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的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13)
<正>时令进入仲夏,熙熙攘攘的早市上已经有了粽叶的身影。绿灿灿的苇叶特有的清香总让我联想许多,想到儿时过端午节的快乐,想到母亲带着我们热热闹闹包粽子的情景,想到她包的不同于北方的故乡风味的粽子……我喜欢过端午,喜欢吃粽子,除了钟情于那香糯糯的味道,可能更多的是又可以沉浸在儿时甜甜的回忆里,陶醉在母爱暖暖的温馨中。母亲是台湾人,从小生活在古城  相似文献   

3.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4.
“艾青回来了!”不大的声音,回响在父母一辈文人们的嘴边和心头,在1975年那个欲睛还阴的时候。不大的声音,却有挺大的力量,虽然他只是获准返京治病的。母亲爱热闹。她当时在全国政协机关上班,地点在西城的白塔寺,而艾青借住的房子,恰恰也就在白塔寿附近。所以,母亲时不时就拐到艾青家里,聊天、话旧,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就叫人家“加一双筷子”。然后兴冲冲回到家中,大讲在艾青家吃到了新疆罐头……母亲经常去打扰,艾膏却从来没“回拜”过。我融隐觉出这人架子挺大。可母亲不这么看,依然常跑去看艾膏,常让  相似文献   

5.
1949年7月,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民主党派人士云集北平,等待着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一天,农工党代表团的成员在父亲的临时寓所开会,像以往那样,母亲备好茶水后就独自避开在厅外守候着。因为大家都为新中国即将诞生而情绪兴奋,当会议结束,母亲精神焕发地走进客厅对着同志们说:“我跟随彭老革命几十年,你们都了解,我不能再在组织外了,我要加入组织,你们接受吗?”母亲激动地说完后,在座的同志异口同声表示同意并鼓掌欢迎,还亲切地握手祝贺。母亲脸上露出从来未有过的笑容,就这样她就成为具有光荣历史的农工党的一员。1995年5月,这位以95岁高…  相似文献   

6.
牵挂的美丽     
那天刚上班,有个电话找我。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而他坚持让我猜猜。听到我尴尬的支吾声,他扑哧一下笑了,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之间常说的口头禅,我恍然大悟,记忆的屏幕上立即显现出一张挂着淡淡笑容的面孔,他是我的大学好友辉儿,离校后一直没有联系上。他在电话里反复诉说这几年来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直到今天偶然地获知了我的工作单位……放下电话,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极少有过的感动。滚滚红尘中,人们的情感逐渐被物化,变得愈来愈冷漠,友谊也成了一张贴在商品包装外面的时髦标签。而我竟被这样一个地乡的朋反…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眼泪     
陈文海 《中国保安》2006,(10):46-48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是母亲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料理得那么好。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平很差,每次犯病,母亲总要背着我走上10几里路到乡里的医院去看病,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陪过我一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发高烧并不停地呕吐,而不巧的是那天母亲也卧病在床。可是体弱的母亲硬是挣扎着起来背上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母亲走得好艰难。在村口,我们遇见了喝得…  相似文献   

8.
张剑虹 《世纪行》2006,(12):34-35
这是一个晴热的天气一卜午8点多钟,一群人簇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塘埂、过田坎,来到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门前…的山脚下。存一座茅草丛生的坟头前,大家都止住丁脚步,低头默哀着。突然,这位白发老人对着坟头深情地呼唤着:“母亲,我好想您呀!”“母亲,我来看您来了”!  相似文献   

9.
每次拨打老家的电话,话筒那端总是传来母亲那遥远而沙哑的声音:"家里一切都好,我身子骨硬朗着呢,不要牵挂."然而这次,我却从话筒里听出母亲苍老颤抖却强装轻快的笑声,顿感一阵心酸,两行热泪早已簌簌而落.在这月光皎洁的春夜,我再也无法安然入眠了.辗转反侧中,又想起母亲那期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许文舟 《中国保安》2004,(24):50-51
二十年前一天的后半夜,公鸡还来不及从睡梦中醒来,母亲悄悄摸到父亲身边,对他说:“快叫醒儿吧,迟了到城里会不好走。”父亲不忍心马上叫醒我,我睡得正香,正在一点点恢复着体力,因为就在要离开阿定山的头天,我还在玉米地里薅锄。月光把院场里一棵石榴与一棵黄果的影子织到了一块,落下斑斑驳驳的画,浓缩成一贴风景,像我在牛后面画的那些素描。母亲摸到了火柴,一根接着一根划,每一声细微的摩擦都像是她上了年纪的咳嗽,有点沙哑,有点生涩,有点难过。火苗从母亲手上一直往干柴上开路,火苗开始笑出声音,继而是上了铜壶,也唱起了好听的歌。母亲再次…  相似文献   

