战斗性内容的害怕 ,指责杂文“不入文艺之林”,而进步作家、文艺评论家则充分肯定杂文的价值 ,也揭示了杂文…  相似文献   

13.
朱铁志 《党建文汇》2008,(11):54-54
我与乃举先生由相识而相知,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乃举性情耿直,为人诚恳,有忠义之心,是杂文圈里有名的热心人。《秋实集》是继《春华集》、《夏雨集》之后乃举的又一本杂文随笔集。由于长年在党刊工作,乃举的杂文创作视野宏阔、立意高远,能够很好地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落笔讲究分寸,展开论述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4.
《唯实》1998,(12)
杂文爱好者说:《杂文选刊》是全国报刊上乘杂文的浓缩,它大胆泼辣,生动活泼,深刻隽永;选发的杂文是真实的内容,真诚的情感,真正的幽默,讲的是真知灼见;它是良师,是诤友,读一期便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5.
李君 《唯实》2001,(2):70-71
焦国标是中青年杂文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的杂文产量不能言多 ,从事杂文创作的时间亦不算长 ,但的的确确有一些篇章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与深深青睐 ,并因此牢牢记住了焦国标这个名字。我便是这众多读者之一。杂文 ,贵在独立思考、独特发现 ;贵在嶙峋风骨、过人胆识 ;贵在常怀天下忧 ,敢为天下先。国标的杂文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脱颖而出盖源于此 ;而一些杂文作者经营多年杂文却无一篇足以让人铭记 ,亦源于不能如此。印象中 ,国标的不少杂文从极小的事件入手却能得到极大发现 ;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却能看到极大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振兴新时期杂文创作,本刊举办“石花杂文笔会”。为了办好笔会,1990年7月12日本刊邀请在京的部分杂文作家进行座谈,高扬、胡昭衡、徐惟诚、李志坚等同志也拨冗莅临。笔会从本期开篇,敬请杂文界朋友鼎力支持,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7.
漫谈杂文     
杂文既是扶正祛邪、针砭吋弊的武器,又能使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工作之余,短小精悍的杂文比长篇巨著拥有更多的读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今天,党和人民需要更多更好的杂文。我喜读杂文,也爱写点杂文,三十年代求学时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五十年代也写了一些,因写杂文还吃过不少苦头,但我至今不悔。离休后,又重新拿起笔,继续写。我写杂文,是自己选题目,写自己的感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至于能不能发表,则  相似文献   

18.
孟令哉 《唯实》2004,(6):94-96
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里颇有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刘成信将他的杂文评论结集为《杂文情缘》,不由得让我想起这位“情痴”,他出于对杂文的痴迷,舍掉了绝不是一个指头的“铁饭碗”,走上了前途未卜的办刊之路;为了杂文,他将喝咖啡的悠闲和逛舞厅的潇洒,都变作了埋头于杂文理论研究的孜孜;为了杂文,他奔走呼号,致力于创作队伍的集结;评头论足,检点着杂文园地的篇什;激扬文字,期待着杂文精品的涌现……其情可谓痴矣,其志可谓凝矣,故其文亦可谓工矣。杂…  相似文献   

19.
杂文,因其迅疾的针砭时弊功能而能从散文中独立出来,因其作者“感应的神经”时常需要迅速出击而尤其需要胆识。社会上人们容忍了读不懂的诗歌、小说甚至理论,然而,如果有读不懂的杂文出现,则我们想人们无法容忍。杂文,就其实质来说是批评丑恶的武器,鲁迅称之为匕首、投枪。因此,灵魂肮脏之徒,圆滑世故之辈,凡事“好好好”“行行行”的好好先生,是不配写杂文的。有没有胆识,杂文中见。杂文,不相信伪装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蒋元明 《前线》2009,(6):57-57
研究余心言的杂文创作,发现一个特殊现象:他是官越做越大,杂文越写越来劲,年事越来越高,写杂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