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劳动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与发展。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正在逐步转向由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关系的主体与内容在变化,不同所有制中的劳动关系在发展,各种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在转化,这一系列的变动导致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有法可依。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地把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总结过去10多年劳动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不仅是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在实践上为深化劳动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体制改革提出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这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劳动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充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是“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换,毫无疑问,劳动力是商品。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最近,国务院研究室招集首都部分知名经济学家座谈,有人发言:“目前,我国广大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都很低,报刊舆论不宜老宣传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主人翁,主人翁可以出卖自已的劳动力,这怎么解释得通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之一,应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实际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对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很理解。这些不理解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还能是主人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丝毫不会削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劳动力商品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其实现过程表现为,劳动者依据自已所具备劳动能力、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则依据其用工要求择优录用劳动力,即通过双向选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建立与确认劳动关系的必备程序。《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在总结1986年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劳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劳动者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劳动关系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劳动合同制实施以来,对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和企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劳动部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已  相似文献   

6.
浅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徐燕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这无疑给经济...  相似文献   

7.
明确工会在劳动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利于界定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责范围,更好地发挥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分析,工会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六种角色。一、工会是劳动关系中的劳方代表者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中的劳方代表,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的特定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是劳动力的使用者,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提供者,两者是平等的主体,各有各的代表。用人单位的代表是其法定代表人,劳动者的代表是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作为劳动力求方的用人单位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作为劳动力供方的劳动者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就需要工会组织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中劳方的代表,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从法律上看,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逐步实施,新的用工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并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 变化之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明确了。在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至目前已近2亿人,这一群体为推动我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思考近年来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方面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供参考的对策建议。一、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方面存在问题(一)存在劳动保险参保率低、劳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工会工作面临的突出任务和广大职工对工会的基本要求。本期《工运理论》栏目内的《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一文,论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若干问题,对工会工作者如何履行维护职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然 《求实》2004,(7):66-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 ,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 ,劳动争议也越来越复杂。我国现行“一裁再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弱化了劳动争议处理的高效率 ,违背了劳动争议及时处理的原则。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机制 ,就必须建立“一裁终局 ,健全监督”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小平同志92年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整体目标的确立,为各项改革明确了一条主线。我们劳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深化劳动、培育、工资、社会保险各项改革,争取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体制。 其基本的内涵是,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实现充分就  相似文献   

13.
陈磊 《世纪桥》2010,(19):52-55
文章分析了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总体调整思路,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及实施企业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出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是劳动关系法制化、规范化所必须付出的。这种规范,最终会惠及企业、劳动者、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然带来我国新一轮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决定》中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力配置走向市场化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劳动经济学》一书作者理查德·弗里曼在1995年提交的一份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程度如何?》的研究报告中,从改革以来中国劳动力配置和报酬支付方式与正常市场方式的接近程度。中国经济中决定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商品化刍议王瑞华,剂树勤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是当前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十分迫切的任务。在这方面将要面临和解决许多问题,反映在理论认识上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确认劳动力市场所要优化配置的对象─—劳动力的商品性质。而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左辉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深化包括劳动用工制度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要素市场,改革我国的劳动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是一项重要任务。从商品市场中派生出来的具有不同职能相对独立的市场,如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也使得劳动者常处于弱势地位。一些用工单位在充分利用着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却无视《劳动法》。采取种种手段损害穷动者的合法权益,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达到二者均衡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和谐稳定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方向。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具有特殊性,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以及内部劳动力市场过于安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过于灵活的现状,为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的方针。把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状态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技能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改变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僵化状态,加强对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保护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