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中的精英传播及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旭峰 《理论探讨》2012,(4):159-163
传播学视野下的乡村治理,除了宏观层面上的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探讨外,乡村社会中特有的底层干群关系及其人际沟通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种治理方式与沟通途径.本文从微观角度对乡村治理中体制内外的精英与农民之间沟通博弈与互动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理解和解释乡村精英在此互动过程中的角色、机制、规则与意义,将有利于突出和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乡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城乡二元分治模式与乡村治理体系已经远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的需要,探索和研究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已经成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必须要完成的课题。对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与传承进行梳理,结合三种政府形态的划分理论,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统治型政府体制下的乡村自治、管理型政府体制下的乡政村治、服务型政府体制下的乡村合治。立足现实,服务型政府体制下的乡村合治乃是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道德教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事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南宋乡村治理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要采用相关鼓励和引导措施,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并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三位乡村经济精英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乡村经济精英拥有的丰富资本构成了他们在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机制,乡村经济精英对村民观念现代化、与村民共享利益、为村庄赢得发展资源、改善村庄治理模式等多方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与此同时,将乡村经济精英对村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是促进村庄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回流精英作为乡村中少数的优秀人物,在智力、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在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一个村落的发展进程为线索,阐述了回流精英掌权后对乡村经济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应警惕长期当政的回流精英易形成权势集团阻碍乡村的民主政治发展。如何引导回流精英在乡村中充分发挥正能量,促进乡村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瞭望》2021,(11):72-73
临安的乡村运营模式,使乡村从纯粹的农民生产生活地变成了迎接八方游客的综合体,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乡村变活了,不再只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们的居所,乡村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年到白露时节.在杭州临安区的湍口暖泉村落景区.来自城里的孩子们就可以与当地的村民一起.去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体验什么叫“竹竿摇.满地金”。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并综合考量历史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实。谈及振兴,就必须与振兴相对比,探究乡村衰退、衰落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理解战略提出的背景,才能更深入设计战略实施方案,才能更有效实现战略目标。新时期采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速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应探究乡村衰落的几个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各种不同势力包括乡镇干部、村干部、宗族头人、富人等在基层选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指出了乡村政治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新旧力量的不同作用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重要的是如何规范乡村势力,确保基层民主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8)
本研究特别选取了陕西关中地区三位乡村经济精英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生活史的视角对乡村经济精英进行了解读,试图能够回答以下问题:在区域经济水平偏低的背景下乡村经济精英是如何崛起的?乡村经济精英的身份是如何得到社区居民认同的?成为经济精英后他们在农村社区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给乡村经济精英群体提供一个新的理解框架,并对乡村经济精英不同区域的研究格局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农村冲突的不断升级以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中国农村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治理危机。农村冲突主要针对基层政权和乡村干部 ,反映了基层组织既没有发展成为代表乡村社会利益的自治组织 ,而且也没有发展成为代表国家政权利益的代理组织。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以及国家政权的利益之所以分离 ,是因为授权来源的变化 ,自身的优势地位以及生存危机的驱使。治理和善治乡村社会 ,必须依靠乡村自治运动和国家政权建设 ,必须再造基层组织体系特别是乡镇政府 ,必须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和建立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乡村因精英外流导致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衰微系列连锁反应、政府制度嵌入与现实乡村社会难以有效链接等方面的社会治理挑战,但与此同时,如何发挥兼具城市养分与美丽乡愁的乡村精英作用也成为了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契机。浙江省在激活乡村治理的传统文化资源,基于权力清单的政社互动、乡贤回归与基层精英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多元创新,为乡村治理重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且由于乡村关系的不畅,对村庄治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擎华 《学理论》2009,(21):113-114
科举制的废除,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西方新的教育制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却是迷样的模糊,整个乡村在文化层次上陷入了社会嬗变的深渊中。广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化解乡村文化危机,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深入剖析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能进一步凸显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黄博  朱然 《理论导刊》2015,(2):71-74
我国的乡村治理状况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而且维系着国家经济与政治的整体发展,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对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回顾历史与分析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合治"体制的学理构想并展望了此体制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根在基层,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农村社会治理能力,而西北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对甘青宁三省区部分民族村的实地考察,发现乡村治理能力在村庄权力结构下,形成了"宗教力量、宗族权威和村委会"三种力量相互影响的民族村的基本政治格局,也相应地形成了乡村精英,他们作为乡村治理的代表性人物,对乡村社会的各种资源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深刻地影响乡村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因此,如何保持村两委的主导作用,引导乡村精英协同参与乡村治理过程,进而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将成为今后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的主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乡村德治重构与归位:历史之根和现代之源的成功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1):24-30
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村民自治有效性和弥补法治效力不足两个方面。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作用空间被严重挤压,逐渐丧失了维系乡村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内在价值,即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式微。乡村社会新型治理网络的构建,市场经济带来的自由价值以及乡村传统道德文化的式微等改变了乡村德治重构与归位的现实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寻求乡村德治中的传统有效资源和现代价值观念的成功链接,是实现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重构与归位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年轻人愿意当混混的主要原因、主要活动场域、使用暴力的方式、组织化程度、与村庄政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了混混自1980年代初在乡村社会重新出现到当下这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基层民主与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乡村治理的多数研究过分聚焦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本身,忽略了支持这一制度有效运转的社会结构.对于社会结构的分析发现,在乡村治理中,除了能够对基层民主制度起到约束作用的民间组织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组织能够对基层民主制度起到激励的作用.发现和分析这种类型的组织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基层民主制度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在乡村民间组织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乡村治理质量超过了可预期的水平,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超过了乡村所需要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迄今为止,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这与我们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及乡村社会的管理成本有关.乡村关系不顺,尤其是政府对村民自治事务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命令,削弱了社会自主能力和群众自治能力,恶化了政府与农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阻碍了国家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目前来看,乡镇政府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行政压力、财政压力及民主压力,从而加剧乡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改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乡村是干预程度较低的自我管理,秩序以内生为主.自清末以来国家权力日益深入乡村,但持续不断的变革切断了乡村社会的内在联系,国家权力的全面进入并没能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好秩序,基于我国乡村政治发展史的分析,目前,乡村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制度建设与乡村自治力量的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