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纺织品为代表的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争端主要由美国挑起,手段也从原来的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手段,发展到现在的"非市场经济条款"、"特保条款"及临时保障措施等.中美贸易争端除了客观存在的巨大贸易逆差这一表面原因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华经贸议案是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议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议题主要集中于最惠国待遇、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中国加入WTO、中美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美国国会出台的对华经贸议案绝大多数是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良性发展的负面议案。在对华经贸议案的表决上,虽然负面议案持续不断,但因国会两党议员支持率偏低而较少获得通过;而正面议案虽少,但在表决上却能获得国会通过。这一现象的出现有赖于国际政治环境变迁、国会立法制度以及美国国内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沟通有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因此网络谣言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不同于口口相传的谣言的特点,结合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辟谣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将在概念上继续由亚太向印亚太转变,在军事上将更加凸显科技的力量,在安全结构上将继续向多边化演变,在区域上将更加侧重东北亚。面对这种变化趋向,中国应进一步厘清主次矛盾,理性认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变化的防御性本质,积极构建于中国有利的话语和认知,逐步扩大友好合作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和中美日相互之间的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实力增强,地位提升,其在美国对华策略中的影响力明显强于冷战时期,且影响方式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8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经贸摩擦。在中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中美双方积极开展经贸磋商并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谈判正进入关键时刻。深入分析此次经贸摩擦可以看出,美国不择手段维护其经济安全、特朗普转移对内施政压力以及对华战略的调整分别是其挑起对华经贸摩擦的直接、现实和深层次原因。中国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既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又要通过灵活的策略调整对美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份,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就中国出口至其国家的不同商品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得知,自中国入世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WTO成员国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华实施反倾销频率之繁、数量之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紧密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试探性的分析此种现象之原因,并且对我国如何应对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2018年3月,来自亚太地区的11个CPTPP成员国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了签字仪式。作为亚太地区首个大型自贸协定,CPTPP具有较全面的条款和较高的约束力,成员国经济总体投射力较强,生效条件相对宽松易行等几大特点。CPTPP一旦生效,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经贸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并且成为发达国家抢夺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主导权的重要平台和路径。与此同时,伴随着美日推行印太战略,CPTPP或将对中国外贸环境产生消极影响,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扰乱中国推进东亚及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节奏和步伐,削弱中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报告,2007年全球粮价指数上涨加%.导致全球粮价不断攀升的因素,除国际谷物的低库存、趋紧的供给现状与强劲的需求之间严重失衡,致使供求状况紧张,国际粮价一路走高外,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利用、大量玉米被用于生产乙醇也推高了玉米价格,进而导致其他粮食价格上涨.此外,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致使庄家歉收,对全球粮食供给和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成为推动国际粮价上涨的诱因之一.面对国际粮食短缺和国际粮价上涨的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减轻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带来的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更侧重从战略和军事意义上讨论公域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但客观上,在其所界定的海洋、大气空间、外空和网络空间等四个全球战略公域中,美国都拥有重大甚至全面优势。因此,美国对全球战略公域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想象。一方面,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已经由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转向预防新兴大国崛起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总体实力持续下降、战略资源日益紧张,全球战略公域逐渐成为美国新的战略聚焦,并被其视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由此而来的,美国认为中国在海洋、大气空间、外空以及网络空间等全球战略公域的全面发展有可能动摇其垄断和统治地位,进而加大了在上述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力度。中国应在深入认识美国的战略矛盾和焦虑心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塑造中美全球战略公域关系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全球战略公域秩序向正义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樊莹 《当代世界》2018,(9):8-12
2018年3月,来自亚太地区的11个CPTPP成员国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了签字仪式。作为亚太地区首个大型自贸协定,CPTPP具有较全面的条款和较高的约束力,成员国经济总体投射力较强,生效条件相对宽松易行等几大特点。CPTPP一旦生效,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经贸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并且成为发达国家抢夺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主导权的重要平台和路径。与此同时,伴随着美日推行"印太战略",CPTPP或将对中国外贸环境产生消极影响,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扰乱中国推进东亚及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节奏和步伐,削弱中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前言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18.
林冈 《台湾研究》2007,(5):43-49
如何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两岸人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相关的是,美国在维持台海现状和防范台海危机方面,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采取了哪些相关政策。近年一些美国学者专家出版的学术专著,就美国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台海危机的爆发,发表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美方应对台海危机的策略及处理台湾问题的政策底线。  相似文献   

19.
齐天 《工会博览》2009,(6):75-75
本文针对印度反倾销相关法律法规、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特点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试图探寻其规律性及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外公民保护的重要意义已被普遍认知。长期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保护海外公民,其理念、机制和实践日渐成熟。中国目前的海外公民保护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考察,即中国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非国家行为体介入、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实践形式的互补、磋商对话战略选项。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中国海外公民的保护历程,大致可分为适应、推进和转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被动、主动场域的转换,常态、动态秩序的生成,高级、低级政治领域的互动。在应对国内、国际诸多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海外公民保护总体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实现了战略目标与实践推进之间的统一。此外,中国海外公民保护在战略、供需、实践三个层面面临挑战,这是考验中国海外公民保护能力和水平的新课题。相应地,中国应当更加自觉地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理性面对海外公民安全形势,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相关行为体的介入,更加深入地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努力提升海外公民保护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推进中国海外公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