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是落实常委会各项权力的主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常委会会议的召开主要是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四项职权。立法权(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正>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议案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重要日常事务,应该由主任会议提出。但主任会议只有提出权,没有搁置权。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阴确规定了主任会议的职权,即"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当然包括人事任免议案),"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但没有赋予其"搁置"人事任免议案的权力。人事任免权是地方组织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一。人大常委会行使这项  相似文献   

3.
人大决定权监督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真同志在谈及人大工作时,曾经把地方人大的职权概括为四条,即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讨论决定本地区的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监督本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大四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我认为这四权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对等的。从国家宪政的角度讲,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可概括成两方面的权力:一是代表人民行使议决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等,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性质和来源;二是监督权,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这体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制约。本文拟结合各级人大行使职权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审查规范性文件是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工作的一种形式。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从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看,审查规范性文件这一监督形式运用得还不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对不具有立法权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如何审查规范性文件作一些探讨。一、规范性文件的范畴规范性文件的涵盖面很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  相似文献   

5.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和工作程序地方组织法具体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对这些具体职权作概括,可以大致分为四项:(一)地方立法权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的一项重要职权,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相似文献   

6.
写在前面的话地方立法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1979年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由此,掀开了地方立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有关法律,都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国家宪政的角度讲,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可概括成两方面的权力:一是代表人民行使议决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二是监督权,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下面,结合各级人大行使职权的实践经验,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有效行使职权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行使地方立法权要在提高立法质量上下功夫改革开放20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包括修  相似文献   

8.
立法权限是指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的范围界限。设定立法权限是《立法法》的重要任务。《立法法》用了3个条款分别就哪些“事项”制定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规定。其中,第8条规定全国人大制定法律的事项采取了列举式,列举了10项属于专属立法权,即只能制定为法律的事项。第56条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主要为“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宪法》具体列出的事项共有18项,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间接的列举式。第64条规定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则不同于列举式,而是较为原则地归纳为三类事项:一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是“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决策、监督作用在政权机构组织方面的具体体现。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详细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一、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根据《地方组织法》第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的职权有15项: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  相似文献   

11.
海南建省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突出立法和监督两个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海南有全国人大授予的较大地方立法权,这是我们省人大常委会推进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武器。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武器,制定了百余项地方性法规,不失时机地把经济特区的政  相似文献   

12.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是其重要职权.虽然地方人大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上具有同样效力,但地方人代会的立法权多年来一直比较欠缺.笔者认为,有立法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代会要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使人代会立法成为常态,以此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报载,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对拟任命的“一府两院”官员,必须进行任前面试,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然后才审议和投票表决。人事任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法定职权,但法律对这项权力的行使,仅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程序规定。目前,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使这项权力时,时间仓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十四项规定 :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但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使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职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对象 ,主要是在本行政区域内某行业、某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或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等。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法定性。一是授予主体的法定性。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十四项将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这一职权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这就从法律上确定了行使这一权力的主体只能是…  相似文献   

15.
人事任免权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及时准确地依法行使好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免权,可以大大提升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本文就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权的主要形式以及相关具体实践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 )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最重要的权力 ,特别是对于没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决定权居于各项职权的主导地位 ,是体现地方人大常委会权力行为的重要标志。从各地人大常委会的探索和实践看 ,在重大事项的界定上 ,作出的规定大体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由人大常委会讨论并相应作出决定、决议的事项。主要有 11项 :(1)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修订方案 ;(3)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的部分变更 ;(4)推…  相似文献   

17.
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权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人民监督之下的重要措施。做好新形势下的人事任免和监督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县人大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李春林 《云南人大》2008,(12):20-21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于“一府两院”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在人大的几项权力(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中,监督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一项。因此,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应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认真有效地行使监督职权,履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规定和理论上讲,地方立法权是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的主体机关,理应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地方立法中发挥人大常委会主导作用的提法,是相对于地方立法中提出立法议案主要来自于政府的状况,由此成为地方立法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实,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14项职权,归纳起来就是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省级人大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所在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州、县人大还有立法权。党的十七大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