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谍的职业性质决定了谍报人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活动都要秘密进行。尤其在外国,其活动具有非法性质,一旦真实身分暴露则可能身陷囹圄甚至招引杀身之祸。因此,谍报机构在实谍报任务之前,首先要物色能够胜任该任务的间谍人选,而后为其设计出最为恰当的掩护身份。间谍利用合法而又合适的掩护身份巧妙地将自己的间谍身份隐藏起来,才能较安全地完成任务。可以这样说,没有掩护身份的间谍是根本不存在的,不过,间谍使用的掩身份可谓五花八门,从西装革履的外交官司到风月场所的舞女,都有可能是间谍。  相似文献   

2.
前言 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在冷战期间威名远扬的克格勃随之终结。然而,黑鹰永远不会低飞。俄罗斯在原克格勃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情报机构,双头鹰又有了更灵敏的“耳目”。当前的俄罗斯情报机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情报工作的协调机构;其二为情报安全的职能机构。前者主要指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后者又可区分为两个系统,即政府系统的对外情报局、联邦国家安全局;军队系统的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及各军兵种独立的情报部。  相似文献   

3.
情报欺骗,简而言之,就是运用假情报,这是积极情报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毫不夸张的说,情报欺骗是争取不战而胜的一招致命的“无形刀”。虽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一些情报欺骗手法显然已不为现代化军事行动所用,但如能在对方举棋不定之时,大展情报欺骗的风采,往往也可以收到惊人的效果。更何况,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实施示假掩真的情报欺骗,即使敌方警惕性再强,也能达到扰乱敌方心理的目的。而说到实施情报欺骗的本事,首屈一指的无疑要数美国情报机构了。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5.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6.
在二战波谲云诡的间谍与反问谍斗争中,活跃于瑞士的苏联特工组织"露西谍报网"可谓是一枝独秀.它不仅通过秘密渠道为卫国战争中的苏军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而且究竟是谁提供的情报,至今还是悬世之谜.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0,(15)
<正>美俄"间谍战"风云再起美国司法部6月28日宣布10名俄罗斯间谍嫌疑人相继被美方逮捕,另有1人在逃。这些人员被指代表俄罗斯在美国执行深入"潜伏"任务,负责秘密收集情报并试图"渗进"美国政府决策圈俄外交部则称,"间谍丑闻"毫无根据,并对其中的细节提出了质疑,比如一名30多岁的"俄罗斯间谍"竟然还在使用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隐形墨水技术传递信息。知情人士称,为了让这场颇有"冷战味道"的间谍风波早日落幕,美国和俄罗斯可能通过在第三国"交换俘虏"的方式来快速了结此事。  相似文献   

8.
在谍报术语中,有个“SMICE”公式,它是英文Sex(色情)、Money(金钱)、Ideol-ogy(意识形态)、Compromise(胁迫)、Ego)(自负)这五个单词的字头,意指凡是充当间谍的,不论男女都出不了这五个原因,而策反间谍时也基本使用这些手段。实际上,充当间谍的动机相当复杂,除了这五种常见的原因外,还有怨恨报复因素、民族情感因素等。而且,一个间谍出卖情报的动机往往并不是一种或两种因素构成的,而是包含多种或综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核计划进展的新估计为了能准确地了解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进展,美国情报机构费尽心机,以揭开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神秘面纱。一些情报来自秘密的渠道。1964年初,中情局关于周恩来总理访问马里的报告称,周恩来告诉亲近中国的马里总理穆比多·凯特,中国将在10 月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然而,没有一个人认为情报确定无疑。因此,罗伯特·约翰逊写道,"我们确实不知道中国将在何时进行第一次核爆炸"。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曾经红极一时的日本情报机构随着军队的解散而土崩瓦解。1947年冷战全面爆发后,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对抗前苏联的扩张,重新武装日本,并帮助日本扩建情报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情报体系。自此,日本情报机构就如一枝静静地盛开在幽谷里的樱花一样对世人保持着神秘。2003年3月28日,日本将第一次发射间谍卫星,人们在密切关注日本情报界这一大“盛事”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神秘的情报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政府制订和执行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带着某种神秘的光环。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众多政府机构办公大楼,包括国会大厦、白宫、五角大楼以及联邦调查局(FBI)大楼等等,都是向游人开放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会参议院在当地时间4月21日以98票对2票的结果通过白宫对约翰·内格罗蓬特的提名,使他成为美国第一任国家情报局长。统管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15个情报机构,总共约10万名文职和军职人员,年度情报预算估计约达400亿美元,成为美国所有情报活动新的核心权力人物。白宫在提名获得通过只有45分钟之后就让内格罗蓬特宣誓就职,并且从4月25日开始每天为美国总统布什做情报演示文稿。而这份特  相似文献   

13.
情报与反恐怖专家指出,近几个月来,基地组织已经迅速地在因特网上扩大了他们的活动和影响。恐怖分子还在活动,他们秘密地隐藏起自己的身份,但在网上却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民众将本国的情报机构描绘为“看不见的政府”、神秘的教父。巴基斯坦情报体系由情报局(1B)和三军情报局(ISI)组成,情报局隶属内政部,三军情报局隶属国防部。武装部队的各军种又都设有情报处,专门为战术军事情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美国情报机构官员3月17日指出,最新的情报显示,新组建的伊拉克南部军区已装备上了化学武器,这里是针对驻扎在科威特的美英军队进攻是首道防线。为加强对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控制,萨达姆选择被伊政府反对派称为“化学阿利”的阿利·  相似文献   

16.
李兴濂 《法制博览》2010,(18):54-55
1894年,35岁的陆军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受诬向德国人出卖情报,被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终身监禁。一年后,一名与此案有涉的间谍被擒获,证实了德雷福斯的清白。然而,国家尊严和荣誉高于一切,国家不能向一个“个人”而认错,不肯为德雷福斯翻案,反而宣判真凶无罪,间谍被释放,而德雷福斯——“为了国家利益”——继续流放荒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斯大林活动的俄罗斯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大林拥有独立于内务人民委员部之外的自己的秘密情报网,其秘密情报员有权查阅任何一家档案馆的材料,并采用其他手段收集重要人物的"专案材料",这些"专案材料"构成了斯大林的机密私人档案.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形成了以间谍卫星、侦察飞机、电子测控船以及星罗棋布的监听站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式侦察系统,能够对中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每逢中国发生重大事件,美国还会相应地增加侦察力量。神舟六号的发射被美国情报界认为是了解中国科技水平的绝佳机会,因此,美国整合情报力量,试图从太空到海洋、从天空到陆地,实现对神舟六号的全面监视。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以来,技术进步始终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从20世纪后期至今,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本文从国家主权、全球化、国家安全、综合国力和外交手段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信息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最本质的影响是对全球权力体系有重要的重塑作用。信息革命使能够直接接触到大量信息的人急剧增多,这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职能,特别是大国政府及其机构——中央银行、情报机构及其它类似机构的作用将大大减小。游离于国家之外的组织无论从相对意义还是从绝对意义上说,权力都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20.
钱壮飞,1896年生,浙江湖州人。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北京的京绥铁路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做医生的有利条件,进行党的秘密工作。经常把党的文件和情报装在医用皮包或药箱里,以出诊为名送到党的机关和同志们的秘密住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李大钊壮烈牺牲,中共北方区委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