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2.
道德素养     
注重修养修养是我们民族最主要的传统美德之一。道德修养,就是讲,人的道德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更要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这便是道德修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究道德修养。战国至西汉成书的《礼记·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条目。历史许多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探讨了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如“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禹”以及“淡泊以明志,宁…  相似文献   

3.
曾子在《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心、真情地善待每一个生命,达到至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所作的墓志铭中写道:“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先贤们高尚人格和学术品格的毕生追求,也是人们对大学精神的期许。然而如果没有大学制度为大学精神的发源和滋养提供载体,一切只是枉谈。  相似文献   

4.
御轩春     
《今日中国论坛》2008,(12):114-114
“御轩春”的由来典故 鹿为食草动物,且生产后将其胎盘自食,以补产后之体虚,动物方有其自然之灵性,可见鹿胎补身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晓萍 《前沿》2004,(6):192-194
本文以晴雯判词为引线 ,逐句展开 ,且以“撕扇”“补裘”等几件大事展现晴雯个性美 ,以悲衬美。以晴雯之死 ,引述作者的政治观、社会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6.
“大学”乃“大”与“学”之和。关于大学之“大”,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大学之“学”与其他学问有何不同?大学之“学”又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我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学》经文中,有句紧要的话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乃文明之本。自古以来,透过礼乐的修行,透过佛、道之修为,中国人的一生,向来,就是一生之修行。有此修行的自觉,才有所谓的中国文明;有此修行的自觉,中国文明才能历千劫、经百难,却始终文明不坏,始终保持着光明喜气。百年来,  相似文献   

8.
<正> 《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如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这里记载的即是流传儒林的“乌台诗案”。由于案发在湖州知府任上,而犯案之诗文皆作于湖州、杭州任所。因此,此案也算浙江宋代一起名案。(一)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知府调任湖州知府。苏轼到任不久,即向平素关  相似文献   

9.
单晓娜  涂耀威 《求索》2011,(11):245-247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其意蕴本有内圣和外王两种向度。“大学模式”,其所提供的修己到治人,内圣到外王,由修身到经世,由个人到国家的成德成王的基本模式,是经世思想的结穴所在。《大学》模式意蕴的重提与重视,由经世思想出发讨论制度安排的《大学衍义补》与《经世文编》系列文本的不断出现,借“大学模式”安放实用性和知识性内容的格致之学的兴起,都表明“大学模式”在晚清得到高扬,充分反映《大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社会精英及大众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侗族“补拉”文化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族社会里还广泛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组织,它普遍存在于这个民族社会的基层,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多户不等,相传并信仰共同的祖先,它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语中,它被称为“补拉”(Pu~4la:k~(10)),是“父子”之意。侗语众多的文化事象都与“补拉”有关,或者说均以“补拉”为单位进行,婚娶丧葬等方面最为明显。因此,我们称之为“‘补拉’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山,著名中国画画家。鲁北无棣县城西冯家村人,1926年6月生于青岛,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6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南京市美协副主席、安徽巢湖国画院名誉会长等职,1981年定居美国。李山画师早年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与文学泰斗郭沫若、著名画家刘海粟、当代“草圣”林散之等大家过从甚密,60年代以“骆驼图”闻名遐迩,一举成为海内外著名的边疆画家之一。李山专攻人物兼花鸟、山水,书法以整体行气称著于世,书画作品皆已进入艺术层次,以深沉的意境闻名中外。1981年,应美国三潘市《东西报》社邀请赴美国讲学,先后在尼布拉斯加州大学、圣陶玛斯大学、威斯廉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学。至1997年,他先后  相似文献   

12.
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官宦黎民,修身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修身当先知荣辱。修身只有建立在知荣辱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和条件。趋荣避辱是最基本的人格需求。朱熹有言:“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羞耻心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人若一萌邪念,便生羞辱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惧之感,便会因此而停止邪念恶行。因此,趋荣避辱是保证…  相似文献   

13.
阿胶,又名“驴皮胶”,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滋补药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西汉时,《神农本草经》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可见阿胶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因始产于东阿,故名阿胶。到唐宋以后,人们才发现用驴皮熬制的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将牛皮改为驴皮。李时珍在《本革纲目》中说:“凡造诸胶,用沙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者次之。”并引用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主风为最,  相似文献   

14.
德育在中国教育历史中源远流长,“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大学》中的名言一直被我国大学教育界奉为圭臬。《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也成为师者操守的准则。从古至今,德育始终都处在教育的优先位置,被视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万花筒     
生活万花筒人参虽大补十种人不宜人参为治虚劳内伤的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皆可应用。然而,下列十种人却应当禁用。一、怀孕妇女:孕妇服用人参,其成分可通过血循环进入胎儿,易增“胎火”,导致难产。二、婴幼儿童:14岁以下孩子,为纯阳之体,不宜用人...  相似文献   

16.
曹智频  邓妍 《前沿》2013,(12):54-56
《大学》蕴含丰富的财富思想,从人德论和关系论出发,它要求人君以德为先而财用为末,士人以善为宝,且二者间以德和善的关系进行互动.人君与百姓之间则以仁、义为二者良性循环互动关系的起止点.同时,人君分别以“去聚敛”“财散”两种方式分别对人君—士人和人君—百姓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并认为如此则国家财用必不枯竭.由此,《大学》形成其独特的“和谐财富观”,对当代经济社会、和谐社会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皆可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清光绪25年(1899),甲骨文出土,众学者皆以““,断为“干”字,但对其意,各释不一。有的认为是“人类最初使用的武器。”是“在槎两端捆上锋利的石器。”或“好槎之  相似文献   

18.
近读《诸葛亮新传》,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疏中有这样一段话:“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贲师,臣职是当。请自眨三等,以督厥咎”。看来诸葛亮实在无愧一代贤相,他对街亭之失不仅承担责任,还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以“政党内阁制”为旗帜,与袁世凯展开了斗争。黄兴在应袁世凯之邀北上“交欢”之时,邀杨度加入国民党,杨度以“取消政党内阁之议”为条件,拒绝加入。故此,论者皆视杨度为“政党内阁制”的反对派,而不知杨度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政党内阁制”的首倡者。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杨度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诗经》在词语运用方面,灵活多变。一词多义、多用法的现象,比比皆是。“维”字更为突出。本文试就“维”的含义、词性、用法作以下分析:一、动词,作“系”、“拴”讲,后面常接代 词。例如: (1)“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小雅·白驹》 (2)“汎汎杨舟,绋(纟丽)维之。” ——《小雅·采菽》 朱熹《诗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也。”又:绋,綷也。(纟丽)、维,皆系也。” 动词“维”还可作“维持”、“维系”、“护持”讲。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