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副对联,言简意赅,让人颇有启迪。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又纳谏告诫自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自己跟百姓的舟水关系。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是封建王朝时代的突出代表,历史上的每一位开国皇帝,开初莫不重视自己与百姓的关系,只是到后来,逐渐脱…  相似文献   

2.
史源 《政策瞭望》2007,(5):56-5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位好皇帝.他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多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之所以如此,客观原因是经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荒芜的土地举目皆是,人民谋生较容易;主观原因是李世民兢兢业业地从事国家建设.作为无上权威的皇帝,李世民以能听取逆耳之言著称.用那时的话来说,就是纳谏,或曰从谏如流.这样的皇帝确实难得.  相似文献   

4.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相似文献   

5.
1985年6月12日晚10点09分,蜚声国际数学界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华罗庚教授实践了他生前多次表示过的意愿: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不仅是位著名的数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言志,写下了许多铿锵有力的诗篇。笔者收集整理了报刊书籍上引用的华老诗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1962年春节前夕,华老拟好了一副对联,请在他身边工作的应以明书写后贴在他家大门上。这副对联连横批共7个字。上联为:“敢、干、赶“;下联为“严、研、验“,横批是个“党“字。春联受到和华老同住一楼的范文澜的称赞。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真可谓是他“意真、品贵、神远而含藏不尽“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早在60年代,毛泽东曾在复信华罗庚时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这同华罗庚心目中的“党“字是一个含义。他曾写  相似文献   

6.
千秋帝王业,不如少年狂。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封建帝王中的“完人”,文治武功并盛,既空前又绝后。李世民尽管有过不少封号,如赵王、秦王,以致后来谥号为“太宗”,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和最初的发迹之地是在太原。在这里,少年公子李世民充分显示了其超人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才干、独特的用人思想和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我多少次去晋祠,在众多的古迹中,我特别钟情于唐太宗李世民所书的《晋祠之铭并序》,其文做于唐贞观二十年春(公元646年),兵起太原而得天下的李世民,深感叔虞先王之庇荫,晋阳城民之厚拥,晋水福泽之惠布,…  相似文献   

7.
正9月10日是教师节,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此联十分工整精当,表达了周恩来对马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09,(3):64-64
1月5日,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楹联学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百位书法家网上送春联”活动结束。活动期间,共收到对联近7500副对联,主办单位邀请著名书法家书写其中的百副对联,集中在中国文明网进行展示。1月16日到2月9日,为利用网络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9.
李世民论“国、君、民”安立志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一段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政治观大有干系。在封建社会里,国、君、民,是最基本的政治架构,三者关系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强盛的唐王朝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及其历时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颂。李世民即位后,他吸取了隋末“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历史教训,便实行了“清净无为”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11.
贞观宝翰亭     
隋朝末年,太原人李渊镇守河东。其子李世民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还练得一手好字,是个胸怀大志的青年。那时晋阳一带,到处都流传着歌颂晋国开国国君唐叔虞的功德。李世民从小就对唐叔虞怀着仰慕之情。当时隋炀帝荒淫残暴,肆意欺压百姓,搅得天下不安。李世民常常跑到晋祠唐叔虞祠内,跪拜在唐叔虞像前,痛斥隋炀帝祸国殃民的暴行,并发下誓言:推翻隋朝,为民除害,得天下后,效唐王一样,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强盛。后来,李世民辅佐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了隋朝,为发扬唐叔虞治国功德,故定国号为“唐”。李世民继位时,年号称“贞观”。…  相似文献   

12.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3.
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考生在北大参加了自主招生和特长生的选拔考试。不少考生告诉记者,一道用时事内容对对联的题目难住了大部分考生,“怎么对都觉着不满意”。记者从考生口中了解到,这道让考生们“头疼”的“经典试题”是根据“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而作的一个上联,为“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一位自称平时很喜欢对对联、曾被同学戏称为“对神”的考生对记者说,他花了近五分钟的时间琢磨这道试题。“可惜,最后也没想出个好对子。主要是这个对子太特别,不仅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还得和时事相联系。”(摘自《北京青年报》)北大自主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帝王的榜样。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帝王的榜样就在于他懂得从“天子圣明”的自我假象中挣脱出来,以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进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更可贵的是.李世民从18岁投军起到53岁病逝。其文治武功屡建佳绩,但他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力戒自己滋生骄傲自大的情绪,并以古为鉴。以人为镜,明于知人,善于任使,终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赞叹。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5,(1):18-23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一项符合民心、顺应民意的德政工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凝聚力。至2004年底,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7531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75125个项目,占任务的99.75%,为老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使老区人民得到了实惠。“乘会战东风家家共饮致富酒,蒙政府洪恩户户齐唱小康歌。”这是凤山县一位普通村民张贴在家门的对联。“老区建设大会战,千谢万谢共产党;巴马凤山及东兰,托党领导有今天。”这是东兰县群众盛赞大会战的山歌。东巴凤人民用对联和山歌表达他们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对联产生于五代末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带”一联。由于长期受这种认识的束缚,所以,对联历史特别是对联起源的研究,几乎没有进展。 何绍先在《对联汇海·序》中指出:“考古家谓对联即桃符遗制,始于孟昶而盛于明孝陵(朱元璋),不知此指门联而言”。这个观点是非常之对的。笔者提出对联产生于唐代,正是在与何  相似文献   

17.
“告诫丈夫,贪礼品有失人品;乐当警嫂,走后门勿敲我门”,这副对联,吐出的是一位领导干部家属的心声。读着这副“三八妇女节”获奖征联。使人想起了党心民心对“廉内助”的呼唤,江苏省的警示教育会就是一例。今年年初,在江苏省委召开的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  相似文献   

18.
6减4等于2     
“文山会海”是一种痼疾了,它不仅耗费人们的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财政经费,还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蔓延。一位领导对此叫苦连天,说自己都成了天天泡在会议里的茶叶了。有人为此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人人都讲话。”横批:“谁去落  相似文献   

19.
唐代李商隐诗中有这佯的句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出勤俭败由奢。”其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名句,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哲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能印证“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颇多。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万人之上”时就十分注重“俭”字,并言道:“小可治家,大可治国。”在李世民实施重“俭”之国策下,唐朝很快走向盛世。1936年,美国作家艾德加·斯诺作为第  相似文献   

20.
对联艺术是我国独创的融诗词格律和书法艺术于一身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形成于五代,盛行于明代,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它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最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传统。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对联的写作特别是对联写作教学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不少青少年对对联了解甚少,更不要说撰写了。两个文明建设强烈呼唤着弘扬对联这种民族文化传统,广大群众期盼着占领对联写作这一重要阵地,教育部门尤其是高等学校要重视对联写作教学,使对联写作人才和精品得到更多涌现,更好地完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