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果您简单地认为,“侍酒师”就是星级酒店里专门为客人倒酒水的服务员,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品味高尚的精英群体.他们不仅对每一种美酒了如指掌,对佳肴、咖啡、雪茄也颇有研究。其中的精英,全世界只有200多人!他们既是美食与美酒的“媒人”,也负责饭店酒单的编排、葡萄酒的采购以及酒窖管理,年薪在15—40万元之间。神秘侍酒师的生活究竟怎样?普通人能否挑战这种酷职业?走进女大学生刘畅的新鲜经历,令人大长见识。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最新发布消息,我国首次推出信用调查师、信用分析师、信用评估师、商务调查师和商账追收师5个信用管理方面的新职业。6月,首批通过培训的人员,将可拿到“商账追收师”资格证,这意味着从此“商账讨债人”可持证上岗。  相似文献   

3.
随着“玛花”、“修身堂”登陆上海滩,法国蕾丽尔LELLER旗舰店落户北京城,纤体新时尚正在国内大都市涌动。与此同时,作为女性完美曲线的雕塑者——纤体师这一全新且时尚的职业,也向人们款款走来。前不久.为加速纤体师职业国家正式认定进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纤体师新职业试验培训新闻发布暨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4.
明星本来是没有什么怪脾气的,舞台是他(她)们的艺术表演“宝地”,他们最怕观众喝倒彩或不喝彩,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和演艺效果是否得到观众的首肯至关重要,所以上台演出必须认真,下台做人必须和气才会赢得观众。明星懂得,自己是靠众星捧月才得以产生的。然而  相似文献   

5.
李记 《协商论坛》2010,(1):58-58
回首2009,人们会想起许多“大人物”和名人,还会想起那些“小人物”王帅、孙中界、张海超……但是,和这些“小人物”助推了社会进步不同,站在他们背后的,还有千千万万为生存、为爱情、为责任而默默工作和生活的“小人物”。他们同样值得关注、值得喝彩。  相似文献   

6.
90后入殓师     
于雪 《今日广西》2013,(5):35-35
在不少人眼中,入殓师是个神秘的职业,而且往往与“晦气”等词语挂钩。而在浙江省嘉兴市天泉佳境礼体中心——中国内地第一家专门从事入殓工作的机构,却会集了一批90后入殓师。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逝者美容。  相似文献   

7.
韩国从1910年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知识分子不断纠葛于传统与开化、殖民统治与民族主义、个人和社会共同体等矛盾中.在历史和时代的制约下,他们逐渐与社会产生了疏离和隔阂,成为了失去身份或者身份不明的“他者”.本文以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统治为时代背景,分析李孝石、俞镇午、蔡万植、李无影等韩国同伴者作家的小说,通过解构文本中的他者形象,揭示同伴者作家在殖民与被殖民、帝国主义扩张与社会主义意识觉醒下的困惑与迷惘,探究作家对“他者”立场和看法,探究“他者”和“自我”、“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全国3000万人口中.土著的印第安人.只20多万人.为防止其进一步减少.政府还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保护区。外来裔族占97%。即使现今占80%以上的英裔、法裔人口.他们也是二三百年以前来到这里的拓荒者的后代。据说最早来到这里的英国人.也像他们的老祖宗一样,实行“跑马圈地”,人骑在马上跑.什么时候马跑累了.就到什么地方为止,所有的土地都是他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的故事     
“再也不为买粮吃饭发愁” “现在再也不为买粮发愁了。家里什么时候没粮了,去买就是了。”张银忠说这话的时候,显然充满着自信。“而且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张银忠原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行政处工作,七年前退休,现家里除他老两口外,女儿和女婿、小外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他说,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我  相似文献   

10.
刘挺 《群众》2014,(10):64-66
<正>社会工作根源于社会问题,是一种以"助人自助、自助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个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已存在50多年,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被称之为社会工作者,他们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者,是基层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专业化社会工作者,社会转型的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凸显也同样需要这一社会的"减压阀"。因而,培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警察职业化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卓 《公安教育》2009,(3):56-61
警察职业化建设是一个大课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警察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警察职业”到“职业警察”再到“警察职业化”,这里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职业,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但职业警察,即专门以警察职业为己任的职业群体,却是近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他们搂着小狗来到朋友家,安然坐下。第一次训练前,女训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训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夫妇俩商量以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  相似文献   

