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笑宸 《党史文苑》2012,(24):37-38
苏区红歌是中国老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中央苏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有的革命歌谣。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为视角,透视苏区红歌鲜明的样式特征、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的现代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央苏区时期,为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诞生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内容健康、旋律优美、语言朴素、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当时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途径。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普遍传唱和大量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苏区时期党和政府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否则,即使歌谣的曲调再优美、形式再多样,也难  相似文献   

3.
大埔县是广东省最早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埔苏区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对大埔籍革命人物参加革命的的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主要活动和革命精神等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但会加深对梅州革命人物的研究力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点,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有"苏区乌克兰"之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中华》是当时中央苏区发行范围最广、发行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红色刊物。我们可以从《红色中华》对宁化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特色凸显的报道中感受到当时宁化在中央苏区的影响和作用。一、中央苏区县随着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实践是充满坎坷的,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方式,在白色力量包围下生存、发展、壮大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些根据地被称为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期间,带领苏区民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凝结成了伟大的中央苏区精神。中央苏区精神既是对第二次革命失败后长征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执政作风的总体概括,也是我党优秀革命传统的延续和体现。时至今日,重新翻开历史,学习苏区精神、体会其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1):F0002-F0002,F0003,F0004
正创新研究,成果丰硕长期以来,中心搜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如《红色中华》《斗争》《陈诚文库》《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国民政府公报》《苏区工人》《苏区教育资料汇编》等珍贵文献,建立了苏区文化数据库,并正在建设中央苏区研究信息平台。特别是自2007年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础以来,中心围绕学科研究方向成功中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新的论题,就笔者浅见所及,在已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各类史书中尚无闽粤赣苏区的记载,更无它与中央苏区关系之论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苏区建立了统一的党、政、军、工、团的省级领导机关,并领导苏区军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亟须进行深入研究。一、闽粤赣苏区的建立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了巩固发展全国苏区,于1930年11月17日制定《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确定闽粤赣为全国6个苏区之一。“苏区工作计划”对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笔者认为,在回顾党的历史、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今天,我们应努力加大对中央苏区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弘扬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是苏区革  相似文献   

10.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曾在中央苏区参加革命斗争,在当年苏区中央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曾留下了部分记载。一、来到中央苏区的台胞受到热情的接待和安排。1932年6月台湾的代表和五华工人代表来到福建长汀和江西瑞金时,中央苏区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驻汀各机关及汀城各革命群众团体,开欢迎台湾与五华工人  相似文献   

12.
湘鄂赣苏区革命歌谣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深厚的内涵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成为苏区宣传、组织工作的一把利剑。革命歌谣不仅表现出革命性、大众性、民族性等特点,而且还折射出艰苦奋斗、坚定不移、无私奉献、顾全大局、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13.
湘鄂赣苏区革命歌谣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深厚的内涵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成为苏区宣传、组织工作的一把利剑。革命歌谣不仅表现出革命性、大众性、民族性等特点,而且还折射出艰苦奋斗、坚定不移、无私奉献、顾全大局、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诞生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内容健康、语言朴素、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当时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有力武器.根据歌谣的内容划分,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大致可以分为政治宣传类、军事斗争类、经济建设类、社会生活类、文化教育类六大类.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历史学界关于中央苏区社会保障工作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较早探讨苏区社会建设包括社会保障工作的是何友良所著的《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这部名著。吴永明、孙西勇合撰的《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立法》一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法律制度。杜俊华、刘玉萍合撰的《试论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一文,是迄今所知发表较早的一篇研究中央苏区社会建设的学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9,(11)
中央苏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对革命的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乐苏区作为闽西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吸收苏区红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将乐苏区红色精神,铸就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军民一心、团结奋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将乐苏区红色精神,丰富和发展了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17.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9.
宁都是中央苏区的的"金砖四县",中国共产党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以及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各机关在宁都的前期政治、军事工作,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对中央苏区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说瑞金是苏区的首都,那宁都就是苏区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龙岩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编审谢济堂同志选编、鹭江出版社出版的长达六十五万字的《中央苏区革命歌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