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美国犹太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文章内容的讨论,分析了美国犹太小说的主题特点,显示了与犹太文化的内在联结:美国犹太小说的主题从犹太民族传统而普遍性的文化特点出发,反映了犹太移民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所面临的普遍性的文化困惑、文化难题。这些小说主题蕴涵了深厚的犹太文化内容,成为犹太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2.
犹太文学在美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具特点的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犹太文学独树一帜,成就卓著,为世人所瞩目。在美国的社会条件下,犹太移民的生活内容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以特殊的方式承袭着犹太传统的文化母题,犹太文学鲜明地表现出了其与犹太文化传统的内在联接。  相似文献   

3.
《废墟》一文描述了“废墟”对中国传统文化留存的一些启示和思考。传统是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而形成的文化现象。现实是人类历史上某一片段内的社会现象的总和。现实既然作为历史长流中的一个片断 ,就必然与既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也必然要受到传统的制约。反之 ,传统也要与现实相适应 ,否则就会中断、消亡。  相似文献   

4.
经典作家往往将政治现代性视为一种政治进步意义上的属性,但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则暴露了政治现代性的阴暗面。现代政治制度的过度秩序和效率取向造成了人的道德催眠和责任漂流;现代政治文化中的"唯美主义"取向则将人异化为"草木化"和"非人化"的存在,这些特征产生了过犹不及的影响,使得大屠杀成为现代性的产物。在反思政治现代性阴暗面的基础上,加强法治建设,定位人的"目的"意义以及保障公共领域的发展,是规避政治现代性阴暗面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戏剧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美国戏剧的最初兴起到今天的繁荣,自始至终犹太作家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社会问题,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则是美国犹太戏剧的一个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的《家族》融科学幻想小说、新奴隶叙事与历史书写小说于一炉,以穿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引发对美国现实种族关系、两性关系的思考。小说通过新奴隶叙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可再现之过去,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言说了黑人无法言说之创痛。其历史书写隐喻着美国黑人和白人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共生关系这一美国国族寓言。《家族》表明,黑白血脉相连,其历史经历交织,黑白的许多经历是共同体验的结果。为了避免历史重演,黑人和白人必须在历史记忆和重访过去中了解历史真相,并对美国当下语境下自由的概念和美国黑人乃至美国整个国族的整体命运加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汪舒明 《外交评论》2009,26(3):134-144
犹太人是参与和影响美国人权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二战结束至今,美国犹太人的人权活动在主要参与者、目标、策略和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实利益考量、传统价值观、历史悲情(尤其大屠杀)等因素,都将犹太人推向美国人权外交的前沿。在犹太民族主义、“美国信条”和普世正义之间,犹太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以“美国信条”界定的美国利益,是美国犹太人参与人权事务的两条基本准绳。对犹太民族根本利益的考量有着优先性,但从美国公民的立场出发,他们在人权外交中的民族诉求通常也须与“美国信条”相合,服从美国整体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难免表现出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傲慢、偏见和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拥有着及其富有的文化特色与光辉成就。而传统小说因其符合大众的口味,脍炙人口的情节,更成为了传统文学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在传统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网络小说,并迅速成为新的重要的文学现象。网络小说最近这些年来是备受瞩目,并迅速成为当今的时尚阅读。那么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来做一阐释,以便更好地了解网络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胎教与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胎教与小说关系之源将有利于妇女优生优育的研究,有利于小说观念历史演变的研究,尤其是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明显处于失调的状态。这种失调因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动而更加严重。在重大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失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离轨、失控现象,尤其对公民道德建设构成严峻挑战。面对文化失调的历史境遇,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一方面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摒弃其落后于时代的封建糟粕;另一方面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相贯通,转变观念形态,转换思维方式,转化行为模式,而又保持中国元素和本土特色,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年轻国家.人口不多,却民族众多,文化活跃.在这里,东西方文化交汇、过去与现在相通.4000年犹太文化的遗产,一个世纪的犹太复国主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带来的原住国的文化都对以色列有所影响.多元的文化给以色列社会注入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给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自立国之日起,以色列政府就十分重视进行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开封犹太人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振兴和发展开封经济的一大优势,要持积极态度研究和开发。但是,对犹太人及其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社会各界认识不一。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一、犹太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态度 犹太人在开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尽管目前人们在古代犹太人何时来华问题的认识上不尽一致,但他们的确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是我们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直到清代咸丰四年,犹太人自己拆毁了教堂后,开封的犹太民族才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源最早可以、自溯到殖民时期的美国,与清教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穷理查德年鉴》是富兰克林的传世经典之一,其中所倡导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和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宗教在人类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是新疆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也是新疆新世纪新阶段完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重大战略抉择。在新的战略机遇期,以先进文化引领宗教文化转型,树立健康的宗教观念,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民族宗教工作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段于我们并不陌生的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却在白鹿原这片土地上演绎出如此剧烈沉郁的盛衰兴替与人事沧桑。究其原因,亦即本篇小说的最成功与独特之处,我认为便是闪现于字里行间的传统文化的侵染。《白鹿原》是秘史,亦是一部民族心灵文化史。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以传统文化为契机从人物塑造和对历史的解构这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正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但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生态观、交往观亦或是义利观,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都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拿来即用,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同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是针对当前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所提交的一份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文化的载体,美国小说常常站在强势人群一边,体现出对"他者"的偏见,如果认同了这种文化,就是认同了美国的强权主义文化。美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白种人、男权文化,美国小说的作者对这种文化的代表通常会给予肯定或赞誉之词,而对于他们的对立人物则常有贬低歪曲之嫌。阅读著名的美国小说《白鲸》、《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瑞普.凡.温克》之后,读者很可能认同其中对于异教徒、非裔美国人和女性的刻画,这就是接受了偏颇的文化暗示产生的结果,这样的文学阅读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因为它是狭隘片面的。  相似文献   

19.
犹太律法是犹太教信仰的规范化,其产生和发展与犹太教的历史演变同步。犹太律法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圣殿被毁、国家沦丧之时,以色列的土地上曾经存在一个完整的法庭体系。犹太律法具有神圣性,同时又被创造性解释和应用。犹太律法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对普世性价值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又必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中美少年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因此大有不同 :中国少年小说中的成人多数是良师益友 ,而美国少年小说中的成人则有许多反面形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不同文化对作家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国作家受儒家思想及集体观影响 ,而美国作家则崇尚个人主义与平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