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乐山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工作主题,扎实推进“美丽人文”建设,推动全市文化繁荣发展,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和谱写“中国梦”乐山篇章凝聚传递强大的文化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把乐山建设成为四川文化强市,是市委、市政府建设“活力乐山、诚信乐山、和谐乐山”的宏伟目标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四川文化强市建设,服务和服从于乐山建设“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大局,始终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乐山市文化局、乐山市新闻出版局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的认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着力于理念创新、格局创新、举措创新,切实把握文化强市建设的着力点,组织制定并实施推进乐山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23456”战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统筹兼顾,真抓实干,推动四川文化强市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乐山的文化新闻出版事业紧紧围绕建设四川文化强市的目标,从思想观念有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文化特色优势有新突破着手,着力打造名人、名山、名佛、名城、名企的“五名文化”,积极启动实施“一个县城,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强市项目工程,打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乐山文化形象。切实加强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大型诗乐舞《沫若·女神》和大型川剧《大佛·海通》双双荣获2005年四川省优秀剧目奖,文艺创作荣获“四川省艺术创作组织工作优秀奖”。大力推进“项目年”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制定完善了全市“十一五”期间21个文化强市建设项目,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有限责任公司、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责任公司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嘉州天地人文化街成为全市第一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全市第一家版权保护机构——正兴版权事务所挂牌营业;时代广场“时代数码影城”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恢复“乐山新又新川剧社”,合作改造乐山市川剧团工程全面展开;为举办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暨首届嘉州文化节,创新办节模式.各项筹备工作正扎实推进;整合、发挥校地文化资源优势,与乐山师院签署校地文化合作协议,“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沫若图书馆”、“沫若艺术团”等合作建设项目取得实效;创新文化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监管力度,全市新闻出版物市场、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新面貌,乐山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荣获四川省2005年度“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2005年四川省十佳“青少年维权岗”单位。  相似文献   

5.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自然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利用,加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用文化提升产业发展的后劲,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上看,文化是社会和个人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姚安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荣县”、建设“文化姚安”,是与省州党委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姚安”建设进程,为和谐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乐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天水应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坚持文化立市,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化,努力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富有张力、充满活力的全省特色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8.
在把乐山建成四川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进程中,对名城历史文物的挖掘和开发,整合城内文物旅游资源,提升增强城市的文化旅游观赏价值,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内现有的文物景点和古建筑,把名城内保存的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单一的景点整合起来,大力提倡与发展“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唱好乐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顶桂冠大戏,力争把“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游”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青岛挖掘“五四”历史文化主题,实施青年文化创意工程具有较强的历史优势和良好的客观条件。要从节庆会展、文化旅游休闲、现代传媒、教育培训等方面挖掘青岛的“五四”文化主题,培育青年文化创意产业,这对于青岛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的内涵,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好,需要我们联系实际,认真贯彻,努力实践。乐山是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因而认真学习研究“三个代表”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以此指导乐山旅游文化建设,促进乐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涵盖整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市文化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切实解决文化跨越的理念和文化自觉问题,解决文化跨越投入问题,解决特色问题,积极推进文化跨越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乐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要促进乐山彝族地区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彝族地区旅游转型。  相似文献   

13.
德国地方和基层文化、教育和科研资源之所以在文化外交中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得益于德国联邦与地方多层共治与合作的长效机制,这一治理机制具有德国合作式联邦主义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和捐助文化的底蕴。德国地方和基层文化行为体利用独特和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德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显著的基础作用。德国经验的精神内涵在于其文化外交体系的“多元共治、分而有序、追求长效”的治理思想,对于我们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的多样性资源优势,提升本国“软实力”应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市在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推进"三个转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第一山",实现乐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努力创新,文化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把乐山建成四川文化大市"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乐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不相称,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不断赋予乐山新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乐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借助SWOT分析探讨乐山旅游文化演艺市场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乐山区域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策略,以期为乐山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有其鲜明特征: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文学艺术创作精品不多、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所以,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共云南省委嗣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凝聚了各级政协委员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深入思考的成果。经过深入协商讨论,不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立足民族文化、茶文化、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聚焦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实施以“作家写临沧、画家画临沧、歌唱家唱临沧、摄影家拍临沧、媒体访临沧、专家论临沧”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临沧”文化工程,弘扬和讴歌“临沧作风”,进一步提升了临沧文化软实力,“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传播大佛文化 进几年来,乐山当地党政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对乐山大佛做了积极努力的宣传。甚至从 省到中央都高度重视对乐山大佛的宣传工作。如何传播大佛文化?这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并下大力气做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乐山市文化局、乐山市新闻出版局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的认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着力于理念创新、格局创新、举措创新,切实把握文化强市建设的着力点,组织制定并实施推进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