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临桂县着力打造"人文临桂"的重大战略,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精神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临桂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性选择。要实施这一战略,我们需要做好文化建设平台,加大对文化投入,深入发掘临桂的历史人文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与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桂林临桂湿地文化属自然文化。自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利用好、发展好自然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特定自然文化现象的内涵进行顺应时代要求的规定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利用好自然文化对文明冲突的化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构想。使桂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对于发展桂林经济、振兴桂林旅游事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值开展临桂新区大建设,国务院批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是给临桂新区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每一个桂林人,都应该为临桂新区的建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献计献策。这一段时间,通过在党校的理论学习,我对建设临桂新区、建设新桂林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桂林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区党委关于“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为桂林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对城市资源的认识,坚持文化立市,立足于发挥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有机结合的优势,通过疏解提升老城,进一步发掘、整合、配置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来提升桂林老城的品位,保护桂林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进而推动临桂新区建设,是桂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临桂新区征地拆迁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桂林市第四期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的学习培训计划,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市委党校有关部门和指导老师的安排指导下,针对临桂新区征地拆迁问题,我们一行10人于2010年5月中旬,进行了为期6天的深入调查研究。主要走访了临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秧塘工业集中区重大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临桂县四塘乡和临桂镇政府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罗既白 《世纪桥》2024,(2):13-15
桂林抗战文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文章在论述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从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探索桂林抗战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旨在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实现桂林抗战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莫喜生 《党课》2013,(4):97-99
百年前,广西临桂县茶洞乡花岭村,一个有10多个姓氏、400多户2000多人口的百家姓村落,流行着置学田办企业、学生读书、村民看戏、文学社团,一切费用皆免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作用。桂林应该充分发挥统战文化资源优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2日,中共桂林市委党校,中共临桂县委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教职工大会在中共临桂县委党校举行。这标志着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因改扩建校址过渡至临桂县致远路中共临桂县委党校,并与中共临桂县委党校同处一栋办公楼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全州、临桂县科举状况不同点:全州古代进士以蒋氏为主,临桂县古代进士无大姓氏;全州科举蒋氏文学作品推动了广西文学发展;两县科举文化渊源不同;全州与临桂县科举繁荣程度不同。全州、临桂县科举状况共同点:两县均有家族进士现象;两县明清乡试解元人数相同;两县清朝武进士人数位居广西前列。  相似文献   

12.
镇域经济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具有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功能。经过多年高速运行,桂林多数镇域经济发展趋缓,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桂林要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镇域经济"升级版"的打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桂林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是正确决策,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是实现这个战略的必然选择,它既能使桂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展现,更是桂林突破经济围城困局的破解良策。只要坚定方向,科学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扶持好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突破发展中的障碍,巧借外力实现区域合作,桂林一定会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是桂林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桂林"的基本路径与行动指南。本文追溯历史、求证现实,论述"国际旅游胜地"与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定位之间规律性必然联系,以"双子星"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的城市地位,复兴以桂林学术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桂学,使桂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文化的领航者与区域性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龙胜"十二五"纲要要求:突出抓好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桂林大旅游圈为依托,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景区(点)建设及旅游效益为中心,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多元生态旅游体系,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创造旅游品牌。如今,龙胜旅游遇到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应当在整个桂林旅游发展中展现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既要实现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又要在桂林旅游北线中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形势,桂林市社科联积极探索和引入先进理念,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加强对所属社科类社团管理与服务,为提高本市社科类社团活动的质效,创新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的路径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正德二年,包裕在游览伏波山还珠洞后,题诗一首,预言百年后必有桂林才子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这一诗中预言,在清朝终于变成现实。四个状元是: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