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爱因斯坦在念大学的时候,问他的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够在科学领域里,在人生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足迹?”导师经思考后领着爱因斯坦来到一处建筑工地,而且径直踏上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惹得建筑工人大声呵斥,爱因斯坦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老师  相似文献   

2.
论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科学巨匠,他的一生不仅对现代科学作出卓越的贡献,而且也对科技与伦理的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论兴趣,在其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由此阐发了关于科技和道德问题的一系列见解和主张,形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一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20世纪以前,由于科学研究还只处于个人分散研究的散兵作战的阶段,科学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不多,一些涉及科学和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和科学运用之间的道德伦理问题并不突出,诸如尸体解剖,生理实验,科学发现优先权等争论总的来说在社会上影响并不像现在克窿技术…  相似文献   

3.
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通常以两种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和影响:第一种是技术性的,即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第二种是教育性的,科学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心灵,对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影响。科学作用于社会的第一种方式较为明显,从而为人们所熟悉,而第二种方式则经常被人们所忽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看重科学以第二种方式作用于社会的功能,他把科学“对人类。心灵的作用”,或者说“科学对于理智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不朽的荣誉”,并且说:“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以为“科学家是不关心政治的”、“科学家是不讲理想的”。其实,为搞科学而搞科学的人是很少的。相反,很多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爱因斯坦有正确的生活目的,有正确的人生理想。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  相似文献   

5.
夏小斌 《前沿》2003,(1):112-11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巨匠。献身科学、探索自然规律 ,把科学造福于人类 ,是爱因斯坦人生哲学的核心 ;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坚持真理、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表现了他的勇敢精神和坚定的科学气节。他为人类贡献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是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在西方所进行的"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荣膺榜首,超过爱因斯坦、休谟、康德等人,成为最受西方人尊重和敬仰的思想家。这样一种理论地位的获得,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非常厚重而深刻的原因。一是马克思破解了人类历史之"迷",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对人们自身所生活的社会历史领域,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8.
在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片面性的缺陷。为爱因斯坦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伦理目的",是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所内含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图景。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自由的个人构成、民主治理、人民生活安全和幸福的社会。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尽管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尽相同,但却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爱因斯坦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也许是人类奋斗和追求的一个远景目标,它只能随着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981年做硕士论文《彭加勒与物理学危机》时算起 ,弹指之间 ,我的学术生涯已近23载。其间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 ,兼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一般哲学问题。在批判学派、爱因斯坦、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三个领域 ,我着实费力良多 ,持续时间较长。多年的伏案研究 ,不仅孕育了14本著作和200余篇论文 ,而且就学术研究本身而言也有诸多体会和感悟。我曾小结了在思考和超越中跋涉的几点感受 ,今日看来依然具有意义。在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传统的哲学研究 ,往往缺乏历史感 ,或者只是空洞地对经典著作加以阐释与发挥 ,或者只是从概…  相似文献   

10.
雅克·拉康是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巴黎弗洛依德学派”的创立者。他并不打算创立一种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而只想把弗洛依德的理论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他汇编成一卷本《文集》的那些主要作品,都公然以《弗洛依德学派丛书》的形式发表。其著述不仅包含精神分析的理论,而且也包含着重要的社会见解。这不仅对其他的结构主义者,也对法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科学》2008,(4):66-66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一书近日已由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个部分。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本书即以此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砚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本书不仅理论深刘,更为可贵的是,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思考,深入浅出,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青年 《思想工作》2005,(5):32-32
严格来说,白岩松不是完完全全的蒙古族人,虽然从爷爷到父亲身上一直延续着呼伦贝尔草原纯粹的蒙古族血统,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尽管蒙汉两种血液在他的血管里流淌,但白岩松更多地继承了蒙古族人的性情。蒙古族人,羊性大于狼性家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白岩松虽然反复强调自己一半是蒙古族、一半是汉族,但生他养他的内蒙古草原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白岩松最爱吃的肉是羊肉,尽管身在北京的他不得不吃更多的猪肉。虽然现在为了保护嗓子,他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一定酒量,原因是多年…  相似文献   

