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这样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2.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3.
明人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整顿吏治,精兵简政,轻刑省讼,备受百姓拥戴。尤其是他处理公务快速公允,办事之人至多在城里吃一餐饭的工夫事情就已办好。“升米公事”自此在百姓中传开。细想一下,“升米公事”之所以能赢得百姓赞誉,其可贵之处就在于食“升米”之间“公事”毕,不推不诿。时至今日,“升米公事”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孟尝君大度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3):45-45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的宰相,他礼贤下士,广聚人才,且宽容大度,颇具领袖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美誉。 孟尝君手下门客众多,可是其中一个门客爱慕上了盂尝君的夫人,让人很看不惯。一天,有人便把此事告诉了孟尝君,并说:“此人食君俸禄,却心念君之夫人,实为不仁不义.先生何不杀了他?”孟尝君说:“爱美之心,悦人之貌,人皆有之,你的看法我不同意,今后不要再说了。”  相似文献   

5.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6.
“绿色金子”的喜与忧──来自绞股蓝故乡的报告省下派干部 平利县委副书记廉永杰几百年来,这里有这么一个传说:在连年饥馑、人互相食的年月,它曾救活了一方百姓。──题记。早就听说:平利是“神药”绞股蓝的故乡。到了平利,正值绞股蓝生长旺季,只见河道两旁、平川...  相似文献   

7.
郭震海 《党课》2011,(12):66-67
到农村去,和百姓聊天,他们提到自己乡里的领导时说,架子大,有官腔,往往是讲半天话,听不明白一句;和乡里领导谈心,他们似乎也很委屈,说自己很想干出点成绩,但往往事不如愿。百姓不给“面子”。  相似文献   

8.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内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不仅好在对仗严谨,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官者必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对联体现了“官本位”与“民为贵”的为官态度。上联的核心即体现了教育为官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  相似文献   

10.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最近,人民网推出“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百姓如何看待基层干部。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干部作风,“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和“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追求短期政绩”的干部“政绩冲动症”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身患此症的领导干部,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政声人去后,公道在民心”。说的是为官一任,其官德、官风、官绩如何,得到老百姓的“褒”还是“贬”,是必然的事。因而,对每一个为“官”之人来说,“政声人去后”,都是一个客观现实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官”无论高低,“权”不管大小。只要是食“皇粮”、拿“俸禄”、为百姓所“养”,都必须过百姓的“口舌”,受百姓的“指戳”。人的嘴巴是封不起来的。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与好感呢?笔者认为,每日“三省吾身”,是官  相似文献   

13.
赵亚兴 《奋斗》2004,(8):55-55
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百姓书记”的梁雨润,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梁雨润,为什么“感动中国”?是以他心中有百姓感动中国。他把百姓的疾苦、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把百姓所盼、所怨、所恨记在心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  相似文献   

14.
一品大百姓     
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而万千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级。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一品百姓”中的“品”就是人品。人品是每个人处世的精神支柱。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且益坚,富而愈俭,凭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邪恶,这一切都需要人品来支撑。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义务。“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15.
彭州市在开展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从根本上促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发火”,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发脾气。有一句古语说得好:“老虎不发威,当它是病猫。”领导干部若是成天心慈面善,一味讲究“批评的艺术”,对不正之风、邪恶之气不能也不敢“发火”,更不用说发雷霆之怒了,其结果就不只是一只“病猫”那么简单了:轻者,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无序,“闲人”聚堆,阻碍各项工作开展;重者,问题成堆,秩序混乱,一方经济落后,最终是百姓遭秧受苦。   做人没有脾气,做事没有脾气,对歪风邪气不敢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与之斗争,一个百姓如此,无可厚非;一个领导干部如此,就值得深思了;他是…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正气》2001,(3)
心中有百姓 才能为百姓中共新绛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峰 撰文认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深深体会到“百姓书记”梁雨润事迹的核心就是心系百姓,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梁雨润精神的实质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学习先进,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百姓。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是摆正位置。我们共产党人不论干什么工作,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第二要善待百姓。接待群众要热情周到,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联系群众要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克服高高在上、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18.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万人计划”就是要让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千里马”食得饱有力气,让那些因怀才不遇而打算外流的人才安心报国。  相似文献   

19.
子产的善政     
安立志 《唯实》2010,(2):95-95
作为地方官,为官一任,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是善政抚民,庸政扰民,还是恶政害民,表现各异,但对当地百姓,却是身家性命所系。且放下古今官吏的执政宗旨不谈,地方官的主要政务,无非是与百姓的互动问题。近来网上曝出的“屁民”、“屎官”以及“替谁说话”事件,其实都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谋位与谋政     
古人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够,而耻智之不博。”纵观历史,正是这种患德不崇,耻智不博的思想情操,铸成中华民族谦恭礼让、贤德厚道的优良传统美德。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一个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鲁迅先生一生无品无级,却常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解放冲锋陷阵,为睡狮猛醒摇旗呐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惜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