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西和墨西哥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拉美国家为减少贫困,积极谋求制度创新,"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其中以巴西的"家庭津贴"计划和墨西哥的"机遇"计划最具代表性。两国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不仅起步早、规模大、效果好,而且制度设计相对成熟,具有诸多创新点,如秉持双重目标原则、共同责任原则、透明支付原则、补贴差异化原则,以及分权和集权相结合的灵活管理原则。多方评估显示,两国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实施10多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贫困人口和贫富差距明显下降,儿童入学率和出勤率大幅提高,儿童的营养结构得到改善等。但是计划也暴露出某些缺陷,如覆盖面尚显不足、锚定机制亟须提高精准度等。  相似文献   

2.
雷亚尔计划与巴西的反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亚尔计划与巴西的反通货膨胀吕银春巴西佛朗哥政府实施的雷亚尔计划(Real)是自1985年萨尔内文人政府执政以来实施的第8个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稳定经济计划。这项计划是在总结前7个稳定经济计划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因而,是一项有充分准备的...  相似文献   

3.
卢旺达悲剧发生的根源:由来已久的部族矛盾,难以调和的派别斗争,激化矛盾的“民主化”运动和卢国内的人口爆炸与经济困难。 联合国和非统组织对卢旺达危机的人道主义干预行动,国际舆论对之评价不高,原因是干预行动的效果不佳。 卢旺达内战目前暂告平息,但要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还需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卢旺达新政府面临的考验有:难民问题,前政府军的威胁,重建国家的任务。 部族矛盾已成为影响非洲政局稳定的一大因素,但要解决非洲各国的部族矛盾,就需要有一批不谋私利的领袖,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国情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充分理解分析对象需要信息和知识。然而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掌握信息并不一定代表掌握知识。中国和巴西在信息交换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目前我们仍需克服知识的障碍。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以来巴西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意象建构。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建构了三个有关中国的意象:古代中国、共产主义中国、提供资本机遇的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一个具备经济和政治能力、即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体系中霸权国家的新中国意象已在巴西出现。然而,由于巴西缺乏一支优秀的汉学研究团队,因此即便获取的中国信息数量有所增加,巴西仍无法充分理解中国。尽管巴西拥有不少优秀的中国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却没有能够真正理解21世纪中国的汉学家。本文就培养巴西汉学家,并使其了解"真实中国"的重要性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20世纪以后国际舞台上外交议程中的重大主题之一,对于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独立自主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巴西外交最主要的目标。从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历届巴西政府无不围绕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这不仅体现在瓦加斯政府、库比契克政府和军政府具有强烈发展主义色彩的政策中,更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中得以充分展现。以发展为主题的外交是国家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服务于这一模式的运作,而国家身份和认同的确立则决定了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系于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印建立了众多的军事和非军事信任措施,但近年来两国的矛盾与纷争显示,中印互信措施存在实施不力、涉及领域有限、深受敏感问题困扰、公众敌对情绪严重以及印度更为重视获得军事实力优势等等问题。为了增进中印互信,中印近期内要努力消除公众间的敌对情绪,中期内建立信任措施的重点要从预防边境冲突走向增进互信,远期内要最终签署边界协议和为中印关系营造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巴西是一个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不仅有着丰富的铁、锰以及许多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而且还有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位居世界第二的巨大森林资源。它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拥有全世界25%的可耕地,农业潜力很大。据估计,巴西的土地可以生产足够南美大陆全体居民的粮食。  相似文献   

8.
正戴维·马拉斯(David R.Mares)和哈罗德·特林库纳斯(Harold A.Trinkunas)是美国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巴西的强国梦:回顾与瞻望》(Aspirational Power:Brazil on the Long Road to Global Influence)是他们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视角研究巴西强国梦的一部合著。通过阐述巴西为实现强国抱负所做的种种尝试,作者分析了巴西为实现目标而目前重点偏向的软实力路径。巴西被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巴西,一股强大的“黄金热”正在迅速蔓延。人们只要听说或认为哪里有金矿就蜂拥而至,其盛况与十九世纪中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出现的淘金热不相上下。在巴西东部和北部广袤的亚马孙地区,许多山谷、河畔和密林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超级大国激烈争霸、南北对话和南南对话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巴西在国内经济变革的推动下,积极推行了一套称之为“普遍的、负责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它从与美国“自动结盟”、追随美国,转而不甘为美国附庸;从否认第三世界的存在,到承认第  相似文献   

11.
“官僚-威权主义”(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以下简称B-A)是从对巴西军政府的研究中得出的概念或分析模型。林茨(JuanJ.Linz)、斯捷潘(AlferdStepan)、科利尔(DavidColier)、埃文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格局转型的加速以及中巴关系的深化,巴西政、商、学界对中巴关系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对中巴关系的立场也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文章选取了6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分析性文献进行论点梳理和概括,旨在分析巴西各界针对中巴关系的动力、经贸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政治互信与国际合作、中巴关系发展趋势、巴西对华政策等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作者客观地对巴西看待中巴关系的视角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成为非洲和平与安全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非洲维和、反海盗、防止武器扩散、参与战后重建等行动,中国不仅切实为创造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而且拓展了中国新安全观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中国对非安全政策更趋成熟务实.但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中国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发展-安全关联及政策协调、合作层次单一化、非传统安全、与西方维和模式的冲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中非关系已经发展到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国对非安全政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亚国家与北约的接触始于1992年。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纷纷被邀请参加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5年,中亚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双方在战略与防务上开始正式合作。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是主客观交织的概念,"国家利益最大化"观念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抽象,并通过三种形式表现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遇到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在理论上来自建构主义、公共理性、全球伦理、全球社会理论的诘难;实践中则在领土争端及安全问题的解决、国家利益的流散、全球问题,以及国际保护的责任等国际政治的实际运作上遭遇困境。因此,有必要反思与超越"国家利益最大化"观念。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多层次权力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权力分析以及外交政策认知理论关于理念作用的分析,对于认识巴西外交的地区维度具有启发作用,但其分析逻辑各有不同。将巴西在地区层次的外交政策实践纳入一项综合地缘和结构思想、兼及环境变迁影响的外交政策分析框架,可以成为解读这一问题新的重要思路,即巴西的地区外交是地理和自然环境、国际体系的结构位置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和结构条件变迁诸项因素组合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1997年,越南经济基本稳步发展,各个领域以工业化、现代化为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增长和国内形势进一步呈现良好势头的同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越南也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一、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一年来,越南经济沿着前几年走出来的路子,继续保持发展和增长的势头。年初越南国会制定的8项指标,有5项(GDP增长率、农业增长率、粮食产量、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得以实现,GDP增长9阮,入均国民收入达什n万盾。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商品丰富,流通顺畅。在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发生货币危机时,由于“政府正…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工业化”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政策议题,该议题的实质是国家对其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地位的长远忧虑.中国和巴西间的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该议题的困扰.鉴于工业部门在两国各自发展和崛起战略中的重要性,正确应对该议题关乎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中巴从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出于推动双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巴在“去工业化”议题上的探索,也可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