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实际的热点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五部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文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的大国,必须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11条,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第18条,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  相似文献   

2.
襄阳是全省和全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大县。我们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推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1989年以来,全县农村经济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粮、棉、油、猪、农业产值五项农业指标均进入了全国百强。粮食总产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油料总产、牲猪和牛饲养量跃居全省前列。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既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推动了工业和乡镇企业及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1994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达到91亿元,比历史最高的1993年增长80.3%;乡镇企业产值达到81.5亿元,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3.
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本刊评论员马克思早就说过:“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在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4.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昆明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发展农业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首位。农业率先进行了改革,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农业。农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九五”计划的完成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会推动其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特征明显的增长过程。农村居民入均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在1985年以前取得的。1985-1992年,农村居民所得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扣除…  相似文献   

6.
扎扎实实解决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陈学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革命和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这首先有赖于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7.
一月要论     
要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 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上,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仅这样讲,而且真正这样做。在计划安排上,切实把农业摆在第一位。在资金投放上,首先保证农业的需要。部署工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中党建工作的思考黄元成,王忠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党和国家的一大政策,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需要从各方面加强工作,包括党的建设都要与之相衔接、相配合。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加...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强省本刊评论员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定不移地“大办农业,办大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是省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一个重要方针。它不仅是进一步壮大我省经济实力,保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必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凋指出,必须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摆在最优先的地位,作为最重点项目,切实加强和扶持,以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战略思想的义蕴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和农村中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舒惠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指出,优化产业结构,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农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级党...  相似文献   

12.
杨丛林 《湖湘论坛》2000,13(2):34-35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要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就必须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摆在工作第一位,以效益标准作为检验企业工作效果的主要衡量尺度(不是唯一的尺度)。...  相似文献   

13.
蔡光云 《创造》2001,(8):23-23,2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大产业,农业兴则各业兴,农业稳,则社会稳。改革开放以来,华坪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其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不仅农业本身日益显露与市场机制的不适应,而且农业基础的落后与脆弱也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变农业的落后地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农业发展新机制,加快华坪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华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  相似文献   

14.
王军伟  曹春霞 《长江论坛》2002,(4):18-20,40
在新世纪,正确选择既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又能适应武汉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产业,是关系到武汉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战略产业的正确选择是建立在对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比如所选产业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增长的潜力,是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关联效应显著,能够带动和影响其它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能够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和特点.本文立足于武汉现实产业基础,力图把光电子产业作为武汉市一种战略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发展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思考江胜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余江县是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农业占国民经济总份额的54.96%。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奔小康目标,必须立足农业,余江县的经济大厦应该建立在农业基础之。立足农业,就是要立足"...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把农业推向市场过程中的县乡政府行为范义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如果没有政府发挥某些重要作用是建立不起来的。农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它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李鹏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保护问题安徽农业大学罗妮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产业,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对农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政策。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重新抉择的十字路口,促使它进行抉择的宏观环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体系自199...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改革加大力度、开放加快步伐的新形势下,商品经济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推动力。同时,又对传统农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科教兴湘作为实现我省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全球化浪潮、加入WTO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突出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加快三市经济一体化进程,构筑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我省顺应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业走向市场问题的思考秦宏灿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有着相当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整个新旧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