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幽默     
为了事业经理和副经理一起去游泳。经理不慎被水淹死了,同事们问副经理:“经理遇难,你看见了没有?”“当时我在岸上。”“那你为什么不去搭救?”“我当时只是想,我们公司不能连一个副经理也没有啊。”惯窃法官:“在商店里偷了几次东西?”被告:“4次。”法官:“你偷了许多东西吗?”被告:“不多,只偷了一条连衣裙。”法官:“为了这一点东西你去偷了4次?”被告:“这没办法。我的妻子每次都不满意,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去给她换条合意的。”谁之过法官怒斥被告:“我担任这个法庭的法官以来,已经在法庭见过你7次了,难道你不…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26日,美国弗五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市地方法院开庭,就犯罪嫌疑人戴维。谢尔登·布思是否有罪做最后认定并宣布判决结果。布恩在10分钟的陈述中对法官艾伯特·布赖思说:“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它使我一生中所做的善事都蒙上了黑影。”布思的律师詹姆斯·克拉克随后发言,他请求法官判处被告二十四年零四个月的刑期,这是联邦审判条例中处罚此类案件的较低刑期。克拉克指出,布恩的间谍活动似乎未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害。最后,主审法官布赖恩宣布,羁押已达4个多月的被告同时犯有“叛国罪”和“间谍罪”,法庭判决将其监禁…  相似文献   

3.
司法权的运作离不开法官这一操作者。就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如果司法权不被公正的行使,它将给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培根指出“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把水源破坏了。”可见,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法官的素质保障。法官的素养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世界》2006,(3):43-43
北京一家汽车公司因不服劳动保障部门对公司一职工认定的工伤结论,将劳动保障部门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汽车公司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维持《工伤认定通知书》的判决。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桩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审判。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那是一次民主的审判:法庭由501名法官组成,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申辩演讲,判决结果以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投票结果是,赞成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280票。就是这次在今天看来也算比较“完美”的民主的审判,却让民主永远背负上了一个污点,成为后人称之为“民主的暴政”的著名案例。  相似文献   

6.
图文传真     
最近,笔者在报刊上读到了一篇题为“一座德国磨坊的故事”的短文,其大意是:威廉一世做了德国皇帝后,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他登上行宫远胡,发现附近有一座磨坊挡住了视线.于是便派人与磨坊主协商,希望能高价买下这座磨坊:但是,无论如何做丁作.磨坊主就是不同意卖掉。威廉一世一怒之下就派人把磨坊拆了。第二天,磨坊主一纸诉状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庭居然受理了,判决威廉一世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威廉一世拿到判决书后只好遵照执行。后来,这座磨坊就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0,(15):26-28
随着榆林中级法院二审的宣判,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官讨要煤矿入股红利案"终于落下帷幕。然而,由于二审判决认定"讨要煤矿入股红利的法官在三年前就已经退股",围绕着这起法官法庭讨红利案的追问和思考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近日,枣阳市人民法院邀请18名人大代表旁听一起离婚纠纷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现场提出庭审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起案件看似普通,但却历经了一审、二审又发回重审,双方当事人意见分歧较大,情绪对抗很激烈,在审理中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庭审过程中,合议庭成员按照规定有条不紊地逐一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法庭调解程序。旁听席上,18名人大代表仔细聆听,认真做记录,密切关注着庭审的每一个细节。在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当事人唇枪舌剑,审判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劝导。在庭审后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对此次庭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庭审的法庭纪律严明、秩序井然,法官着装  相似文献   

9.
李顺万 《求索》2008,(6):133-135
司法调解是我国司法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民事纠纷中的司法调解是法官经验思维判断与司法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在司法判决中,法官主要采用逻辑演绎的思维,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自由心证”以及适用法律中的“判例法”则更多地体现了法官的经验思维。在民事司法中,法官将经验和逻辑统一于个案纠纷解决过程,是“和谐司法”对法官的要求,也是法官思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英国一名母亲在患有绝症的女儿的要求下,通过注射吗啡结束了女儿的生命。2009年12月25日,英国一家高级法院法官驳回了检察官对该母亲谋杀未遂的指控,判定"无私而尽责的"母亲无罪。此次判决与不久前的母亲给脑残儿子注射药剂致死的案例完全相反,在当时的案件中,那名母亲被判入狱9年。法庭结果宣判后,再次引发公众对安乐死合法性的争议。在中国,公众也对安乐死非常关注。自上世纪第一起安乐死案件至今,已过去20多个年头。但一直以来,法律都还未涉及到安乐死。在人权与法律碰撞下,安乐死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星闻人物     
<正> 崔健:获赔8400元因著作权受到侵犯,著名歌星崔健将3家公司告上法庭,并获赔8400元。北京朝阳区法院根据光盘上的识别码认定光盘是由先达公司复制的,崔健对光盘中的17首歌曲享有著作权,因而判令先达公司停止复制该光盘并赔偿损失8400元并判决樱花七星十二店停止销售光盘。不过由于仅凭光盘上所印的“天津音像公司出版”字样,还不足以证明天津音像公司就是光盘的出版者,所以法院驳回了崔健对天津音像公司的诉讼请求。不知这样的判决崔健是否满意?  相似文献   

