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战略家、观察家及国内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不同的预测,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1993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以及1993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世并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以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的面貌出现。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极限论。1994年,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在社会主义制度遭受严重挫折,资本主义制度处在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对比中走向“终结”的。世纪之交.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中社会主义处于相对弱势、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强势局面,资产阶级正统理论家们充满信心地作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将迎来一个崭新千年的预言:而当代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当代中国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们,  相似文献   

3.
1999年时值世纪之交,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一年。1、进一步宣传教育系统兴起学习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世纪在发展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上能同20世纪相比。对于中国来说,这更是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刻骨铭心的100年。近年来,国内史学界撰写出版了不少反映20世纪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著作。金冲及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徐民华 《唯实》2002,2(8):123-126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直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的基本国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也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被学术界称之为两种不同视角内的双重的社会转型:一是经济社会形态的从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向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它将以对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深刻谋划与深远思考,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十五大精神,不仅要充分认识会议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十五大的精神实质。一、十五大的背景及重大意义(一)世纪之交的重要会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们党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2)
正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脉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特色,更体现了人民共和国法律建设的根本制度。新中国《宪法》之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0世纪20年代末,在推动军队建设和革命斗争胜利的时候,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与展望薛新国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经验,展望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中华民族再创辉煌的行动纲领。这个报告总结了我们党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人举什么旗帜、立什么纲领、走什么道路、树什么形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论理深刻,重点突出,在理论上有许多新的突破、新的慨括,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报告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历史一刻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在孕育之中。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伟大历史性转变,每个人都不能不感觉到政党的巨大作用。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就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割不掉男人的辫子,放不开女人的小脚;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提出了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在出版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时候,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决定;增订出版了第一、二卷以后,中央又提出要把三卷《邓小平文选》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后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广大党员中组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和。最小,党中央批准下发了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并要求把《纲要》的学习纳入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在“八五”计划完成在即,面临本世纪最后5年的时候,不仅中国人民在关心,世界人民也在关注着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迈进二十一世纪。党中央制定的《建议》明确了“九五”期间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规划了今后15年共和国的发展道路,是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纲领。为什么说《建议》是跨世纪的宏伟纲领? 第一、《建议》为制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根本原则和重大方针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社会发生剧烈变动、人民奋起斗争并赢得巨大进步的世纪。100多年前,当20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人民正遭受着八国联军的野蛮侵略和残暴蹂躏;在20世纪的头一年,清政府又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中国人民过着世界上罕见的极端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而在100多年以后,当人们告别20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洗刷了以往的耻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而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14.
应当尊重胡绳教授的原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基础部的副教授,1999年下半年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当访问学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沙健孙教授在《中流》1999年第12期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庸俗生产力论?——评胡绳教授对毛主席的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沙文》)。我被醒目的标题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这篇长文,心里沉甸甸的。随后,我又认真地读了胡绳教授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刊于《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以下简称《胡文》…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召开的,这就使我们党有可能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去回顾20世纪,展望21世纪。十五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历史性巨变进行了科学概括。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九○○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二○○○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相似文献   

16.
正在疾驰而过的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而且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要说这些新东西是哪些,我以为不可不提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在ZO世纪的最初至少20年间,社会主义的声音虽然已经从对、国传入,但中国人讲到国家命运时都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范例。只是在此以后,国内国际的条件逐渐使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人中占据压倒的优势。社会主义的招牌下有真有假,有各种不同品种的货色,这固然会引起无穷争论;但在落后的农业国家中,资本主义是否可以一笔勾销,它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紧密结合全州实际,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建议》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今后15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是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胜利跨入ZI世纪的宏伟纲领。《建议》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曙光 《探索》2000,2(2):13-15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五大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了这段历史,指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正是在这种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中国气派的新的理论指引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谷方 《求是》1996,(15)
20世纪即将结束,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新旧世纪之交,回顾过去,我们为走过的光荣革命道路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为美好的发展前景而鼓舞。中国的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是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的世纪。现在,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胜利前进,信心百倍地创造着更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指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建议》从历史的高度和世界范围的广度,深刻分析了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迈向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指导方针,郑重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建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