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秋薇 《世纪桥》2009,(7):64-6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贝内特家的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诙谐幽默,极具感染力,本文将从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和语言风格方面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2.
取材于我们山东农村的《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在影坛上倍受欢迎。如果把这两部电影认真地比较一下,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异同的轨迹。一首先,两部影片都从三中全会以后的山东农村的现实变化出发,用生动丰富的情节,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3页)两部影片都没有靠离奇曲折的情节取胜,都没有在影片中耳提面命式地宣传政治观点,使人物“理想化”,“把人物的个性消融到原则里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4页)而是从那些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提取情节,  相似文献   

3.
我做党建工作20多年,深感要做好工作的不易,办党建一类刊物也是如此。我认为,一期杂志做到人人喜爱不可能,但使各类层次的人都有一篇乃至一段文章喜欢是可以做到的,编辑工作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读2000年第二期《党建》所登《“黑脸”独白》一文,本人认为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它的文字实而不华,给人以启迪。如“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大官也要管小事”等语言,朴实而合民情,可以说是新时代的警句良言,使人在感情上就和“黑脸”站到了一起。文中处理赞皇县老大娘告状的例子,读来非常感人,看似一件小事,却体现了共产…  相似文献   

4.
近来,关于东南沿海闹“民工荒”的讨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就“荒”谈“荒”,可能使我们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如果我们从宏观的层面,看看当今中国“进城”农民的处境,也许能够对我们理解“成荒”的社会原因有所启示。在小说《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相似文献   

5.
黄丽双  徐媛媛 《世纪桥》2009,(13):49-50
美国作家克尔特·冯内古特的名篇《五号屠场》被公认为充满“黑色幽默”与反战思想的名篇。本文通过细致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小说情节设置和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剖析这部作品对战争的荒谬、血腥、残酷和破坏的强烈控诉,从而充分揭示了作者蕴藏其中的强烈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演的电影《十月围城》中,张学友扮演的角色在开演不久便遭刺杀。他被慌乱的学生们抬出的镜头惊悚而血腥,将电影情节推进到第一个高潮。这个人物的原型叫杨衢云,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革命家之一,兴中会的首任会长。  相似文献   

7.
林彪何时成为接班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1期所刊《毛泽东与领袖接班人问题》一文说:“林彪利用‘文革’使自己成为‘二号人物’之后经历了好几年才正式成为接班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这样说,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不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至于所谓“正式成为接班人”,难道只有写进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围城》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人生四部曲贯穿始终,描写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畸形人生。作品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和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怯懦性格及透辟的现实主义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与主人公方鸿渐相比,赵辛楣在作品中只是一个次要人物。赵辛楣与主人公方鸿渐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变化过程,即由开始的“情敌”发展到后来的莫逆之交。赵辛楣在书中出现的篇幅并不是很多,在方鸿渐留学回来初期和婚姻生活中,都没有正面出现,但是作为故事中的“男二号”,赵辛楣无疑会给…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将“红色经典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盛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我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但如果真要把这些人物、冲突…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虽然不是特地为少年儿童创造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它的童话色彩却极浓,具有强烈的童话精神。本文从童话美学视角入手,揭示作品于童话形象、游戏情节、儿童语言中呈现或蕴藉的童话精神,以揭开《西游记》受大众尤其是少儿读者欢迎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