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翀  濮艳 《实事求是》2022,(6):5-12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阐明了全民守法的内涵,明确了守法的主体、目标和内容,指出了守法行为背后的习惯、威慑、压力、利益、认同等动因,部署了推进全民守法的重点工作,反映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守法领域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是法治成功的根本保证;法治的建成、巩固和持续,则最终要落脚和依赖于全民守法。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党领导全民守法始终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随着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宪法权威至上性得到确立,执政党在制度层面的法律保障和价值层面的法治指引下,日益重视法治文化建设,领导人民着力打造法治中国建设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坚定法治信仰,养成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3.
政府守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道平 《求实》2005,2(11):60-63
政府守法既是法治社会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政府不守法的社会现实,昭示着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建设法治政府开始,必须牢固树立宪政思想观念,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培养公务员良好的法律习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民意涌动的时代,也是法治厉行的时代--“民意”与“法治”,两个当下最能泛起社会涟漪的词汇,在扬州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实现了有机的融合提升,“民意法治”理念结合实际工作举措,使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心理基础,是公民的文化共识、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法治社会的建立必须以法治文化为支柱。全民守法意识,要发乎人们内心对法律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这是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6.
施京吾 《党史文苑》2014,(12):52-54
回顾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法治状况。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法治状况进行对照.不能不看到.法治存在与否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整个中国社会的法律基础遭到彻底破坏.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倒退,社会剧烈动荡。  相似文献   

7.
邓汉刚 《学习导报》2012,(20):18-18
近年来,“法治湖南”已成为湖南最响亮的名片,《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法治四部曲”,开创全国先河之际也给湖南提出更多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梁  董茂云 《求实》2023,(5):25-42+110
“数字法治政府”作为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统合概念,并非是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概念的简单相加,其具有“1+1>2”的双向重塑、互动融合与协同改造效应,是数字政府法治化与法治政府数字化的辩证统一。“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面临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双重叙事逻辑的耦合困境,具体表现在数字政府的法律因应迟滞、权力风险扩张、行政伦理消解、“技术—制度”失衡、职责体系紊乱等方面。“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难题在于如何调适数字政府/法治政府的“技术—制度—价值”张力。为此,“数字法治政府”的关键任务是切实加强信息权力结构再造的法治因应、准确把握“技术—制度”的辩证互动关系、积极防范数字技术对法治政府的侵蚀和解构、充分保障数字政府社会回应性与责任性的协调。其突破路径在于确保数字治理面向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权力融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效能嵌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当前,需要推进“数字法治政府”的系统框架塑造和基础机制构建,包括信息平台设施、权力监督制度、数字财政体系、绩效评估机制等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0):47-47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讲话中指出,人民大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如何对待人民这个“上帝”问题。人民是“上帝”,就应该平等对待群众。  相似文献   

10.
11.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12.
郭峰 《理论导报》2014,(3):64-64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见,“法治”与“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词,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必然对我国各方面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文章从不同方面对比均有论及。本文从加入WTO对我国法治变革发生的影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归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新时期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依法正确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从2003年起,最高人民检察院经中央批准并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检察机关进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这项制度.人民监督员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经民主推荐,人民监督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代表,尤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从事法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征得本人同意、考察后确认,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2):74-74
在文强的别墅里,立有一块镇邪之物——“福兮祸兮”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强并没有领悟到“福兮祸兮”的真正内涵,未能以此警示自己、规范行为。应验了“福兮祸所伏”那句老话。  相似文献   

17.
余春莲  黎惠声 《党建》2009,(11):21-22
“平塘村覃丙生无收入,送去大米50斤。他的腿伤残,要多费点心。”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的基本内容和最大亮点是充分阐发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主要包括人民主体、人民至上、人民民主、人民幸福等观点。本文比较系统、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七一”讲话阐发的人民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觉守法除了需法律的外在控制外,还需道德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守法道德化”实质上是把“守法”自然地融于大学生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因此,它除了具有守法的特征之外,还应当反映道德实践的一般特性。只有当内在性驱动因素占绝对优势时,大学生对法律的遵守才能获得深长的、潜在的、持久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