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迪光 《求索》2008,(2):183-185
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否存在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的问题,在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中国古典诗歌中不用人称代词,也不存在人称问题。有人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经考察,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没有使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但存在着三种抒情方式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第一种抒情方式是抒情者以自身境遇作为情感抒发中心的一种方式;第二种表现为对第三者亦即他或他们的遭际、命运的感受或体验;第三种抒情方式是对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感受或由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遭际、命运所引起的感受或体验。这三种抒情方式在话语表达方面可以简化为“我对你说我”、“我对你说他”、“我对你说你”;抒情方式不同,显现出来的抒情效果亦有所不同,第一种抒情方式,情感抒发强烈,第二、三种抒情较委婉。  相似文献   

2.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3.
身分感     
所谓身分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即“我是谁”。人对自己都有个自我评价,这里既有中正的“自分”、“自若”、“自尊”、“自重”、“自知之明”,也有自我肥胖的“自负”、“自命”、“自视”、“自恃”、“自是”、“自诩”、“自夸”等等,还有失去自信的“自馁”,以及适当表现风度的“自谦”。人们从一个人的这些“自我流露”里,多少可窥见他之为人。比如一个支部书记,本来是党的基层工作者,他却处处以“官”自居,动辄发号施令,口口声声“这些老百姓”如何如何,你说他是怎么认知自己的呢? 身分感,也是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的一种敏感。那位支书,人家叫他“老王”,他装听不见,呼他“支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长春警方严厉打击当地娱乐场所中暗藏的色情服务,意外地发现一道奇特“景观”:某桑拿休闲宫为逃避惩罚,变“玻璃点钟”为“当面点钟”,新近又推出全新服务,“小姐”通身赤裸为客人洗澡,事毕给顾客开具报销发票(见8月26日《新文化报》)。有句揶揄那些痴心妄想症患者的话叫“别怕做不出,就怕想不到”。你看,长春这家色情店老板为客人考虑得多么细致周到、无微不至。除了安全第一,不出岔子以外;还要不断创新,使人留连忘返。这从店内服务生一番番热情的招呼声中不难品味窥见,什么“保证绝对安全”,什么“服务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想出。”诸…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任何一位作家在其创作中都会受到前人或同时代人创作的影响,这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中尤为明显,其中所出现的互文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互文性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嵌入文本与原有文本形成多重关系,在抒情文本中显现出不断延伸的"外故事"。这种互文性关系不仅加强了诗歌的语义浓度,也使诗歌前后贯通,构成为连绵的诗歌整体。  相似文献   

6.
鲁迅弃医从文与周作人联袂投身于改造精神的文化事业,正是看中了文艺作品感染人心的情感力量,可谓一种“以情觉世”的文学观。从呼唤“摩罗诗人”到关注生命存在、求取个体意志,再到自身韧性的“绝望抗战”,鲁迅的“情”与“抒情”关联着他对艺术客观性的追求,显现在作品中即是一种超越主观经验的有效性,是现代抒情的伦理承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他的抒情不仅内含细微精致的文艺审美运思,也与抒情传统的现代形态论题深切关联,是现代抒情传统寻根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7.
位于闸北彭浦新村的“彭浦夜市”曾有个响当当的名号-“黑暗料理界”,从最初的临时疏导点,到后来整治取缔,彭浦夜市的整治过程或可窥见治理无序设摊理念和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论汉代的抒情言志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代,人们总有自己的情感、心声需要抒发,因而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抒情文学。在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辉映,代表了那一时代的抒情要求。那么,汉代的抒情文学在哪里呢,众所周知,汉大赋是以状物为主的,不是抒情之作。直到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汉代的抒情之作主要是大赋之外的那些拟骚之作,被刘勰称为“杂文”的“对问”之作以及一些抒情小赋。这些作品才是真正的汉代抒情文学的主体,是上继诗骚,下开百代抒情  相似文献   

