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邓联繁 《法律科学》2009,27(2):47-53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2.
法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其提倡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在现代我国以法治为治国的基本方针的形势下,从形式法治的角度探讨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接合,以求有助于完善我国当代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所总结、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的产物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由、平等、正义、幸福追求的现实努力,它反映了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如何维护与限制私权与公权的存在空间,从而使得人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法治国家正是基于法治的理念,本着对人的尊重的前提,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如何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彰显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处于全方位改革时期的中国所要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阎锡山兼管山西军民两政,开始推行村本政治,历时数十年形成规模并影响全国,使得山西能够在政局动荡之时基本保持了比较完好的地方秩序。山西村治是地方自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下的产物,其中既具有西方地方自治经典定义中的一些成分,又具有传统儒家文化色彩,凸显了官治与民治的耦合。对山西村治的研究能够为地方自治在中国的具体化、本土化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意蕴。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结构来看,清末以来中国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性跃进是一个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逐步递进、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国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从粉碎"四人帮"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近30年间,在近代以来的"大圆圈"上,又产生了一个"小圆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深入到法律文化的核心层面——观念(理念)层面,并使之从法制向法治转变。中国当下法治实践最大的问题,在于法治与法治理念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培植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并使之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闻规范表征着新闻传播的自由状态。前法治社会里的新闻规范是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文化规范、法律规范等构成的总和,它是新闻自治和新闻法治的规范事实。在法治社会里,新闻自治是法治的子系统,是一项具体法治。以法治精神构建新闻法律规范统摄下的新闻规范体系,新闻自治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构建中国法治模式,增强法治自信,成为当代使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整合域外法治资源以资借鉴,成为必然.然各国法治实践及其法治经验均与本国历史传统和国情密不可分,因此对域外法治模式的参考借鉴须进行创造性转换,在整合的基础上再言超越,方能合理建构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清政府被动开启了宪政改革。而清末地方自治思潮,作为其过程的一部分,其萌生与变迁的轨迹就是这一过程极好的写照。汪太贤先生所著的《从治民到民治》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专著,他在书中详细论证了从治民到民治的过程,从这论证过程中亦可以窥见先生心中的民。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涵括了应急法治的大量论述和时代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也明确了应急法治建设的时代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阐发了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应急法治观的新安全格局方针政策;中国特色应急法治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依法应对等要义,应当成为高度自觉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新阶段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理念、队伍、立法、执法、司法和预案等方面加强应急法治建设,研究和推进一系列中国特色应急法治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法治社会需要各项法律制度符合法治的要求。侦查价值作为侦查程序的观念指导,在整个侦查制度的建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侦查形式价值,作为侦查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符合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的价值因素。本文通过对形式价值因素的讨论,以求有助于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系统完备的科学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2.
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回顾已经过去的2003年,尽管受到了SARS的困扰,但是我国外国法律史的学术研究仍然经历了一个丰收年.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12月到2003年11月,本学科共出版各类专(译)著、教材20多部,公开发表论(译)文近60篇,收到年会论文40多篇,从研究的理论深度来看也要高于往年.  相似文献   

13.
一年来,全国外国法律史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12月至2001年11月,本学科共出版各类专(译)著、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论(译)文50余篇,收到年会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概况 (一)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 由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主办,华东政法学院、西宁市政府承办的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18届年会于2005年8月21-2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与会者围绕年会主题提交论文59篇,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分四个专题即"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英美刑事法律制度"、"欧陆刑事法律制度"、"其他法系或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次年会是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讨论氛围浓厚、热烈,展示了我国外国法制史研究领域的繁盛景象,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16.
法律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法律合法性的丧失和法治理想破灭。法律体系必然包括不确定的法律。法律不确定性与法律的客观性是相容的。主流法律理论并不必然坚持法律的确定性立场,但是必然坚持法律的客观性立场。法治理念的经典阐述者富勒、拉兹和菲尼斯都强调法律的明确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他们都没有把法律的确定性列为法治的要件。法律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法官在疑难案件中需要行使自由裁量权并创制新的法律。只要不确定的司法判决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可预测性,即使法律是不确定的,法治理想的实现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18.
Mark Fathi, Massoud . 2013 . Law's Fragile State: Colonial,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tarian Legacies in Suda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xxii + 265. $109.99 cloth, $34.99 paper. Does the rule of law guarantee peace and democracy, as so many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field believe? What are the historical and sociocultural conditions that shape the way rule of law mechanisms work in practice? Mark Massoud's monograph tracing the changing dimensions of the rule of law in Sudan from its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offer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n these questions, casting doubt on the simple argument that the rule of law produces democracy and peace. Instead, he shows how colonial and authoritarian rulers used the rule of law to consolidate power and legitimate their rule. In Law's Fragile State: Colonial,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tarian Legacies in Sudan, Massoud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legal politics, arguing that the way the rule of law works varies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He concludes that the forms of legal politics that reinforce th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leg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susta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than to bring democratic rule. His analysis is a valuable caution to those wh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s the salvation for all. Taking a sociolegal perspective, he shows how it work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Schola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ways to 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in authoritarian states—especially when deeper political reforms are not attainable.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discussion by revisiting the story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so‐called socialist legality in the communist states of Eastern Europe. Us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 from Poland,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a previously unnoticed, yet pivotal, role of legal professionals in facilitating socialist legality's rise to prominence. Using the lenses of Pierre Bourdieu's theory of fields, the article chronicles the evolving dynamic between the legal profession,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society. These observations challenge conventional explanations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nondemocr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耿林 《法学杂志》2016,(5):64-72
民法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对法治有其独特的表达.民法法治即表达了在民法领域实行与实现法治的理想状况.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法部门自然属于“全面”中的一份子.本文的研究即在于从民法这一部门法的视野去观察法治,特别是从法的安定性角度观察.民法法治有其不同于一般法治的特点,在立法、司法以及法律意识的养成和法律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民法理论与实务可以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法治事业也是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事业.因此,开展法治建设的部门法研究,在方法论上也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