13.
<正>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论学问是个初中生,论专业是小号手,就这样一位“主儿”,东拼西凑了一套“宇宙大法”居然赢得百万之众。在看穿它的严重政治性质之后,也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文化。换言之,伪科学之所以得呈,不也是因为人们缺少科学文化的鉴别力吗?这里说的科学文化不是指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本身,而是指社会文化中的情趣导向、时尚观念和思维训练。概括说来就是讲科学,求真理,爱思考,敢怀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科学对独创性规范至高无上的看重,以及科学的公有性、非牟利性规范的共同作用,加上科学奖励制度的引导,科学发明的优先权问题便浮出台面,成为科学共同体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议题.默顿对此有细致的研究.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科学建制把重大的价值仅仅放在独创性上,那么科学就可能比现在更加重视承认优先权的重要性."默顿发现:"关于优先权的论战绝不是什么科学上的稀有的和例外的情况.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经常发生的、有害的和丑恶的,它实际上成为科学家之间社会关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尽管在科学史上也有个别的宽宏大量和谦让的例子,然而经常性的优先权之争具有很大的影响,给君子之举投下巨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题。其实,在你工作无门时是否曾想过对自己的认识?也许你并不比别人差,差的仅仅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所需要的工作范围一无所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诚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若能当上犹太国家的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自是荣幸之至了。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可…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其创立过程,还是理论成果,都是极为奇妙的。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思维方式上,爱因斯坦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把握平衡,实现辩证的统一。他尊重经验事实,以此作为建构理论的基础;但他又不是一个狭隘的经验论者,提出相对论基本原理时,特别是广义相  相似文献   

17.
一、伦理学(价值)与科学(真理)的对立 罗素在他早年的著作《伦理学基础》中主张:“伦理学研究并不是某种超出科学之外的东西,而是与之相同的,它仅仅是科学中的一种。”他批评那种把伦理学和科学说成是各自独立的王国的观点有两方面的不足。首先,它忽略了这一事实:伦理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去发现有关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正确命题,而且这些命题同元素周期表一样是真理的一部分。其次,它过分地限制了伦理学的范围。但在他晚年的著作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伦理学与科学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他说:“伦理学与科学的不同在于,它的基本材料不是知觉,而是情感和激情。……一个伦理判断却不是一个事实陈述;它表达了某种希望或恐惧,某种愿  相似文献   

18.
一 个术语的意义和指称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但终究处于流动之中。“科学”这个术语也不例外。几年前 ,英国老牌科学家、科学社会学家齐曼出版了厚厚的《真实科学 :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已出中译本 ,译作《真科学》) ,与多年前他写的《元科学导论》判若两个不同阵营的作品。他是搞自然科学出身的 ,后来名义上做了科学社会学的工作 ,也出版了一些有名的著作。但是 ,用SSK(科学知识社会学 )的观点说 ,他早先的科学社会学只是科学家的社会学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然而变化是不可抗拒的 ,科学在变 ,齐曼也在变 ,科…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用相信科学和专家的方式来看待自己造出来的神的时候,人们也会用摒弃这些大师的方式来摒弃专家。现代社会应该是由专家知识引导的专家型社会——以思考为美、以宽和为格,而不是大师们或者其拥戴者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我是谁     
这是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支队长陈俊经常对自己的追问,也是他对属下官兵的提醒。“我是谁?”这几乎是他的一句口头禅。陈俊是那种善于思考,对自己和对他人一样较真的人。他那自问自答的认真态度和庄重神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谁还能不知道自己是谁吗?是的。人有时候真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倒不是指精神状态中的暂时空白或懵懂现象,而是人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表现出的角色错位或自我膨胀。如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见利忘义等,从违背道义到办错事、坏事,以至于触犯法律。社会生活中,除了通过与法律规范人的行为外,主要是靠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