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沟通国共中枢联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一个侵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将南满铁路柳条沟地区一段桥梁炸毁,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同时,日本关东军开炮轰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从而制造了侵略我图的“九·一八”事变。当地守军的士兵及下级军官均愤然要求与敌军作战。但由于蒋介石事前即向东北军发出了“绝对不抵抗”命令,几十万东北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这便是所谓的“日本开拓团”。 ●“开拓团”男子被蒙骗征战,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灰”。而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开拓团的妇女和儿童,被他们的国家遗弃了。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自“华北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转化。即由“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到“华北事变”之后对日态度转向强硬,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与中共第二次合作而转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 ,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事变 ,拉开了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时 ,正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最困难的时期。邓演达和许多中央干部被捕 ,各地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成员思想也比较混乱。直到11月 ,临委会才商定暂由黄琪翔负责主持全党工作。黄琪翔主持工作后 ,一方面有重点地积极整顿和恢复各地党的组织 ,一方面为“九·一八”事变发出《对时局宣传大纲》 ,并先后多次向全党发出《通告》和《训令》。在这些文件中揭露和批判了蒋介石国民党对日寇的不抵抗政策和对红军的围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既随着张学良政治态度的转变而发展,也随着党的政策变化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妥协退让下,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三省,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东北军成为  相似文献   

7.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王治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是东北人,现已75岁了,对“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历史,是记忆犹新的。全国的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的1937年,而早在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灭...  相似文献   

8.
武中奇小传     
《春秋》2001,(4)
武中奇是山东省长清县人,生于1907年,属相羊,所以他写字盖了个边章“吉羊”,即“吉祥”之意。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担任过武训中学书法金石教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日益加重,蒋介石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方针,反共反人民,进行残酷内战。在这国难当头的形势下,中奇同志奋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会沈阳市,如今屹立有一座雄沉、险峻“九·一八”残历碑。而当年的“炸弹碑”倒在它的脚下。那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渖阳柳条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并为了炫耀侵略武功,建立了“炸弹纪念碑”。“九·一八”残历碑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十八日建立后接待了中外人士十八万余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活教材。”日中友好访华团团长吉冈德  相似文献   

10.
合浦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陈铭枢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参加了反清、讨袁(世凯)、讨陆(荣廷)、东征、南征、北伐等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曾参加新军阀混战和“剿共”。但这位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老同盟会员,顺应历史潮流,思想与时俱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团结抗战,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敢于向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挑战,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其后,他坚持抗日反蒋的立场,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加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营垒,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陈铭枢字真如,…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役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爱国人士章太炎在当时即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以十九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三十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是全国抗战的一首悲壮序曲。川岛芳子雇佣打手日本和尚制造事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不断进步的原因探究彭建新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的落伍,有的颓唐。李济深早年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但20年代中后期一度沦为军阀,与共产党为敌。"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却能始终随着...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疆土的疯狂侵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义愤填膺,毅然挺身察哈尔抗日前线,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百般阻挠围困破坏下,冯玉祥先生虽然抗日救国壮志难酬,被迫含恨离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亦被迫偃旗息鼓,惨遭各个击破的厄运,但他们的抗战业绩将永垂史册,光照千秋。挺身张家口1931年8月,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藉此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相似文献   

14.
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到“九·一八事变”期间 ,张氏父子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安全 ,根据自建自营方针 ,制定了庞大的铁路修建计划 ,并不顾日本多方阻挠 ,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近十年努力 ,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 ,为加强东北边防安全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揭开了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它是三十年代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日本蔓延的结果.一二十世纪初,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经济有着与西方资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其一,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它的经济是落后的,脆弱的,在  相似文献   

16.
1908年1月15日,为内蒙古自治区运动的发展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阿思根将军,诞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腰力毛都村一户蒙古族贫苦农民家里。阿思根又名阿拉坦仓,汉名李友桐,少年是在王公贵族与北洋军阀政府沆瀣一气、蒙古民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下度过的。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强烈反抗民族压迫的种子。1922年,在郑家屯第四中学读书的阿思根,因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斗争被开除学籍。他辗转来到“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入蒙藏学校继续学习。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缀学返乡当农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内…  相似文献   

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我刚刚进入徐水县立第一高小,1937全班嚎啕大哭年“七·七事变”进入全面抗战,那时正值我从保定师范初中毕业,前后共计6年,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战略,致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得寸进尺,占领我国东三省还不知足,又不断蚕食我华北。这篇短文就是描述在这6年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琐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的心态,这些事,对青年学子来说,也可培育爱国报国之情。1931年秋,我刚刚入学不久,传来“九·一八事变”的噩耗,深感日本占领沈阳后就会占领全东北,入侵关内,我们就要做亡国…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6,(3)
四、日谍魔爪回头再说日本间谍的魔爪是如何伸进国民政府最高军政核心内部,并猖狂进行活动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灭亡与霸占中国的目的,长期以来,对中国进行了范围广泛、无孔不入的间谍活动。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谍的活动变得更加疯狂与露骨。形形色色的日本间谍,  相似文献   

19.
在本溪     
1945年,我在支援东北工作的途中,被东北社会部调至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担任调查科长(主管侦察、治安)。“创业”时期本溪是重工业城市,盛产煤、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政权,不仅掠走大量财富,而且豢养了一批汉奸、走狗。当时不到20万人口的本溪,就有日本人五六万。其中将、校、尉级战犯及宪兵、特务、警察等就有两千余人。日本战败后,他们妄图东山再起。在伪满政权中有个一官半职的汉奸,这时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人,妄图继续他们的统治。以伪副市长郭英麟为首的一群汉奸成立了“临时维持会”。伪警…  相似文献   

20.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占领我中华大片沃土。在占领区,日伪在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和疯狂的经济掠夺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进行野蛮侵略,实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日寇所及之处,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疯狂的摧残和破坏,事后又在占领区建立殖民奴化教育体制,贯彻推行奴化教育方针,以此对沦陷区儿童少年及人民大众灌输奴化思想。日伪在中国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教育贯穿整个抗战时期,日渐强化,目的在于加强殖民统治,奴化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