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城市民主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政府分权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公众参与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素质、公民文化与法律制度等条件,而且取决于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地推动公众参与的发展,使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世遗景点门票调价听证会以及出租车调价听证会,都出现了听证代表的意见与民意不符甚至相左的现象,究其原因,正是公众话语权在听证程序中的缺失。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味着公众是城市管理的积极行动者,意味着向公众提供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整个过程的各种机会。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能够更好地监督权力行使者,能够更好地体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尚且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减少政府过多的管治、建立公众参与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加强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管理经历了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管理再到城市综合管理的实践进路。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有利于强化政府与城市管理主体的合作,有利于政府从决策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贵阳百姓拍"模式是贵阳市运用大数据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乱象治理实践的典型案例,为公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公众参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加强社会互动,构建公众参与的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政务公开,以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倒逼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数据共享,深挖数据价值,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大数据时代公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作为城市治理中维护公众利益、实现公平与效率结合的内在保证,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必然选择和手段。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文章拟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内涵、意义、存在问题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宁市开拓创新,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大城管改革步伐,努力向城市治理精细化目标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法治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畅、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南宁要以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从法律、体制机制、技术、人才队伍、公众参与等几个层面来解决,才能促进南宁城市精细化管理向法制化、常态化、信息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我国政府当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议题,国际社会已有这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从巴西、美国和北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中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民主、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也要作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和挑战.分析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以促进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在资金来源、管理队伍、评估体系、价值判断和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急需加以解决。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增加公众的满意度,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出推动公众参与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透明政府的建立已成为一种趋势,透明政府的建设已越来越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但现实中公众参与却存在政务信息前提缺乏、政府官员对其关注不足、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缺乏、公众参与透明政府建设的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使公众能够真正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全过程,提出了扩大公众知情权、树立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的行政观念、建立和健全透明政府建设进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培育透明政府建设进程中公众的参与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都比较注重社会参与和全民参与,并通过立法和机构设置保障全民监督的实施。加拿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听证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事务以获取来自专家和公众的信息,对我国城市和土地使用规划不无启示。我国不可能完全模仿法制成熟国家的做法,但增加一些公众权利保障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社会各个领域创新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具体到城市问题,需要从以往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向强调全社会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转变,要从理念、技术、社会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好与此契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西安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建立法治化、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机制,运用基层协商民主途径,推行"三社联动"模式,在城市治理决策中体现公众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从人民需要出发,体现便民利民目的;要在继承西安传统精神基础上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实现城市治理的自觉与人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正在从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当前,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郑州市还存在公众参与的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确保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积极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娜 《工会论坛》2007,13(2):135-136
按照我国行政法的传统理解,行政法被称为“管理法”,公众被定位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即他们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受行政主体管理的相对方。而在当代社会中,受社会转型的国内背景和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所影响,行政权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行政主体与公众不再主要以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姿态出现,双方更愿意寻求一种服务与参与的良性互动关系。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行政权的行政服务特征日益凸现,公众参与也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状况一直不太理想,更不必说其中弱势群体的参与状况了。然而,弱势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参与的效果对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又至关重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方位的推进弱势群体参与城市治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治理模式中的重要一元。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循环经济法视野下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公民参与的环境权;政府公开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信息;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根据循环经济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和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现状与不足,从确保公民可实施的环境权、扩大循环经济信息的“公开性”及“透明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管理、优化公众参与的平台和程序等方面构建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支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已成为决策者需要审慎处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长期以来决策者习惯于在封闭环境中做出决策相比,目前决策者日益面临着如何在公众参与的环境下有效进行决策的挑战。决策阶段对公众参与的排斥往往会引发随后抵制性的公众参与最终导致决策流产,因此,需要发展出一套管理公众参与的策略来帮助决策者提高其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方面还存在着受传统观念束缚,公众参与权利缺乏法律保障,参与内容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公众参与意识淡漠等问题,文章提出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是注重城市规划设计,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引导公众参与,四是严格依法管理。建设生态城市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尽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要汲取国外成功经验,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发挥地区生态特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探索适合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及时回应。公众对社会管理积极有效参与,进而形成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意。现实中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仍面临诸多障碍。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构建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宏观、中观、微观动力环境,使整个社会的治理架构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逐渐走向政府与社会共同实行的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力量在基层,基础在群众。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每个人都应该形成高度的参与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感。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急迫性,全社会更应致力于努力唤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不断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保护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