13.
石敏 《今日广西》2007,(24):63-65
面对鸡肋般的工作现状,诸多年轻的职业人感到烦闷和焦虑。他们抱怨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缺乏激情和快乐;他们抱怨薪水太少,让生活变得不再有质量;他们更抱怨,怀才不遇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伯乐”,能让生活和事业有个彻底的改变……终于他们发现,抱怨以后,现实还是现实,没有任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存训练是一次“挫折教育”,它让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缺少什么新闻背景:2006年8月4日晚9时,天津南开大学第20宿舍3楼。31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生存体验者”在这里开始他们每天一次的例会。这支特殊团队每人怀揣50元,要在天津生活15天。50元  相似文献   

15.
会算账是一门学问。有人却觉得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算账谁不会!”什么时候该调职、有什么位置、自己怎样去争取、找那位领导帮忙等,算得一清二楚,“门儿清”。其实,这都是自己的一点“小九九”,算不上真正会算账。人的一生充满了荣与辱、得与失、美与丑,谁都会权衡取舍,精打细算。但只有真正学会算账,才能明白事理,走好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出版于1991年的《什么是哲学?》是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精神分析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合作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们两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合著基于后结构主义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在人的潜意识中的运作方式。在《什么是哲学?》中,两位学者回到哲学语境,思考“什么是哲学”的问题,颇有返璞归真之感。本书一开篇写道:“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或许只能很晚才提出,等到步入迟暮之年,能够具体而微地谈话的时候。”((1))这一“迟暮之年”,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万岁     
策划一组反映劳动者工作状态的报道的想法由来已久,今天通过《创造》面市,乃一大快事。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为老板、为单位、为国家而工作,其实,说白了,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我们不奢谈所谓的理想、抱负、价值、奉献,对所有的劳动者来说,不论你是国家干部、工人、农民,还是老板、演员、服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一秒,都敬职敬责,你都将有所获,现在,或者将来;亲人朋友将为你高兴,老板、单位高兴,国家高兴——什么是“职业”,其涵义莫过于此。我们将这样的劳动者,称为“职业劳动者”。现代社会需要这样的“职业劳动者”,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职业劳动者”。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成为真正的“职业劳动者”,社会将秩序井然、经济将高速发展、国家也必然和谐兴旺,我们的生活将无限美好。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一幕:轮船即将沉没,甲板上,那支乐队的成员没有一个放下手中的小提琴,他们,连同身边所有绝望的人,在美妙的音乐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这是对“职业”最好的演绎和诠释。呈现在你眼前的45位劳动者,是我们随机选取的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在你身边,他们就是你——敬职敬责工作的你;本刊无意评选先进,只想通过真实的记录,表达这样的意思:他们真实地存在、他们职业地工作、他们默默地创造,他们平凡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易小荷 《今日广西》2010,(17):46-48
在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外,再谋一份自己喜欢的第二职业,这已经成为一些向领的生活方式,而这份第二职业到底算工作还是算玩乐,身处其中者也往往难说清楚他们清楚的是,在这另一份职业中,可以寻获一种久违的小幻与从未体验过的人生——一种在职业中玩乐的人生,于是,有人把这叫做“职玩”,而这些兼职的白领们则成为了“职玩”者。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行政性垄断行业突然间“爱”上了一个新名词——“国际惯例”,并纷纷用“国际惯例”改进自己的工作,形成了一股采用“国际惯例”提价、涨价的热潮。与此同时,在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资水平、医疗保障、电信收费、房价等种种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情况时,相关部门给民众的解释却是“要照顾中国国情”……对此,大家就不明白了:到底什么时候该讲“国际惯例”,什么时候又该讲“中国国情”?这到底该由谁说了算?什么时候“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才不再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牟利的借口?  相似文献   

20.
白领中的“月光族”一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社会现象了。这批中高收入的年轻人群每个月将不菲的收入在衣食住行、交际娱乐等各项必要的消费中,以不必要的大手笔、高频率、高标准的方式挥霍殆尽,有些甚至还会入不敷出,月月负债。攒钱自是不必谈了,补贴父母一般也只是象征性地在口中说说而已;父母倒是常常充当他们月末的收留者、接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