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主体分布广泛等特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动因在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利益受损等。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失范性等特征,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破坏社会稳定。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注意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信息公开原则,慎用警力,与群众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人员构成与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重大社会性事件,参与群体性事件人员的成分复杂,其心理动因、心理发展过程和心理效应等有都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诠释。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解见仁见智,而且往往因为研究视角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文章从词义、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及历史的诸多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评述,以期形成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社会生活中的新旧矛盾错综交织,相互冲突,各种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突出内题。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社会生活中的新旧矛盾错综交织,相互冲突,各种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突出内题.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综合反映,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环境产生了严峻的挑战。"湖北石首事件"代表性地揭示了众多群体性事件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引发原因,可以从提高公民法制意识、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增加政务信息公开和建立官员问责制四个方面寻求事件的解决方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从而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0.
民族宗教地区群体性事件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国际性的基本特征,其成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复杂因素,已成为影响民族宗教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民族宗教地区群体性事件,同时应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宗教地区经济、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建立完善民族宗教地区利益表达渠道等途径维护民族宗教地区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可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也呈增长之势。从社会心理和政治心理层面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可以为找到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方法,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疏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冲突的强度不断上升.应当从犯罪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安全阀制度建立的角度寻求对群体性事件防控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处理好这类事件,必须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充分运用教育疏导的方法;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重点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具有区别于一般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明显特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法律法规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进程中,制度安排缺失所付出的代价。群体性事件参与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参与的原因也复杂多样。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就是正视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社会转型、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少数机关作风不实、基层组织作用弱化等多方面原因。为此,在预防对策上,要加强领导,保障信息畅通,完善预案,严格问责,引导舆论。同时,在处置对策上,需要领导靠前,果断决策;控制事态,防止扩大;强制平息,恢复秩序;搜集证据,依法打击;加强演练,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普遍存在的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尖锐化.它虽然具有对抗性的表现形式,但并不能改变其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看,一些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起主导作用.所以,防范群体性事件的着重点不是"民",而是"官",是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具有失衡、不信任、造势和法不责众的心理特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心理学原理,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做到:1.引导参与者保持正常的心态,消除失衡心理;2.赢得参与者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不信任心理;3.及时分化瓦解参与者,消除造势心理;4.保持震慑态势,消除法不责众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