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人》2004,(3):1-1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科教兴国”之后,提出的又一新的国策。2003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关于人才方面的专门会议,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才工作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08,(12)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人才观,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什么是人才、如何选用人才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对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管理体制的认识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人才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人才观,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什么是人才、如何选用人才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对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管理体制的认识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一系列有关人才的新观点和新论断。“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新“人才经”构成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准则和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战略科学家”、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使用”齐头并进的人才强国新举措,为下一步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现实的战略保障和更高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人才观,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什么是人才、如何选用人才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对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管理体制的认识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发展和运用。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如下特点:促进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对外开放。在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须注重选拔、评价、激励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他的人才思想,对于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精神;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途经和标准;人才的发现、选拔和使用;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的价值等。通过研究,丰富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内容,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冯学娟 《共产党人》2004,(5):22-24,3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国人才工作将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创建学习型组织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仁勇 《学习论坛》2005,21(5):60-6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给各种社会组织提出了深入学习的时代课题,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微观机制保障,各社会组织应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切实加强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引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12.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人才强国战略 ,重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确立新的识别人才标准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李青曼 《学习论坛》2004,20(9):17-19
邓小平的人才理论 ,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人才观是对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西部高校更要重视人才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海  冀斌 《共产党人》2004,(6):11-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下称《决定》),《决定》阐明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是党和国家新时期人才政策的重大创新。高等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重要阵地,认真学习贯彻党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3,(3):6-7
党的十八大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准确判断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作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按照十八大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党在人才实践与人才理论方面进行的创新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科学人才观、党管人才原则。三大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发展道路、人才理论体系、党管人才为基础制度体系的形成,三者分别作为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指导、推进、支撑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实施人才战略的意义、重点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卢桂桃 《世纪桥》2008,(3):9-10
胡锦涛的人才观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认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人才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为评价标准,以“学习和实践”为成才途径,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汝涛 《新长征》2008,(1):26-28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热潮。党的十七大首次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明确提出:“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