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采之窗     
毛泽东支持姚雪垠写《李自成》姚雪垠以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而闻名于世。小说问世后,深受读者喜爱,《李自成》第二卷还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但有谁知道,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支持,也许《李自成》就不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是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创作中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该书问世后,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第二卷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说姚雪垠创作《李自成》是“捧毛”,是替毛泽东完成一部“影子传记”。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爱才用才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对作家姚雪垠进行了两次保护,使他顺利地完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写作。 1966年7月中旬的某一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看见王任重列席,便将他叫到身边,指示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的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毛泽东指示。这一指示既挽救了《李自成》,也保护了姚雪垠的生命。 当工作队进点的时候,武汉市委根据王任重传达的“最高指示”,对工作队作了特别指  相似文献   

4.
正姚雪垠(1910—1999),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曾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他在逆境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家喻户晓,影响甚大。少年时有过短暂的土匪生活1910年10月,姚雪垠出生于河南省邓县姚营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交通闭塞必致愚昧落后,他刚出生母亲就想将他溺死。幸亏  相似文献   

5.
蔡杰 《党史博览》2001,(8):50-53
“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文化界即开始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许多以历史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纷纷遭到批判,帝王将相更不能在新作品中占有位置。然而,姚雪垠的《李自成》正是逆着当时的思潮创作的,书中第一卷一开始就写崇祯皇帝这个令人难忘的悲剧人物,在第一个单元中就写出后妃、宫女、太监、文武大臣等等。毛泽东所批评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书中全写了,还写了封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牛金星等。按照常理讲,《李自成》同当时的形势相悖,应当视为“大毒草”。然而,世界上有些事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出现。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文艺路线”首当其冲。恰在这时,毛泽东怀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6.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李自成》汤胜利精通历史,善于汲取历史教训的毛泽东,曾经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以极大关注,他谆谆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坚决克服骄傲和腐败,"决不做李自成第二"。毛泽东虽然对李自成的革命方式和胜利后的骄傲不以为然,但是,他对李自成个人的人品...  相似文献   

8.
严阳 《前线》2013,(12):194-194
过去声去一直以为,反季节蔬菜是今天这个高科技时·代才有的新鲜事物,在读了明代谢肇涮的《五杂俎卷之十一》之后才知道,其实至少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就有了:京城里数九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有着丰富的辩证未来观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是与辩证发展观相一致的、交叉渗透的。他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联系作为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加以研究,不仅预测未来的发展,而且提出了选择、控制、改变、创造未来的战略途径。在《邓小平文选》中,直接论及未来的文章题目就有3篇(第三卷中以“开辟未来”为题的两篇,第一卷中以《立足现实,瞻望前途》为题的一篇),间接论及未来的文章就更多了。以往研究邓小平思想大多是在“现在时”形态上进行,如今,我们还应在“将来时”形态上加以研究,学习他“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10.
翟玉琢 《党史博采》2004,(10):45-46
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题为《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不久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此文之所以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因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部攻进北京,灭亡明朝,是1644年,按古代干支纪年为甲申年,到郭沫若写这篇祭文的1944年,又逢甲申,整整过去了三百年。从《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年,再逢甲申,时光又过去了六十年,但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觉得仍有很现实的意义。《甲申三百年祭》摘引了《明史》、《明史北略》、《甲申传信录》等许多史料,客观详尽地评介了李自成的成败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箴言     
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0页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0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2,(2):32-32
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0页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20页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八年九月,鲁迅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杂文——《随感录》二十五。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对他的杂文的反响和评论。一九一九年五月,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卷第五号上发表了《随感录》一文,指出“唐俟先生是能做内涵的文章的”,“实在是《新青年》里一位健者”。唐俟,是鲁迅初期写杂文时用的笔名。从这以后,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4.
我们目前见到的《毛选》五卷本是建国后编辑出版的,直到1977年才出版了第五卷。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44年的晋察冀边区,中国的第一套《毛选》五卷本就已经面世,这也是毛泽东的著作首次以《毛泽东选集》命名。编选印刷这套书的3个负责人分别是邓拓、张春桥、翟来清。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月15日,党校举行教研人员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的有关同志。大家在前一阶段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础上,就《邓选》第三卷所涉及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中几个  相似文献   

16.
于远东 《前线》2014,(3):119-119
闯王李自成进京,政权到手之际败亡,令人扼腕长叹,也值得人们警醒。李自成是个平民英雄,领导农民起义军由星星之火迅速发展到百万之师,建立了大顺政权。随后又指挥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确实让人惊叹。令人痛心的是,他攻人北京城后,仅支撑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由大胜转为大败。这种夺得了天下却又迅速失去政权的结局,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7.
张魁兴 《前线》2014,(12):124-124
<正>当前,社会上阅读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有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编辑出版的一些版本。《毛泽东选集》5卷以及《毛泽东军事文选》2卷共同构成了目前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著作体系,对于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事实上,《毛泽东选集》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流传于世。据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毛泽东选集》,共有21种不同版本,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5月由原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2013年9月13日,  相似文献   

18.
汪金友 《廉政瞭望》2010,(23):54-54
一个年轻人向著名作家姚雪垠请教如何把握人生,姚雪垠沉思了片刻说:“耐得寂寞,方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一生寂寞。”顿了顿,姚老又说:“这是伴随了我大半生的座右铭,就送给你吧。”  相似文献   

19.
“红颜”也者,褒词有之,贬词亦有之。“红颜知己”,何等温馨!“红颜祸水”,又何等可憎!看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女人无罪,红颜其罪,于是就引出了本文的题目。明末叛将吴三桂,史书上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说他本来是准备要归顺李自成的,因为李自成的大将霸占了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于是,一怒之下,改降大清,成为引清兵入关的鹰犬走狗。照此看来,陈圆圆似乎成了亡明灭顺的“红颜祸水”,而吴三桂反倒是投降有理了。其实,这不过是“小说家”们的“戏说”而已。吴三桂本来就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奸佞之徒。他卖身求荣…  相似文献   

20.
360年前,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场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席卷了大半个国度,且把大明王朝推翻了的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了;可是进入北京以后,起义军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于次年陷于失败。60年前,1944年春上,重庆《解放日报》连续4天刊出了郭沫若的长篇史论《甲申300年祭》,总结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历史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同志读后加以热烈的肯定和赞扬,之后不久,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其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