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垣,1933年生,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共党员,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58年起先后在二机部401所、核工业部585所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从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研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超民电力、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多项成…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3,(10):49-50
<正>个人名片火箭军工程大学作战保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环境保护先进个人,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被选拔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21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8):20-21
伊朗原子能机构日前宣布,该国科学家通过“惯性静电约束法”,已经设计并制造出了可产生激光核聚变的装置,从而掌握了核聚变技术,但并没有透露是否进行了成功的核裂变试验。伊朗在去年7月宣布启动“国家核聚变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完成核聚变研究和试验,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设计并建设一个核聚变反应堆。  相似文献   

4.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的名字始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系在一起:探测中微子、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惯性约束核聚变……对于王淦昌一生的成就,曾有评论说:"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1,(7):104-104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高松,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培育栋梁,留下一个又一个骄人纪录: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一年,43岁的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他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6.
易林 《支部生活》2008,(8):26-27
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因在植物学研究领域里的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荣膺我国科技最高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7.
赵君科小档案:1964年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获中国环境科学青年科技奖、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特殊贡献奖,被评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十大杰出青年,绵阳市第二届环保十佳人物、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有寞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  相似文献   

8.
王振国——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振国医院院长、吉林省政协委员。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科技英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振国肿瘤康复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9.
吴新涛,石狮新湖村人,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以来,吴新涛获得 12项次的科技奖励,其中国家和福建重大科技成果奖 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 项,二、三等奖各1 项。20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  相似文献   

10.
<正>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高专注力,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这是1月9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项,可谓硕果累累。近几年我国科技战线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当前科技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拟建十大科学工程中国科学院正酝酿在天文、高能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受控热核聚变和同步辐射等7个领域建设10个重大科学工程项目,预计建设总投资达14.26亿元。这10项工程包括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装置、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锐、生命科学的重大设备...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问题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李克强总理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各地调研时干群都说广西不缺资源机遇,缺的是勇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到广西工作一年多,很多干部群众都说广西目前缺的是解放思想大胆闯、放手干的勇气和魄力,缺的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猛将、闯将、干将  相似文献   

13.
延寿县水稻栽培技术优势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桂俊功不可没.他发明的水稻宽窄行超稀植、水稻大棚育苗超稀植、水稻三高栽培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水稻大棚育苗超稀植技术获得省委、省政府重大效益奖;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获国家科技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2005年全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二十多年来,延寿县水稻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累计增产10亿多公斤,累计增加收入12亿多元.今年五一,白桂俊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他,是国家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是一位活跃在我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领域的杰出青年人才;他,就是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院长李言荣教授.……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档案】李天来,1955年11月生,辽宁省绥中县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我国最早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的设施园艺专家之一。他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9项。1990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国家教学名师和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  相似文献   

16.
每月聚焦     
<正>时政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烟台高新区新引进集聚两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省"泰山学者"24人、省杰出青年3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坚持政策引才与强化宣传并举,着力形成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强大磁场。研究出台了《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蓝海英才计划"  相似文献   

18.
一周要闻     
《当代贵州》2015,(3):8
<正>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学家先后获此殊荣。于敏不仅是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是中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求贤》2014,(3):12-15
近日.天津市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隆重表彰荣获201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李正铝荣获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相似文献   

20.
冯孝庭同志在化工科技战线上已整整奋斗了38个春秋。38年来,他努力求索,孜孜不倦,从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荣获首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全国首届“侯德榜化工科技奖”、原化工部“优秀领导干部”和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