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特别法以及现实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总结为依据的林权理论,与《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基本法中的有关林权的规定存在冲突之处。林权应被视为一类特殊物权,需要在特别法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被称为"第三次土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拉开帷幕。经过了半年多工作开展,当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主体改革与配套措施取得了相当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改革的总体进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形式,综合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实际情况对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行存在于农村土地上的事实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协调的问题。现实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于农村土地的调整过程中、集体收回承包地的过程中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严格限制集体调整承包地与收回承包地的权利,允许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充分流转其承包地,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限制下实现的制度,可以达到协调两种权利的运行,构建和谐农村法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的价值性使林权质押贷款成为可能。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林权质押贷款在实践中及法律中都得到了肯定,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应当通过立法消除林权质押贷款中相关概念上的冲突,改革限额采伐制度,完善林权质押登记制度,建立林业风险补偿金,分散林权质押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林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二、我国林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三、可持续发展语境下林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四、我国林权制度的完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林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一)林权的概念目前,林权的概念尚无定论。一方面,因为林权是权利的下位概念,权利不明,则林权不分。另一方面,我国关于林权的概念在多部不同性质的法律和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中隐藏、演绎。1.林权概念的有关学说和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法理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我国现行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探讨、分析,进而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法律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开发与土地利用:法律权利的冲突和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开发往往涉及土地、矿产、水、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自然资源,相关权利的冲突比较常见.本文从立法层面阐释了现行法律法规对天然气开发与土地利用中的权利冲突与协调问题所作的规范,从自然状况、制度和实践等层面分析了导致天然气开发与土地利用中权利冲突的根源,并对相关权利冲突进行了类型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权利冲突所实行的私法自治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协调机制和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征收、征用、划拨、出让、租赁、临时用地等协调方式,主张应确立公共地役权制度以解决天然气开发中土地利用的权利优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忠 《新法规月刊》2011,(5):116-123
内容摘要:权利客体是对权利的外部描述,是对权利安排在何种基础上的一种说明,权利客体的安排必须以实现权利追求的社会利益需求为根本目标。集体林权抵押之客体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容体,是对林权所进行的外部描述。从解释论的角度,对法律所规制的集体林权之客体进行了分析,家庭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不仅是现实和政策的需要,而且应该上升为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
潘媛 《法制与社会》2012,(15):32-34
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合理、有效地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既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的重要途径.作为林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载体、集体林产权改革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林农在林地流转中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将是评价集体林产权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08,(8):4-5
新中国成立后,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引发了大量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在调处林权纠纷时面临着很大困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将有效解决林权纠纷调处无据的矛盾.本刊特将文件的主要部分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技术措施与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述兴 《知识产权》2004,14(2):14-17
本文从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入手,分析了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后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传统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之间的冲突.文章指出,从利益平衡、作品属性和经济学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性,但却不能必然得出可以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的结论.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对合理使用制度、首次销售原则等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的公益林林权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萍 《法学评论》2012,(2):83-89
我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是因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益需求而推动的。在集体林权从集体权益向个体权益的改革过程中,并未对公益林与商品林明确区分。尽管公益林林权实施了私人所有权形式,但却存在与商品林同权不同利的缺陷,加之生态补偿不能完全到位,以及公权力干预公益林私权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公益林保护的不足,并造成林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缺失。针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的公益林林权制度变革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购买、生态补偿、软法治理与公众参与等完善公益林林权制度的具体政策与法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大鹏 《河北法学》2005,23(8):46-48
农地具有农村社会保障和生产要素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两项功能的冲突,并继而转化成为公平和效率的立法价值冲突。从法律的价值选择出发,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农地承包经营权与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并提出了完善农地权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洪波 《法学》2005,(9):121-126
对商标权与其它标识性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进行剖析,探讨解决这类权利冲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提出避免和防范商标权与其它标识性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一些设想及立法动议:将商号权、域名权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明确在先权利的范围及保护条件;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强化相关法律的协调性;加大社会诚信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实际上,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又相互依存.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协调中,道德、制度、习俗文化等的作用只是一个方面,主要从制度上提供立法、行政和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权利冲突:制度意义上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夏英 《法学论坛》2006,21(1):19-23
权利冲突问题是民法上的难题,目前尚无一个可供讨论的可靠理论基础。权利冲突问题与生活事实冲突之间不能简单地从概念上进行转化,权利的抽象性与解决矛盾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权利冲突应依靠制度的具体化来解决。对于权利冲突进行形而上的理解无助于我们理解现当代立法模式的转变,进而会产生重视抽象权利和体系化,轻视具体行为的制度化建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蔡佩玉 《政法学刊》2003,20(3):12-15
辩护制度产生于西方,作为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蕴含着“独立、平等、权利、民主”的法律文化,体现了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的价值观。由于这些价值观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存在巨大的冲突,使辩护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碰到了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8.
<正>权利冲突对于权利体系,乃至私法体系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在整体上、抽象意义上不可能被消除。法律体系的完善,在于能够提供调节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制度,并通过正当程序来化解利益冲突,最大程度实现权利在法上的质的规定性。因而,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产生及其化解机制伴随着知识产权权利发展史而发展,具有动态性因素。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之间的冲突即为完成权利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权利的功能在于对纷争的利益主张提供正当性,即通过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或者习俗规范来维护利益主张,定纷止争.但由于制度本身的不穷尽,社会生活本身的不断发展,权利的界定和实现存在着冲突.这种权利冲突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和人自然属性内在张力的必然结果,制度的抽象与滞后性则是权利冲突的人为原因.权利冲突不能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但能通过资源总量的增加、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过程中的技巧、道德修养的提高和社会沟通渠道的拓展予以缓解.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本位理念取得主导地位,导致我国土地制度的异化,造成集体“产权残缺”、“地权歧视”等诸多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本着权利本位理念重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充分的土地权利,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平等,使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能在统一的市场内进行优化配置,并通过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农地补偿等制度实现公私利益和不同用途、不同区域间土地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