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然,按唐氏理论,他成功了。但是,他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奠基石。但愿我们的社会能多一个方舟子,少一个唐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等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诚信道德的普遍缺失及其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亟待解决的国家级发展难题。摆在政府和学界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破解之方。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些领域和部门的诚信及操守受到质疑。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诚信面临危机的热议。联想到近期食品业发生的“地沟油”等恶性事件,这些不仅关乎商业信誉,同样关乎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规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普世的行为准则。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主导、个人诚信为基础、企业诚信为引擎的社会诚信系统是社会良序发展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立足之基。夯实社会道德生存基础,应悟鉴中外社会诚信运作模式,健全教育机制,强化思想引导;完善评价体系,严格诚信记载;落实监督程序,严肃失信惩戒,构建一个长效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辽宁日报:社会诚信是我们每个居民都希望看到的,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更多的是依靠自律,如今要用制度来规范它.让我们很好奇未来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什么样的?章政:社会信用体系运转的核心就是要记录社会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司法部门等)的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的信用是好是坏,警示社会主体所存在的信用风险,并且以此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它能够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弘扬诚信文化。说到底,这是一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为社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诚信社会如何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社会的建立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要条件,那就是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涵盖政府、制度、组织、社区和个人。其中,诚信政府的建设是核心。第二个是充分条件,即建立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诚信社会建设可以采用信任训练法等专业方法宣传普及,组织诚信行动和考核评比等。  相似文献   

8.
道德口吻是诠释诚信的传统方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不同视角的解读绘就一幅关于现代诚信基本内涵的图谱。社会变迁与转型推动着观念的发展演化,诚信已成为经济、政治、科研、法治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道德意蕴逐渐淡去,规范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而契合通过社会诚信体系控制诚信危机的国家战略,以明确其中的诚信要义为原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个人、社会与国家三维进路的诚信实践推动"诚信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会成为而后研究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9.
陈秀萍 《群众》2012,(2):55-56
近年来,“老人摔倒没人扶”、“好人被冤枉”等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同时也刺痛着公众的道德神经。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速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时代任务。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应当积极发挥法律对于社会诚信的能动作用,通过立法、司法推动社会诚信建设,使法律成为社会诚信的...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08,(9):60-60
据《南昌日报》报道,今年江西省将建立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制。所有社会救助机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申请或享受社会救助待遇人员以及出证机构(个人),都将签订诚信承诺书,并建立承诺等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社会信任和诚信危机逐步成为社会的焦点。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有别于企业和政府,在交织着关系网络的社会环境中,其诚信问题已然成为组织能否存续和发展的关键,因而研究非营利组织的诚信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是应对诚信缺失的制度安排,当前也具备加快推进的基础条件。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应由社会诚信法律法规体系、社会诚信规章体系、社会诚信宣教制度体系构成。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应以个人诚信领域、商务诚信领域、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领域为重点,在方法途径上要放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大系统中去考量和谋划。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诚信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使人和谐相处,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当前社会诚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家对个人权利保障无力,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使得信誉机制难以形成。只有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监控,才能切实保障个人权利,在这个基础上,社会诚信才能真正树立,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必然导致青年人群在价值、观念及行为态度上的变化,并由此而改变青年人群在不同社会层面上的信用评价及信任态度。由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一些制度暂时空白,致使社会上、中、下三个层面上的非诚信行为增多,从而引发了青年人群对部分政府组织、工商企业及其他研究机构和一些个人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5.
陈道武  赵林捷 《前沿》2013,(18):11-14
诚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无形的经济资源,其具有与有形的物质资源间样的经济属性。诚信可作为一种要素不断地投入,产生收益,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并在交易中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且诚信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是市场主体即个人、企业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其自我价值增值的“倍增器”;同时诚信具有市场经济和伦理经济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可见,从诚信的经济资源属性、价值增值功能以及双重经济特征这三重维度能深度挖掘诚信的经济价值之所在,切实为社会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精英移民潮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最近10年,国内越来越多社会精英移居海外,成为媒体、政府和公众关注与讨论的话题。 初看起来,这是中国在卷入全球化浪潮之后产生的人员流动的自然现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前期,人员流出与流入水平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7.
杜平 《同舟共进》2010,(10):22-24
所谓“社会诚信”,其实是一种秩序,遵守秩序就是诚信的,不遵守就是不诚信的。大家普遍感觉我们社会出了诚信问题,我想有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改娥 《前沿》2004,(8):41-42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普遍失信的原因很多 ,但政府的信用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因此 ,要建立诚信社会 ,必须先建立诚信政府 ,从增进政府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入手 ,建立公务人员的信用档案 ,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使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定心盘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彭诚信 《探索与争鸣》2022,(5):116-125+179
传统线下社会到数字社会的变迁,使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换,对个人信息进行独立的制度设计和保护成为共识。个人信息在数字社会中兼具人格与财产双重属性,存在于其上的个人信息权表现为内含财产权益的人格权益。其中人格权益专属于个人且由其独享,财产权益则可由信息处理者与个人共享。人格权益的专属性决定了信息处理者须拥有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基础并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而对于财产权益分配,并不必然选择私法路径,通过征收数字税、设立数字基金等方式让人们获得数字红利,或许是更契合数字社会财产分配的选择。无论是传统线下社会还是数字社会,制度设计的核心追求在于实现诚信,数字社会以个人信息为载体,使人的主观诚信有了向客观诚信转化的计量可能,并由此实现数字社会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诚信与和谐     
诚信是正常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利益分配的合理、制度的公正等因素外,人际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们依赖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单位、个人与政府的相互诚信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诚信规范的建立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道德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