9.
陈亮 《青年论坛》2009,(2):25-29
从“80后”的诗歌文本入手,结合其历史境遇进行阐释。在文学层面:切入当代,追求诗的时代活力的写作向度;在美学层面:继续沉溺于后现代,用个人化了的“反崇高”和“冷抒情”呈现其审美趣味;在生命学层面:通过体验主体生命与客观世界的关联,唤醒自我的本真和精神的自明;在社会学层面:恐惧和希望的折叠,构成了一种存在的自卫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我形象”理论是本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揭示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关于“自我”的图景。“自我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经历中逐步形成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石,在此基础上,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全部人格、行为乃至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总是在证实并加强这个“自我形象”,由此而形成恶性的或良性的自我循环之圈。  相似文献   

11.
唐定坤 《理论月刊》2022,(12):139-151
六朝赋的诗化是唐前诗赋互动的核心内容,是文学思想和文体学领域的重要命题。受现代文学观的影响,学界多注重建安和齐梁尤其是前一时段;实际上这一命题应基于诗赋的辨体自觉,以此二陆赋学才应是六朝赋诗化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标志。陆机分异诗赋体格,以赋主“体物”而导向语言修辞的“细切”诗化,同时伏下了“体物”“缘情”交越互用、“体物”而“感物”的抒情逻辑进路;陆云无辨体拘执,承建安时风旗帜鲜明地指出赋的“情”本理论,表彰“体物”而“抒情”的物情化写法。但二陆又都强调本于玄学的“浏亮”“清约”审美风格,规限和导引了赋在体物中注重出之以虚化情理的诗性造语与在篇幅上压缩句式和改变结构而延及诗化的修辞策略。二陆赋学一明一暗所建构起的互补性的诗化理论,完全影响了此后赋体诗化的发展路向;这一命题的清理辨析,可以促进对诗化表征于抒情意涵、篇幅形制、语言探索三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第一批移民的美籍华裔母亲形象不断出现在陆续兴起的作家的作品中,常常经历子女眼里不可同化的“他者”到子女“自我”定位的引导者的形象转变。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一转变反映了美籍华裔作家找寻自我的心理历程和意识形态,从回避自己的华人属性到正视自己的“他者”身份,并理性的重构双重主体的“自我”,用这一身份从边缘走向中心获取美国属性。  相似文献   

13.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14.
郑庆君 《求索》2008,(10):191-193
“叙述+评描”体裁是李白“月亮”绝句的语篇特点,这从语域特征的分析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语场”看,李白月亮绝句全是叙述或描写“月夜”中,诗人的所见所感或所经历之事,将月色拟人化,让月亮去“经历”或“参与”人的行为活动是李白月亮绝句在语场上的一大特色。从语旨看,描叙不同的人际对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不同的人际意义与功能。而崇尚自然通俗、不拘形式,大胆体现自我则是李白绝句在语式上的重要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领导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项工作,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取得成功的经验;但在另一时期或另一项工作中,往往又不免走了弯路,受到教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偶能”与“常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逐步走出单一福利型的局限,残疾人扶贫领域究竟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究竟是“输血”还是“造血”,也早已不言自明。要使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真正充满活力,只有努力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条路。而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广大仁人志士正在不断探索中。四川省越西县残疾人生产发展基金为农村残疾人扶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或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我实现”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但其也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对年轻学子的心理冲击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理论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被提出来以后,在青年中产生了各种反响,有人认为它是合理的,有人则认为它并不科学。本文也试图对其作一点分析。一、命题的含义“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都是主观“为自我”,没有主观“为别人”的,“客观为别人”是从“主观为自我”派生出来,“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准确地说,这一命题应该改为“主观为自我,客观利他人。”其根据有三:首先,符合人的本性。“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19.
苗族自古无文字。在最先的苗族社会活动中,集会议事所产生的结果,只凭口传心记。为了体现民族的意志、大众的决策以及协议某一区域内的规矩,在苗族古代社会中便产生了“栽岩议事活动”。由于这一活动涉及的村寨和人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进一步产生了苗族的“栽岩议事组织”。苗民每次集会、议事,形成决议或法规之后,便于村口寨头或集会地栽一岩石(半截在土中,半截露出地面),以作凭据,并警告后人,这就是苗族历史上千古不朽的石头“文字”。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中旬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自我约束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党内制度规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条例》中明确写入了“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内容。“干部问责制”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一届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