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谐消费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当前形势下,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为此,2005年6月27日,由国际消费者联会(CI)、中国消费者协会、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上海市工商局、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国际研讨会”于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韩国.荷兰.巴西、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国际消联和中国中央与各省、市、自治区消费者组织的高端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近300人出席,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围绕和谐消费环境的法制保障、国家保护、社会监督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四大板块的问题进行了视野广阔,观点纷纭、探究深刻的研讨。本刊特择其中的代表性文章组编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它作为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应该说,从法治的视角予以研究和探讨,对更加深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独特意义和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它作为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应该说,从法治的视角予以研究和探讨,对更加深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独特意义和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不能没有法治;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治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法治社会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构建和谐社会是要构建法治化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秩序、自由、正义,是法律制度的三大基本价值,法律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有价值的事物予以保护并促进其增加;同时,它们也是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应该首先立足于如何实现社会的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公民表达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公开发表、传递思想、意见、主张、观点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对扩大公民民主权利,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保障公民表达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建设,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保障。文章认为法制创新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消耗污染严重、城市社会环境质量较低等问题,必须通过实现其经济转型来解决.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需要发挥法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即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方面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法治保障,避免由于资源枯竭导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村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表现在立法不完善、执法有缺陷、监督不到位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方面。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相当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传统和谐观与法治的内在冲突为分析理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借鉴中国传统和谐观"形"的基础上,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具体场景,展现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一种时代特色的新内涵,其中主要是其涵摄民主法治的内在诉求,从而为把握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的理论认识提供基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法治不是单纯依靠立法和自上而下的推行就可发生效用的,道德的基础作用不可忽视.法治和道德同为社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法治的作用是外在的,不能及于人的内心;道德是内在的、观念层次上的,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等来调整社会关系.当前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表明,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启动人们内心的道德资源,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法治建设又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建立秩序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部确保国家与公民这一最基本社会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基本法,是一部确保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本身符合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它们之间和谐协调的最高法,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宪法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宪法在保障和谐社会构建方面存在宪法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基本关系的调整不力、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不完善等不足。我们要从宪法制度上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将执政党的权力纳入宪法的调整范围;进一步修改宪法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使宪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和谐标准法和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充分说明党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讲,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实现这种和谐的社会美景,法治是基本保障。一、法律是追求和谐社会的产物。从历史上各种法律制度的产生来看,法律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而产生的。但法律产生的初衷决不是为了争斗,而是为了解决争斗,规范社会秩序,为了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就有解决…  相似文献   

20.
"住有所居"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保障其生存并维持其尊严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多元化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覆盖不同层次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我国住房保障行政的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