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安 《现代法学》2012,34(1):44-56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共同纲领》的宪政宣示尽管具有最为重要的合法性确认意义,但这一基本宪政制度的真正奠基,则有赖于民族识别、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政治实践。这其中,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可视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治理制度是否坚持和贯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实质所在。同时,新中国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也实现了清末以来多民族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2.
刀剑 《法制与社会》2013,(15):148-149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千方百计地发挥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加快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符颖 《现代法学》2000,(1):60-6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模式 ,是我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本文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法制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其地位和作用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政治资源没有有效的挖掘和发挥出来。本文试从制度的合法性方面进行探讨以凸显其权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三股势力”一贯鼓吹所谓的“东突厥斯坦”问题,把它说成是所渭的“民族问题”,竭力诋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以暴力手段破坏稳定,制造社会动乱,妄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对立,在民族间制造隔阂进而分裂祖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2,(12):17-2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基本经验。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法治,即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人类的最佳路径选择。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50年的宪政实践为宏观背景,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以法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功能及其变迁;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推进,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未来发展目标,并设定了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加快《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建设;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的解释制度;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当下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它一方面是我党鉴于当时的国内情势,向中国传统治理边疆的政治经验回归的产物,体现出反现代性的"治理论"特点;另一方面又是我党向前苏联模式学习的产物,体现出共和不足的"政经论"特点。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实质性宪法爱国主义层面的可能转向。区别于"治理论"和"政经论",实质性宪法爱国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权利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契合性,并且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合理之处,从而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根本大法。新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对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繁荣,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根本大法。新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对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繁荣,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进程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进行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依法治国的进程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创立了良好的民族法制环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应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和条件,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刘作翔 《法学杂志》2001,22(6):12-15
20 0 1年 2月 2 8日通过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的基本法律。要使这部法律得到贯彻和落实 ,就要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 ,而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则应放在落实新自治法关于“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方面。具体到立法层面 ,则重点应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进程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进行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依法治国的进程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创立了良好的民族法制环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应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和条件,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简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由政策上升为法律、由法律上升为制度、再由一般制度上升为基本制度,它的地位是伴随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步伐得到不断提高的,它不仅得到了宪法的确认,而且得到了基本法律的保障。本文指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不仅为民族区域自治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共同纲领》始,我国已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奠基历程,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新中国立国宗旨;而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实践方面,则呈现出整体性制度建构、权利保护内容全面、将保护视为国家责任、注重权利保护实效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族的产生,在民族交往的过程当中,民族利益诉求冲突的加剧,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的政治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怎么处理好民族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在处理该问题的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则是最为合理、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生态化转型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个战略趋势,也是实现以城市为主轴,辐射带动周围卫星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生态化转型是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重要的开放型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当然举措。本文从城市空间拓展、城镇群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产业集群发展为视角对呼和浩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法庭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历程。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人民法庭制度建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创立与挫折、恢复与重建、发展与转型等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人民法庭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强世功 《中国法律》2009,(2):2-4,61,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憲法中的重要制度,它與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多黨合作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和"一國兩制"一道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的制度基礎,并展現出中國憲法與其他國家憲法不同的風貌。但要理解這一憲政制度,必須理解中國憲政的政治哲學基礎以及中國文明形成的歷史傳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