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音支  苏堃 《法制与社会》2013,(11):204-205
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政府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主体,应以提高应急能力为目标。自然灾害的善后机制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政府善后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从建立应急管理反馈与改进机制、完善立法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和完善问责制以及健全灾后社会参与机制和加强心理援助工作等方面完善我国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事故灾难接连不断.全面、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全面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危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安平 《法制与社会》2010,(26):154-154
近年来,全国一系列涉法突发事件引起官民、警民严重冲突,贵州瓮安民众冲击政府打砸烧、杨佳一人杀6警、哈尔滨6警打一人、云南晋宁警方"躲猫猫"、邓玉娇怒杀公务员、佘祥林、赵作海错案、许霆改判案、嫌疑人喝开水死亡等一系列事件,考验着地方政府及各级政法干警的应变能力、应急能力和执行能力——所有这些都属于危机应急管理范畴。从这些涉法危机事件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媒体和民意的突出作用。媒体是体现民意的代表,它和政府政绩、政府美誉度以及国家形象紧密关联,尤其是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媒体监督则既是民意的聚焦点,又是我们政法工作的最大压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4.
就以往惯例而言,"越级上报"一直是备受各级政府所"忌讳",甚至有可能被视为"违纪行为",但近日陕西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却反其道而行之,规定面对特大灾害,市、县政府可"越级上报"省政府(<华商报>8月28日).据报道,陕西省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发生特大灾害可越级向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该预案的出台,不仅打破了"越级上报"的坚冰,而且凸显了陕西省政府与时俱进的务实姿态.  相似文献   

5.
麦伟宁 《刑警与科技》2008,(19):126-129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应急移动图像传输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在处置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事件等公共安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急移动图像传输设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将现场图像实时地传输到卫星车、指挥车或者各高点基地站接收后,再上传至指挥中心;这时,在指挥中心或者现场指挥部就能实时监看到现场的图像,及时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实时状况,为各级领导进行及时的指挥决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已纳入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县级以下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规范编制和科学管理应急预案工作。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每个国家遭遇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每个政府面临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第一款对"突发事件"作了明确界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应对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在危机频发的当今社会,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河北省的突发事件应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作为承灾体的建筑生产线,如何降低其脆弱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始终是各级政府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广西政府在开展抗灾救济的实践活动中,将工作重点从灾后的应急救助转变为加强灾前承灾体的防御建设,从提高房屋承受灾害风险能力入手,建稳固的水泥砖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承灾体灾害过程中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较快实现灾区的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愈演愈烈,应急行政已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本文结合近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探讨了我国应急行政的现状和缺陷,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我国应急行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桂维民《应急管理十日谈》一书。该书出版后,迅即被摆到各地各级公务员案桌上,成为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好助手"。在本书中,作者漫谈了社会转型和社会风险、危机的防御和管理,应急决策的方法和技巧等;同时作者也结合大量鲜活案例阐述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本刊特刊发在应急管理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位专家的书评及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形势日益严重,建立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有效应对各类城市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对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利用GIS技术研究建立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主要作用等进行了详细探讨。利用本系统可以进行数据收集,分层显示与专题查询,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实时灾情评价、动态模拟,应急管理与资源配置,应急信息发布以及统计、报表和专题制图。系统立足于实际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跨行政区联合应急制度建立后,地方主体的实施准备都比较积极。实施准备的内容大多是综合性的机制建设,大多系对制度的概括和复制,主要发挥了制度传导作用;少部分为具体化和工作安排,起到了具体落实作用。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检验表明,跨行政区联合应急措施在实施主体上广泛,川渝区域和基层主体表现更为突出;各地方主体对跨行政区联合应急措施的充分运用,珠三角区域和省级主体表现更为突出。各区各级各类主体对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及其他跨行政区联合应急措施四个选项的偏好,呈依次减弱的态势,其中珠三角区域在实质性措施上表现最佳。跨行政区联合应急的效果总体良好,省级地方主体与基层地方主体对是否有待继续完善持相反的态度。从理论上看,一项制度能得以有效实施,与需求、资源、技术、习惯和上级指挥等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成 《政法学刊》2012,(1):63-67
从上个世纪开始公安机关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完成了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向政府应急指挥枢纽的转变,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工作中,逐步把握了自身的职能定位并履行了法律上所赋予的责任。在新时期,公安应急管理系统已颇具规模并日趋完善,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下,仍然要坚持转变应急管理理念、与不同应急管理主体建立协作关系,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日本防灾减灾法律对策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秦锐 《法律适用》2011,(6):115-117
一、日本防灾减灾的法律对策体制(一)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完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因此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灾害对策基本法》是该国防灾抗灾的根本大法,有“抗灾宪法”之称,对防灾理念目的、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众在自然灾害中作为应急志愿者而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组织性、有序性和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加重救灾负担,同时也给自身安全增加风险。日本的志愿者救灾活动有比较长的历史,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管理体制,国家对社会自发形成的应急志愿者在组织、协调、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应急志愿者服务现状,借鉴日本应急志愿服务的优秀经验,为完善我国应急志愿者服务提出合理的管理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麦伟宁 《刑警与科技》2008,(19):130-132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场指挥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在各级公安现场指挥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在处置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事件等公共安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现场指挥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近些年来发生的频率很高,由于它的突发性、非预期性、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也相当大,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政府起着关键性和主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其应急管理的概况做了简要的阐述,指出了政府在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信息公开、预警责任机制、中枢管理体制、宣传、协调应对网络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委、市府在城区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县实行“三级政府、三级管理”以来.管理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抓社区建设和管理,越来越为各级领导所重视,越来越体现出基层基础工作的加强是上海改革开放、体制转化的需要,也是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更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各级领导都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要议题来抓。中央政法委强调狠抓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司法部确定2000年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基础年”。上海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司法…  相似文献   

20.
吴芸 《法制与社会》2011,(22):175-176
如今,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借助网络媒介迅速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给我国政府应急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情放大器,网络舆情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已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人民网多次推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为地方政府打分。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我国政府还有许多应对不当之处,导致公信力下降,给政府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我国政府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