12.
“被告人小文犯盗窃罪,免于刑事处罚。”当法官当庭宣判完判决结果后。小文哭了。 法官习惯性地收拾审判席上的案卷材料,准备退庭。这时候,法庭上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始终低着头的小文,突然走到法官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真正罪犯一位律师在案子终结时做总结发言,他说真正的罪犯可能在任何时候走进来。所有的人都扭头看看法庭的后门。于是,律师说,看来你们对我的当事人是否有罪心存疑虑。结果,该律师胜诉。但这个伎俩并不总是奏效,另一个律师如法炮制,却败诉,百思不得其解。事后,一个陪审团成员解释说,因为当时只有你的当事人一人没有回过头去。 还有话说有个人驾车违反了交通规则,被迫请假上法院受审。等了一个又一个小时,还不轮到自己。临近黄昏时,法官才叫他的名字,吩咐他明天再来。他气愤地对法官道:“哪有这样的事?”  法官干了一天的…  相似文献   

14.
文摘     
不满判决结果两女子法庭内追打法官9月28日上午10时许,四川省成都市某区法院第六法庭内一起普通的离婚官司最终演变为一出全武戏:由于被告谭晓华不满判决结果,当庭伙同家属围攻主审法官。最终,在法警的保护下法官得以脱身。据悉,目前闹事的两名女子已经被司法拘留。据悉,被告谭晓华与原告左宗鲜婚后因为家庭琐事常常发生纠纷,致使双方矛盾不断,夫妻感情出现裂痕。今年以来,随着矛盾的激化,已分居数月的左宗鲜向法院提起离婚,要求女儿归左宗鲜抚养,并提出依法分割住房以及“超剪派发艺”的经营权。法院经过审理后准予左宗鲜和谭晓华离婚,并将…  相似文献   

15.
南剑 《民主与法制》2007,(9X):36-37
位于广西南宁市城南城北的两位餐饮业主,不约而同地都以“肥仔”命名。随着双方生意日趋红火,围绕“肥仔”这块招牌的一场权利之争亦不断升级,直至诉诸法庭。不过,拥有“肥仔”注册商标的原告并未成为最后的赢家。法院如此判决的法理依据何在?这一判例对司法实践有何示范价值?本刊将刊发相关报道,解析这起官司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个打工仔,将一笔血汗钱汇给老家的胞姐代为保管,却被她鲸吞,引起一场姐弟间的票据纠纷案。承办此案的法官依法判决弟弟胜诉,再将案情写成报道在法制报刊出,这个姐姐又以作者和报社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结果究竟怎么样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么一场连环诉讼案,此案带给人们怎样的启示呢?请看——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法院,一份农民工讨薪案胜诉判决执行了三年没有结果,岁末将至,该法院立案庭法官为了完成本年度任务,多次劝说农民工撤诉。农民工讨薪难,是因为在此类事件中,农民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致使他们或者忍气吞声地认了,伤心地离去,或者走向过激的一面。我们都希望农民工能通过法律途径,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便走上法庭,讨薪之路仍然漫长。乌鲁木齐新市区法院的这桩案子,农民工胜诉了,但拿着胜诉的判决书如同拿着一张“白条”,三年过去分文未见。而如今,法院为了完成年底不能挂余案的任务,竟然劝说他们撤诉,…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和广西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活跃着一个由2名法官和2名书记员组成的乡村法庭,为让诉讼中的少数民族同胞少跑一次腿,少误一份工,少花一分钱,法官们穿行于重峦叠嶂的深山老林,止争息诉,化解纠纷,谱写了一曲曲和谐的民族团结之歌。师宗县丹凤人民法庭,辖区除丹凤镇属于城区外,五龙壮族乡、龙庆彝族壮族乡和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三个少数民族贫困乡散落在滇桂交界处的十万大山中,被形象地称为“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乡镇如此分散而偏远,使得法庭的法官办起案来常常顾此失彼,往往他们到某个乡村办案,其他地方的群众来到法庭办事就会扑空。…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中国行政审判案例》中的爱克福得公司诉深圳市房产局案展示了法官在案件判决方式上的技巧和智慧。它避开了本应该是争点的规范冲突适用问题,转换审理思路将免责事由的审查列为争议焦点。这个案例只是法官巧妙运用判决技巧的一个缩影,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中大量地展示了法官的判决技巧和智慧。也正是这些回避和模糊的判断技巧为学者们的研究设置了障碍,使我们对案件有了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争鸣,同时也正是对这些技巧和智慧的把握为我国法治环境的改善和司法的进步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思捷 《公民导刊》2016,(12):40-41
正"维C案"中商务部三封"法庭之友"意见书最终被二审法院采纳,以国际礼让原则胜诉。然而此胜利无法掩盖我国出口卡特尔豁免制度立法欠缺、商会预警能力不足、企业规避风险意识淡薄等现实问题。2016年9月20日,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作出了关于华北制药对"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案"上诉的判决,支持华北制药在一审中被驳回的被告动议,以国际礼让原则判决一审判决无效,中方胜诉。至此,这场旷日持久,被称为"中国国际反垄断诉讼第一案"的官司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