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量刑规范化改革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刑的规范化是解决实践中量刑偏差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合理限制刑罚裁量权、实现量刑公正的必然要求。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电脑量刑"是一种量刑规范化改革措施,有其科学性。但在目前首要的是确定刑法分则规定的抽象个罪的量刑基准,尽可能地防止量刑畸重畸轻问题。我们应当选择一些常见多发的犯罪规范量刑。实证调查分析方法是寻求量刑基准的最基本方法。确定量刑基准要避免量刑标准绝对化;要建立适当的刑事判例制度为补充;要通过量刑监督限制法官的量刑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量刑基准存在于司法语境中,是法官观念中的内容,转化为现实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文字的方式将量刑基准规范化的做法没有现实可能性。可以培养法官对量刑基准的认同感,但不能企图将法官意识中的量刑基准统一化。  相似文献   

3.
同案不同判,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难题.量刑基准的合理确定,是量刑公正的基础和关键,这对实现罪刑均衡原则、确保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促进被告认罪服刑、实现量刑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我国量刑基准,在立法方面要进一步细化法定刑的范围,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明确量刑标准,充分发挥案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量刑不均衡向来是饱受民众非难的问题,察其症结,规范的量刑基准之缺失实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所以,明确量刑基准的存在意义、重新检视量刑基准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就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和极具实践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量刑根据是决定刑罚量最根本的依据,对量刑诸要素是否应当作刑法意义上的评价具有识别、过滤功能。责任基础上的预防是量刑的正当化依据。一般而言,量刑基准是法官自由裁量的起点;具体而言,量刑基准是在排除任何法定的或者酌定的量刑情节后,对已经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抽象个罪所应当判处的刑罚量。量刑根据是量刑的本体论问题,量刑基准是量刑的方法论问题。前者对后者的确定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量刑问题是刑法理论的缩图,所以,确定量刑的基准问题也就是确定量刑的根据问题。我国确立的量刑基准应是以责任为主,兼顾特殊预防的需要。即应根据犯罪的严重性的大小,并考虑特殊预防之需要,在责任的基础上量定刑罚。  相似文献   

8.
量刑不均衡现象是我国刑事量刑领域的顽症。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法院自2003年以来积极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量刑不均衡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量刑步骤,量刑基准、量刑尺度的内涵、设定方法的总体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为量刑理论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量刑情节具有调整量刑幅度、保持量刑均衡、准确适用刑罚的重要作用.完善的量刑情节体系有助于引导法官正确量刑.由于立法背景、立法指导思想以及立法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量刑情节的规定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不仅规定不全面,而且也不尽合理,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之处.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审视,完善量刑情节的立法方式、丰富量刑情节的内涵、确立量刑情节竞合的适用规则、合理确定量刑基准,是推进量刑科学化、精确化和透明化,实现量刑公正的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10.
量刑基准作为经验之存在,既可以表现为一个确定的经验点,也可以表现为一个经验幅度。在相对合理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量刑基准不应在量刑初始阶段作为量刑依据直接加以采用。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坚持"法定优先"原则,构建"缩幅求交"量刑模式,并且充分发挥量刑基准之保障与警示作用。唯此,才能在终局意义上得出主客观相统一的、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相对合理的量刑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量刑情节的种类不同 ,其作用效力有别 ,在各种量刑情节交错并存时 ,其适用的先后顺序及方法不同 ,也直接关系到刑罚的裁判结果。对多个同向量刑情节或多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法律适用 ,应在遵循总体原则的前提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力求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死刑的存与废的论证,无论是保留的观点还是废除的观点,其内容都已毫无生气。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死刑就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因为死刑制度源于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但是,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并非等于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存在的正当性是应然层面的认识,而适用的正当性是实然层面的认识,必须经过对死刑存在正当性的限定,死刑才会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以“人权规范”作为死刑存在与否的真正基础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目前采用和普通刑事案件相同的证明标准,这不利于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的保障。应在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实现分离的基础上,对量刑阶段的证明标准加以提高。同时应分清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与疑案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证明标准的适用需要死刑程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除日本外唯一保留死刑的国家,其死刑政策受到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国际人权组织和社会进步团体的强烈抨击。本文以国际社会为视角,揭示了美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对未成年人和精神智障者适用死刑、人种歧视、忽视被逮捕的外国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几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相似文献   

15.
虐待罪属于亲情间的犯罪,家庭成员成为厘定该罪范围的重要内容。囿于对虐待罪犯罪表象恶的认识,主张对其施以重刑的思想成为必然。通过对虐待罪范围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在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语境下,认为对虐待罪的处遇应当在现行刑法规定范围内,对行刑方式作恰当的改变,对一般虐待行为和虐待罪之轻罪施行社区矫正的处罚;重罪依法酌情予以假释或减刑再进入社区矫正。使之既有利于罪犯真正改造,又有利于家庭建设与良好发展,达到刑罚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刑法》分则中的27个暴力犯罪死刑罪名的规范分析,个罪的死刑裁量规范的犯罪类型与刑罚类型的规定存在差异。犯罪类型分为基本犯、加重犯和特别加重犯,刑罚类型分为刑种配置和处罚方式。由此构成暴力犯罪死刑裁量的量刑规范等级,包括罪质构成与刑罚配置两个方面。各种不同的罪质构成与刑罚配置的量刑规范等级都在立法规定上限制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国家之一。我国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途径就是限制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范围。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犯罪时不满 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但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的年龄应否有一个合理的上限这一问题却较少涉及。我们将从历史和刑法这两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并认为我国刑法中应当合理设定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的年龄上限 ,从而通过对适用死刑主体上的限制进一步限制死刑的适用。我们认为 ,这也是我国限制死刑适用比较理性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