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民 《人事天地》2008,(10):14-15
闭门谢客在家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与温家宝握手交接。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退休生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当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善用数字的能手。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落落大方地请记者们提问。这时,记者席上的一位西方记者霍地站起来.抢先向周恩来发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湛的语言艺术,不但为我们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这位“平民”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成功进行了融冰之旅。这让人们想到35年前日本田中首相访华的破冰之举,觥斛交错间,两国外交家进行着寸土必争而又个性盎然的角力,中方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和参与了此次谈判.殚精竭虑,拿捏得当,尽显领袖谋略与气度。 本文口述者周斌,曾长期担任中国外交部日语翻译,是当年谈判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5.
1956年,从东北工业部调到国家计委,20多岁的朱镕基以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表现,成为当时最有前景、领导期望很高的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之所以深得人民的爱戴,不仅在于他对人民的事业的鞠躬尽瘁,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人民”有深切的感情和理论的探析。本文揭示了他对人民群众观的论述。人民是母亲、是靠山、是主体、是主人、是永生,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共产党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考察,在重庆第二财贸学校,总理饶有兴趣地来到学生中间,当他看到校礼堂墙上贴着“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警示语时,他幽默地对同学们说,“那是提醒大家今后不要做假账啊!”一席话引得现场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为消除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区域的实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伟人自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周恩来在中国百姓的脑海中刻着的是文质彬彬的绅士风度,但他的形象也是中国男人最标准的雅士形象。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党的统一战线的奠基者和卓越领导人,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更是保护了一大批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知识分子等,为统战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瞩目的是,联合国《旗典》中规定的哀悼领导人的降半旗仪式,第一次应用于一位现职去世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一个星期的时间联合国总部上空没有升起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2.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实际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本文阐明了八字方针在当代中国政治史上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周恩来对确立与维护这一基本方针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艺术的感染力,向我们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深入百姓生活,了解到百姓心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电影在感人至深的同时,影片展现的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的工作作风并不刻板划一,而是灵活多样,见智见谋的。比如,他有时很善于用有趣的“打赌”方式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和神奇的氛围中推进工作,增进友谊。他的“打赌”总是洞察秋毫,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得益于他对事物观察细密,分析推理科学,极富实践经验,最能摸透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实事求是,紧紧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5.
面对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大学生“宅一族”,笔者从它的产生与现状谈起,浅析了它的特点、产生后果与形成原因,最后从周恩来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应对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作为主管全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总管家”,面对“文化大革命”初期动乱局面,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肩负起处理“革命”与“生产”现实关系的重担,其基本目标,是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限制“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范围。为此,他进行了三次努力,中心是紧紧抓住工农业生产不放松,突出强调运动要有领导、有秩序、分期分批地进行,以图尽力稳定国民经济这根支柱。其实质,就是同极“左”思潮及林彪、江青等人搞乱全国、乱中夺权阴谋的正义斗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坚毅沉着,审时度势,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以其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品格,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中和作用,从而也使自己的威望达到人生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和上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周恩来作为这一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最高指挥者,统筹谋划组建“两弹一星”领导机构和科研机构,深谋远虑制定尖端技术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千方百计组织和扩充人才队伍,自力更生培养和壮大科技力量。他亲自领导和组织实施了“两弹一星”的每一个具体工程和关键环节,实现我国从核导弹到氢弹再到人造卫星的“三级跳”。周恩来作为开国总理,为“两弹一星”工程呕心沥血、建立了不朽功勋,对铸就“两弹一星”精神作出了非凡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我党统战理论和统战实践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周恩来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知识分子问题作过许多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9.
1977年,陈立夫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中,公开发表了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并注明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收到,立即引起质疑,焦点是认为年份有误。经过三年多的争论,赞成陈的观点在台岛占据了上风。我们结合民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用考订的方法甄别,可以确认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其实写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9月,台岛舆论维护陈立夫的说法,本质上是为维护国民党当局对西安事变与对张学良所谓“通共”罪的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新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做好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过冬的生活安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踊跃捐款捐物,领导干部访贫问苦,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