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战时期是中共与美国关系的起点,相关研究极为丰富,但主要基于美军延安观察组考察中共对美政策、观察组的派遣与工作,以及美国对中共的认知与评价、对国共之争前景的预判、中共国际形象的建构等((1)),较少关注美国对中共军事力量的评估。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对战时国共之争有诸多担忧,甚至直接介入调停国共关系,是因为中共不同于民盟等中间党派,它是掌握军队的政党,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牵制、打击日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刘德喜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之间却发生了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中共边区政府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  相似文献   

3.
潘泽庆 《湘潮》2006,(12):43-49
在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曾有过一次直接的接触——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中共中央驻地延安。中共方面对美军观察组的到来非常重视,热情而周到地接待了美方,并与之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派美军观察员进入中共控制区的最初动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出于共同对日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却有过一段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的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与美国进行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双方在抗战后期的联系及合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中共与美国在抗战后期确立的相互联系及合作政策的思想基础却有很大不同。 当时,美国确立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的政策并不是要实行主义上的合作,而是要实行主义上的排斥。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当权者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放弃了  相似文献   

5.
1944年夏,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开始了对延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考察。中央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显示:美军观察组的派驻和撤销都由美国人主动提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美军观察组非常重视,热烈欢迎,并给予了积极配合。美军观察组的目的是搜集有关日军的情报,了解中共的实力和在对日反攻中的作用,确定战后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开展专门座谈、实地参观等对延安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了很多考察,不仅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而且与中共洽谈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同时也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予了客观的高度评价。此外,与美军观察组相关的一些档案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付出的巨大牺牲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22日,被取名为“Dixie Mission”的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组抵达延安。观察组在延安待了大约一年,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同中国共产党人来往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正式渠道。观察组的使命之一是要确定,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长江以北沿海某地登陆,向日本发起反攻之际,中共的战斗能力如何,能否配合作战。据查,这当是美军试图与中共战略合作的最初意向。这个合作意图得到中共的积极响应。12月5日,毛泽东主席授意,由朱德总司令代表八路军与新四军签署了一封给美国海军最高官员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信,信的最后一段写道:“关于我方据以行动的总原则,以及协同作战的潜在可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向延安派驻军事观察组,标志着双方建立起以促成共同对日作战为目的的初步合作关系。派遣观察组一事大致经过了中共方面发出邀请、史迪威总部有关人员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和罗斯福总统最终做出决定三个阶段。美国政府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坚持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是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的结果,其根本着眼点在于保持与中共联系的渠道,尽量避免因国共矛盾的激化引发内战,进而在战后远东扶植起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但由于此后美国政府特别是赫尔利采取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致使中共与美国合作关系中断并逐渐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创办的《观察》杂志,以自由主义理念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有一些评析共产党的言论。这些言论主要涉及中共与内战关系、共产党的"自由"态度、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国共关系中的中共等,形成了关于"中共"的话语体系。在这一话语系统中,有些观点存在着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情况。随着时局的进展,《观察》言论有着激进化的趋向,对中共的认知在不少方面已逐步与共产党的主张相接近。研究《观察》杂志话语中"中共"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国统区知识分子对中共的认知及其舆论变动倾向,而且对于研究中共政治活动的舆论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09,(11):29-34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经历了与两国三方(即中关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总的来看,分为三个阶段:太平洋战争前的"不承认"、"不接触"的反共政策;太平洋战争后到1944年底的"接触"、"联共"抗日政策;1944年底到日本投降及其以后的"扶蒋反共"政策。本文试图对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接触"、"联共"抗日政策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力图说明美国在抗战时期对华政策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争取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口号,也是中共一直坚持的原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要实现什么样式的民主政治,中共的追求经历了抗战初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到中期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选择美国式民主政治,最后确定了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样式。这一过程,既联系着中共的理论创建,也联系着中共对国际形势发展前途的判断,同时还联系着中共对苏美民主的认识发展。选择过程中的变化,表现了中共对自身人民代表地位的强大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随后,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与两国三方(即中美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相应的协商机构则有三人军事小组、军事调处执行部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14.
1944年七八月间,美国政府分两批向延安派遣了一个由18人组成的军事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这一事件既表明美国官方开始正视中共力量的存在与作用,也体现了中共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合作精神。它标志着长期以来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的封锁政策的破产,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开始。 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公开发表宣言,主张“中国与英美及其它诸友邦缔结军事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冷战"的日益加剧,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两难抉择.一方面,杜鲁门政府试图"脱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转而对中共奉行一种较为灵活、现实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奉命留驻南京,伺机与中共"接触",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司徒雷登甚至决定秘密北上,访问北平,与中共高层领导接触.但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美国决策者们继续敌视、破坏中国革命,与蒋介石政权藕断丝连,拒不承认呼之欲出的新中国的合法性,致使美国与中共之间缺乏战略合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司徒雷登欲与新中国接触并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北平之行"的夭折也就在所难免.杜鲁门政府因此错过了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大好机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在华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除,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被迫吞下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外交实践失败的苦果.  相似文献   

17.
1948年末,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苏联和东欧等国颂扬中共独立自主取得的中国革命成就,激起斯大林的妒忌与不满,怀疑毛泽东要走"铁托路线",摆脱苏联的控制。1949年春,美国抢先于苏联宣布拒绝参与调停中国内战,斯大林又怀疑中共中央机关里的美国人泄了密,于是,决定逮捕斯特朗,并命令中共逮捕在新华社工作的美国人李敦白,以考验中共对自己的忠诚度。在斯大林的压力下,中共不得不违心制造了李敦白冤案,此事件体现了斯大林时期中苏两党两国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驻南京的秘密代表机关。在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和格局的重要判断的基础上,中共调整思路,团结和争取国际国内的和平力量来对抗国民党政府。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战略主要有:面向国际组织的"发声"统战战略、以香港为纽带的"二线"统战战略以及面向南洋与欧洲地区的统战战略。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工作向世界揭露了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和谈阴谋,戳穿了美国假中立的面具,赢得了国际上和平人士对中共的支持,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共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解放战争的特殊战场。  相似文献   

19.
美军观察组赴延安的使命与中共的态度 1944年7月22日,一架美国飞机从国民党政府临时首都——重庆,飞往共产党红色首都——延安。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飞机第一次飞赴延安。 乘坐这架飞机去延安的是以包瑞德上校为首的一批美国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还有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司令部政治顾问谢伟思。他们是美国驻中缅印战区司令部奉美国政府之命而派遣的美军赴延安观察组。美国人则称之为“迪克西使团。 “迪克西”,原来是指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