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正确认识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复兴社会主义,并最终战胜和超越资本主义。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的发展。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社会化生产的性质,要求由社会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并对社会生产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由社会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劳动成果。但是,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社会化的大生产与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必然要产生对抗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生长点和催化剂。全球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推动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也必将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社会主义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模式到体制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并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完善,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杰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革命起源于20世纪70、8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科技革命的引导下,要想在21世纪全面坚持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进和吸收先进文化成果,勇于创新,更新发展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思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站在时代的新高度、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有必要将马恩晚年提出的可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概括为“两个可能”,深化认识,并将其作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必要补充,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中,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是互相隔绝的。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次全球化,导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对立统一的格局。这一时期,中国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通过浴血奋战,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赢得了国格人格。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世界经济大潮由大西洋流向亚太地区。此时,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其由来、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着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经典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客观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从时代发展的视角、从强烈的危机意识中,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