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建立明晰的林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为使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得到更好实现,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森林资源资产的有序流转和优化配置已经势在必行。我国许多重点林区陆续开展了建立林权交易中心的试点工作,目的就是为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和促进林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市场平台。但现阶段我国林权交易中心的运作在机构定位和设置,交易主体、标的和程序,交易的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林权流转是实现林业财富的关键所在。我国的集体林权流转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等原因,流转并不充分。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流转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各地纷纷制定了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的文件和措施,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我国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从改革的成效看,林权流转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人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集体林业的发展。但从实践情况看,尽管各地林权流转的基本制度体系和内容相似,但细节上仍存在很多差异。统一大市场的建立,需要相对统一的林权流转规范。  相似文献   

3.
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的重要途径,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拟从我省集体林权流转现状人手,总结我省集体林权流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现行林权流转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行分析,试图对如何运用特区立法权,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进行立法探讨。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立法的基石。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的制度价值和规范设计密不可分。物权法中虽多强制性法律规范,但物权法定原则并不排斥私法自治,仍留有当事人自由形成其权利义务的空间。通过介绍物权法定原则的一般理论,指出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阐述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的冲突,论证在物权法定原则模式下私法自治的空间:私法自治是物权法定的基础,物权法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建国以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点,而新一轮的集体林改更使福建成为全国林改的研究焦点。文章选取2003年以来的福建林改为时间节点,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行为的角色、目标、环境、工具和成效等五个维度,力图更清晰具体地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和江西省在开展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两个省在改革过程中,致使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部分林农失山失地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类型的林权纠纷.林权纠纷多发的原因既与林权制度变迁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失误有关,也与农民的林权主体意识觉醒及林权升值有关.在林权纠纷中,农民通过各种规范和"非规范"的抗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林地林木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的根本要求。为推动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秩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9月25日审议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集体林地和林木流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立法着眼点在于:尊重林权人的自主经营权,促进林权合理流转,实现林农得实惠、生态得保护、林业得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交易法在我国一般被视为一个充斥着国家政策和行政管制的规范体系.然而,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房地产交易法应该定位于以大量任意性规范为主要构成的自治法,国家强制在其中仅处于辅助地位,对当事人自治进行理性的限制和矫正.这一定位的理论基础就是交易自治的经济理性及市场"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观之,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互不包容,互相排斥。学者对物权法定原则之批判大多以二者之乃对立关系而据理力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的关系的辩证分析,得出二者乃对立统一关系之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物权法公布实施后,如何在物权法视野下认识中国的林权体系就成为一个问题。为此,本期共刊发三篇文章专门探讨上述问题。第一篇立足于现有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依据物权法原理,以"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为主线,梳理出适当的林业物权体系。后两篇则分别对林地地役权和林业物权变动作了专题探讨。这些研究着眼于我国的法律经验,对我国目前的林权改革可以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政府在管制对象上错位。将物权按状态结构分类为明确归属的本权利与发挥效用的附属权利。附属权利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一系列行为集:由本权利决定的可能行为选择集和受约束的实能行为选择集;实能行为选择集又分为市场行为选择集和社会行为选择集。政府的作用是以禁止性规则和限制性规则约束市场行为选择集而筛选出社会行为选择集。物之归属和流转状态是市场自由,政府界定物权利用的行为正当与否是市场与政府关于物权利用分工的前提。政府的管制对象是物权利用行为的抽象限制和不当行为的具体处置。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13.
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财产权利的发展.财产权从最初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发展到对财产的社会属性的关注,作为人权义务主体的国家,其义务亦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不作为的消极性义务拓展到作为的积极性义务.在国家履行消极性义务,尊重、承认和保护公民财产权这一基本原则基础上,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实现那些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公民的财产权利,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依据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长的态势明显。在实践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大量存在,其数量和规模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探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基础及其实践,以期推动征地制度沿着法制化的正确方向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5.
对小产权房屋的思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屋数量庞大,国家监管失控,它的存在和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国家法律不保护小产权房屋的流转,还在加紧调控,但具体政策和规则并不明朗。让小产权房屋合法与非法化的呼声都有,使国家监管面临二难选择:小产权房屋主要是改革的产物,简单地使小产权房屋合法化或者非法化都将严重冲击公权力的公信力。无法把小产权房屋彻底当作非法建设处置,只有尽早完善规则,规范小产权房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许可中回授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许可中的回授,作为知识产权被许可人将其对许可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成果返授给许可人的一种合同安排,对市场竞争具有积极促进和消极阻碍双重作用。因而,富有弹性的合理分析原则和基于“利弊权衡”的三步检验认定方法,便成为各国对回授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共同选择。而明确兼顾回授对竞争正负双重效应的指导思想,确立判断回授竞争危害的合理分析原则以及对具体回授的认定采取三步检验法,则对构建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中回授的反垄断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私人财产所有权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经历了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导向,逐步走向私人财产所有权保护的制度化道路。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中国私有财产权的阀门,对私有财产权及相关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权入宪,确认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的成果;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更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公司等现代农村经济组织形态和现代产权运行机制,其方法是将集体资产合理量化并以股权的方式分配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使农民由原来抽象地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变为具体地行使公司(企业)出资人权益。农村集体资产除了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外,同时还是广大农民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合作社时期的农民投资关系、农民在集体资产中的劳动积累关系和集体资产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关系,才能保证量化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使改制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权与财产权有着严格的差异和密切的联系,二者在互动演进中促进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政权与财产权的结合与分离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改革进程深入的中国只有在实践中实现政权与财产权适度分离,才能为宪政中国的早日实现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初探行政法上的物权—公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中的财产关系并非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物权形态中有一部分权利是由国家所有的,即为公物。其是为实现公务便利或公共利益服务而存在的。该公物当属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组织法之构成无疑,因此,研究与探索公物之内涵与外延,借鉴相关理论建立我国行政法的物权理论,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物保护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