11.
丹桂飘香,月到中秋。往年这时,我总和妻一起,趁着如洗的夜色,陪母亲前往上海桂林公园。这家公园是名副其实的"桂林",那黄色的"金桂"、那白色的"银桂",在秋风中绽放,犹如满树火花。漫步树下,一股清香随风袭来,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爽。如今,桂林公园还趁桂花盛放之际,举办"桂花节"。公园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轻歌漫舞,桂花羹、桂花饼、糖桂花之类成了"特色食品",更增添了诱人的气氛……可是,今年的中秋,我却只能陪着母亲在病房里度过。她已无法再拄着拐杖在桂花树下呼吸那洋溢着清香的空气了!母亲早就念叨:"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儿’。"她平安地度过了七十三,今年迈入八十四这个"坎儿"。她就在这个"坎儿"上摔了一  相似文献   

12.
心中的油灯     
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童年时代在那盏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每次,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纳着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读书、写字。顽皮的我总喜欢偷空观察母亲,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有时候,我写着写着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一字不识的母亲正盯着我写过的作业本,那神情比欣赏自己纳过的鞋底还要专注,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可惜那时我尚未学会汉字“感动”的写法。   真正领悟母亲博大的爱是…  相似文献   

13.
溪山书院旧址,这个宋代大儒朱熹生活过的地方,永远地沉睡在翠屏湖中,可朱熹手执的书卷散发着清香,历史在香气中袅袅上升。当年,这位背负文化种子的大师,遇难南逃,途经这块山青水秀之地,兴院授学,使之人才辈出,史称"先贤过化"。  相似文献   

14.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担任婚姻登记员不久遇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婚姻登记处,代她的父母咨询如何办理复婚手续。我热情地接待她,并强调地的父母必须亲自到场申请,还要带上离婚证件。她向我说明父亲病重不能前来,因年代久远离婚证件也无从查找。对这种情况,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正在此时,局长来了,问过情况后,他让这位女同志,请她母亲来,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详情。第二天,女儿陪着母亲来了。这是一位典型的北方老妈妈,慈眉善目衣着朴素,显得十分干净利落,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这位老妈妈含着泪水,讲诉了一个哀婉的故事。她和他本…  相似文献   

16.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一唱起这悠扬动听的歌儿,那跌宕动人的旋律使每个远离家乡的高原儿女心底涌出浓浓的乡情。  相似文献   

17.
追诗的女孩     
当这位清纯活泼的女孩站在我面前并且对我说“汪老师,您好!”时,我真的不敢相信,她是一个左耳听力损失91分贝,右耳听力损失95分贝的极重度聋人!当她把一叠刚刚写成的诗稿送到我手上时,我更是惊呆了,因为我知道诗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更需要对声音的感知,是声音构建了诗的节奏和韵律。而她,是如何把握声音,如何用声音来构建诗的节奏和韵律的呢?女孩名叫叶瑜洁,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叶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甘霖是越剧的发源地,那里的山民爱唱也爱听。然而,小瑜洁甚至来不及感受一下“落地唱书”婉转悠扬的韵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就把她抛…  相似文献   

18.
恼人的咖啡     
喝咖啡对现代每个人来说很简单,但我从未敢推门走进街道两旁那形形色色的咖啡馆。我想,坐在咖啡馆里可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一边听着余音缭绕的曲子,一边缓缓搅动细瓷杯里的深褐色液体,在落地窗前眺望城市黄昏或夜色,细细感受浮动于空气中那让人陶醉的清香。可这美妙的感受,只能一直飘浮于我的脑海之中。而我初尝咖啡的滋味,则是分配到派出所第一年的冬天。这是个周末的晚上,天异常寒冷,按照所里排班,晚上10点我要带队到外面巡逻。夜巡是件很辛苦的差事,民警要带着联防队员在外面转一宿。而最难过的一关要属阵阵袭来的困倦。于是吃过晚饭,我…  相似文献   

19.
张鸣 《同舟共进》2008,(2):61-63
我所在的黑龙江农场系统,曾发来过很多有名的大右派,比如丁玲、吴祖光。据母亲讲,当时我们家住在铁道兵农垦局所在地虎林的时候,周围就有很多右派,母亲还向他们中的一个版画家要了一幅版画,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文革"时才被抄走。可惜那时候我还小,分不清楚这些左和右的事儿,等到懂点事了,  相似文献   

20.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