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因为一起明星广告代言中介费纠纷,游走在企业与名人之间的"个人中介"被世人所知,而随之暴露的,是"圈子"内诸多讳莫如深的"行规"。  相似文献   

2.
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判断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商业秘密纠纷案的审判难点。对于已经使用并且引发纠纷的技术秘密是否具有"价值性"问题,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认定,不能轻易作出否定性结论。一般情况下,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在权利人没有完成其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的情况下,法院不能轻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或者转移,以维持举证责任的平衡并防止二次泄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法律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行政纠纷的能力越来越受到质疑,似乎行政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正成为一块用之不便,弃之可惜的"鸡肋"。本文指出为了有效解决城镇化以来日益增多的行政纠纷,必须完善现有法律解决机制,同时完善法律机制同非法律机制的衔接,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梁平 《法律科学》2011,(5):154-160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建构是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当前,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在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调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秋韵 《法制与社会》2011,(32):261-262,264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不能有效化解行政纠纷,追根溯源,原因在于行政审判制度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存在缺陷。现行《行政诉讼法》将其立法目的确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该目标设定具有多元性与全面性,却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设计所采纳的理论借鉴与其在实践中的"中国式困境"来寻求目标设定缺陷的根源,进而对行政审判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进行反思与重塑,以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为视角,以"依法行政阶段论"为理论平台,建议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行政审判制度的唯一价值追求和目标设定,以期达到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晓琴 《法制与社会》2011,(22):298-298
近年来,针对面广量大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常州两级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以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人和为出发点,以服务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为着眼点,积极构建"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济渠道,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类纠纷,为建设平安家庭、和谐常州、法治常州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纠纷多发、矛盾升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迫切地提上日程。被誉为"解决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的区近几年来大胆探索,几项新举措使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发展依然面临客观困难。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为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刘月颖 《法制与社会》2010,(22):115-116
现行专利法律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构建的专利无效纠纷解决机制引发了司法实践中的众多问题。循环诉讼的产生、专利复审委员会成为"被告专业户"、诉讼迟延带来的高成本及行政司法资源的浪费,呼唤专利无效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频发,大量纠纷聚集到法院。人民法院正逐渐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推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司法资源日益紧缺。于此同时,我国对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达成共识,非讼解决体制受到普遍关注。社会法庭正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法庭作为一种新探索,其产生存在一定的社会根据、理论依据及司法需求,并且日益成熟,在现今的纠纷解决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扬 《法制与社会》2010,(36):52-54
人民调解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因其解纷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维护团结与稳定而备受推崇,被誉为"东方经验"。在高校建立人民调解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转,对于解决当前高校内部频发的民间纠纷,维护校园稳定与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法人》2011,(7):42-44
来自于互联网行业领域的"专利屠宰"开始了。当众多中国网络公司对成功的理解,还局限于"浏览量大"或者"赚钱多"的时候,国外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在网络市场中偷偷埋下了专利纠纷的种子,等待成熟的季节收获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地处盐湖区西郊,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确立建立区、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后,龙居镇率先组建了"和事佬"队伍。本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稳为重"的工作理念,成立了"和事佬"协会,  相似文献   

13.
潘明 《中国司法》2012,(11):95-97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街道办事处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途径,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创建"社区人民调解超市"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将一大批矛盾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社区人民调解超市"工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焦亦民在和田街道召开的"社区人民调解超市"推进会上,要求全市基层调解委员会认真学习和田街道人民调解创新经验,在全市形成人民调解工作新亮点,以推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岷燕 《法制与社会》2011,(9):122-122,126
在国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为有效减少矛盾,"大调解"机制应运而生。虽然"大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大调解"机制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仍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某医院处置一起"医闹"事件,分析成因,提出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医疗责任保险、设立医疗风险救济、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解决"医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矛盾化解,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并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政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矛盾化解的实践中公证宗旨更加彰显,《公证法》开篇第一条就明确规定"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公证立法目的和宗旨。因此,公证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二元制抑或一元制:医疗纠纷鉴定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纠纷因专门性问题源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的"二元制"鉴定模式,致使纠纷解决的法律在选择适用上出现不同的结果,并造成了同一事实的处理结果尤其是赔偿的数额差异甚巨。《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能否终结"二元制"鉴定模式,使冲突的相关规定、解释、解答等相关文本在法律适用上归于统一再次成为颇具争论的问题。基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结果在证据性质上的同一,有必要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仅作为行政程序的内容,并进一步建立解决医疗纠纷的鉴定机制,体现鉴定作为证据的"认定"功能,以便实现医疗行为共担风险以及利益平衡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目前还没有列入"三包"范围,消费者买到"问题车"后往往只能自认倒霉,由汽车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消费者只能请求商家维修,而不可予以更换。然而江苏省宜兴市一消费者却打破了这个惯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危国华一名国外法学家曾经很形象地将执法者称之为"社会医生",并指出,当他们在执行社会医生任务时,"如果一个纠纷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社会机体上就可能产生溃烂的伤口;如果纠纷是以不适当的和不公正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机体上就会...  相似文献   

20.
事实发现:能动与回应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达马斯卡的政府功能影响司法程序的理论可以拨开当下我国"能动司法"语境下法官事实认定摇摆于积极发现和消极放任之间的理论迷雾。以其"理想类型"为标尺考察我国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的法官事实认定,其特点,一是在纠纷解决方向上存在着官方控制的进退维谷和当事人程序行动的严重失衡,二是在政策实施方向上任何程序形式都有可能让位于和对接于"宽严相济"政策的主导地位。在我国转型背景下,国家功能在能动与回应之间流动、混合,相应地,法官事实认定程序在本质上要求政策实施和纠纷解决的适度折中,在适用范围上要求具体案件具体处理而作出多元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