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华  胡杰群 《实践》2008,(6):55-55
那些落马的贪官们也读书吗?答案是:读。那么,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他们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都说自己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等。事实上,这些书他们可能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2.
最近因为落马的不少官员是“千吏”,引来很多人讨论怎么评价官员,或者怎么能这么评价官员。一个最新例子是刚被免职的原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2013年6月郭有明回宜昌卸任市委书记时,湖北省官方还评价他“政治素质好”、“为人正派”、“对自己要求严格”,5个月后却应声落马,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4,(4):9-11
据统计,近年来,贪官落马80%来自群众举报。而当人们为贪官落马击掌相庆时,是否想到:为举报贪官,多少举报人都有一部用血泪写就的辛酸史。因为拳报,举报人付出巨大代价;因为举报,举报人常常惨遭迫害。贪官倒了,而举报人的境遇依然那么凄惨;贪官判了,而贪官的罪名中却少有“报复陷害”罪。这不免让人产生“免死狗烹”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肯定都说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但是一旦成了贪官,在谈他们读的书时,回答可就不一样了,原来他们说的那些书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5.
——落马高官多,“五长”现象值得关注。在2004年的落马贪官中,厅级以及省部级“一把手”较多,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五长”现象:秘书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检察长以及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王会亮 《先锋队》2011,(2):42-42
近年来,贪官落马后,妻子跟着受“牵连”的案件越来越多。为何揪出贪官会带出妻?我觉得这与一个女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曹林 《廉政瞭望》2013,(14):7-7
十八大后多名高官落马,舆论对这些落马贪官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或空白,落马后则是报复性、扎堆式的曝光,形成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8.
金言 《廉政瞭望》2008,(5):53-53
近年来,贪官落马之后大多“喜欢”写忏悔书,十之八九都要将犯罪的首要根源归咎于“放松了学习”,说什么“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等等。但笔者将近几年来有关这些贪官腐化堕落的报道找来进行对照,发现贪官并非不爱学习,不过他们的“学习”内容与常人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7,(6)
官落马后细算“七笔账” 54岁的前江苏省徐州建设局局长赵大荣(化名),收受贿赂400余万元。曾在徐州市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女“贪官”,  相似文献   

10.
林珊珊  方磊 《廉政瞭望》2012,(24):52-53
在原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落马案中,爆料人朱瑞蜂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把关键资料交给调查记者纪许光,经纪许光在微博上曝光之后,63小时,“雷冠希”被“扳倒”。一份长达7页的战绩资料记录了朱瑞峰参与“扳倒”各式贪官的经历,并详细注明了他们的级别。  相似文献   

11.
出狱后,昔日市委书记捡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狱贪官的故事贪官事发、落马、“两规”、刑拘、公诉、审判……直至锒铛入狱,轰轰烈烈的激浊扬清之后,冰冷铁窗囚禁了贪官的罪恶灵魂,也满足了人们的新闻胃口,消磨了公众注意力,贪官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贪官结束劳改生活与囚徒身份之时,失去落马前显赫光环与落马后追逐目光,有谁会关注一个毫无新闻价值的刑满释放人员?谁又会理会那些满目疮痍的过去与悲凉凄迷的未来……贪官出狱了,他该如何收拾茫然失落的尴尬心境?他该如何洗刷耻辱的贪官印记?他该如何走过大起大落的悲喜人生?洗尽铅华,回归本真,本刊编辑部特策划出狱贪官专题系列报道,他们以什么姿态去开始人生新的旅程?让我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4,(14):11-11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军委纪委”),在军队反腐领域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近年来落马的军中贪官,从海军原副司令王守业到谷俊山,直至今天落马的徐才厚,莫不经过军委纪委的查处。  相似文献   

13.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9):34-35
今年以来,毛小兵、万庆良、陈川平等贪官先后落马。他们既曾任职于“重要岗位”,又都是“60后”,有“年纪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天平     
乍看起来,绰号与腐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他们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俗语说:“好名难修,坏名难丢。”当贪官落马,人们在对贪官昔日的“蛛丝马迹”“惊回首”的同时,那些绰号也在接受着道德的审判和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5.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大可 《党课》2010,(23):72-74
贪官落马了,昔日的风光烟消云散,现实的问题遂摆在面前。如何立功赎罪以免一死?如何减少服刑时间?为迎合这种“需求”,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帮助立功、串通立功、虚假立功、买卖立功等异化立功情形,严重误导了审判结果。贪官“假立功”问题已引起司法高层关注,严格甄别贪官的立功认定刻不容缓,否则,刚逮着的贪官又漏网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官员最风光的时候,也往往是留下“墨宝”最多的时候。这个官员一旦落马,那些光鲜的“题字”便立马被弃如敝屣。于是,从贪官在位时的“题字忙”,到贪官栽倒之后一些地方的“铲字忙”,就成为一种怪诞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我听到了几个读者的相同感慨:他们称爱看贪官落马,最近一年多来都“看得很开心”。但长此下去,感觉这些原因基本上大同小异,他们对这类新闻也感觉到了“疲态”。不过在过年7天里一下子少了这些新闻,突然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9.
绰号与腐败     
乍看起来,绰号与腐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俗话说:“好名难修,坏名难丢。”在现实生活中,当贪官落马、人们在对贪官昔日的“蛛丝马迹”“惊回首’的同时,也感到那些绰号在他们身上有时是那么恰如其分,有时又那么具有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鹤  霜凌 《廉政瞭望》2011,(11):34-35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八室主任陈海峰得知情人“借梯登楼”获利比他多后,就甩掉情人赤膊上阵收受贿赂,最终锒铛入狱,成为国家药监局第二波“地震”中落马贪官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