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证证据规则在公证法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是特殊的和专门的公证程序法,在理论上完全有必要单独加以规定,但目前尚无系统的、成文的规范可供操作和研究,因而有必要在实务中单独加以规定,并制定系统的、成文的规范以供操作和研究,以适应当前公证工作日益发展的局面。本文以公证员为本位,谈谈建立我国公证证据规则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宫楠 《中国公证》2014,(1):39-46
每个公证处都有着求发展的迫切希望和坚定决心,但是,如何才能因地制宜、抓住机遇、找准方向地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则需要深入研究。本期"空中沙龙"栏目选取了四家在实现自身发展方面较具特色的公证处,请他们分别介绍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4.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5.
公证法律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公证法律市场 (一)需求规律 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工具是掌握和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部分的重要工具,正如萨谬尔泰和诺德豪斯所言:"供给和需求分析是经济学所提供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它和瑞士军刀一样几乎可以完成任何简单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公证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即依法进行公证和依法拒绝公证.正所谓"不止不流"、"不禁不行",公证工作就是在对真实合法的事实、行为予以确认、证明的同时,对不真实、不合法的行为予以拒绝证明.如果在公证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依法拒绝公证,那么依法公证也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蔡煜 《中国司法》2003,(2):49-50
三、公证权监督问题 “权力趋向腐化,绝对权力绝对腐化”。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运作一个有效的公证权监督机制,公证权很容易被商品化或者沦为一些党政机关领导者的“法治工具”,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公证权在沿着我们改革者所设想的从国家权力走向社会权力的行程中,被腐化了,不得不提前走进了历史的坟墓,等待重生。  相似文献   

8.
孙咏梅 《中国公证》2004,(10):41-44
所谓"必须公证",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机构公证,才能成立或生效.在此,有几点须加辩明:首先,必须公证并非指一切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都须公证.我们知道,公证是代表国家对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加以证明和确认,赋以该行为或事实以法律认可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公证效力的实现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公证文书的适用状况也就是公证效力实现的状态一直为公证人所关注,但迄今为止,除了借助于司法解释手段对部分公证的效力及其适用加以解释外,公证界仍然没有更好的手段来确保公证效力的实现。如今,当公证改革各方面都面临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能否解决公证效力的实现及其保障问题,已影响到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公证界必须以相当迫切的态度正视并研究这一问题。公证效力实现的内涵 所谓实现即是一种愿望、一种目标成为现实。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当事人申请公证的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公证确认事实、行为,固定证据,预防或解决纠纷;从公证人的角度看,国家授予公证人以公证权,就是为了通过公证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对我们祖国美好未来的描绘,也是我们党的一次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民族和时代特色。公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上述"四大特色"。"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发挥包括公证在内的法治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继2001年4月湖北体育彩票发行发生"彩球风波"后,2004年3月西安体彩销售又发生了严重的"宝马事件",给我们的公证工作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彩票公证应当慎重行事.  相似文献   

12.
《公证法》给予了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以核实权,却没有赋予调查权,很多人对此进行了置疑。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公证法》中调查权缺位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指出了解决公证书内容真实性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
陈平 《中国司法》2004,(12):37-38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和信含义相近,常常被互训和联用。信者,诚也;诚者,信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也是以诚释信,以信释诚。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法律机制,是社会信用体  相似文献   

14.
何花莉 《法制与社会》2011,(18):189-192,200
公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公证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广东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广东公证服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加快建立现代公证法律服务业是广东公证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公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审视公证服务的发展定位及改革思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公证服务业,为构建和谐广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抓紧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在公证立法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中的成功做法,重新考量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价值取向和功能作用,研究解决公证立法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统一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认识,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19.
冯跃安 《法制与社会》2010,(35):176-177
公证审查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健所在。公证审查原则是公证处对公证事项进行审查时所掌握的出证原则。公证审查时所根据的原则不同,公证书的作用也不同。在实践中,不仅公众对公证审查的原则及实行不同的审查原则出具公证书的作用不同不了解,而且不同的公证机构,不同的公证员对同一公证事项采取的公证审查原则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证审查原则的研究,并在公证立法中予以明确,以便正确地规范公证员的工作,确保公证书的质量和效力。本文即以遗嘱公证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在遗嘱公证工作中明确公证审查原则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保证公证制度正确开展的根本所在,对我国经济民事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证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公证诚信制度进行实际探讨,建立完善的诚信公证制度,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效能,实现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