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皖南事变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六日,行军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顽军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我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血战了七天七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大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月十七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将士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被叛徒杀害。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通告,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对国共双方、中国的抗战大局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走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成为国共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遵令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突遭国民党军上官云相部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失散。新四军军长叶挺抱定拼出一死的决心,苦撑危局。1月14日黄昏,为执行中央关于保存力量减少牺牲的指示,叶挺带领新四军干部叶钦和、叶育青、王孝先等一行人下山与国民党军队谈判,一去即遭国民党IO8师的无理扣押。至1946年3月获得自由为止,叶挺被国民党当局囚禁长达5年零2个月之久。当时国民党当局在江西上饶东南郊的周田村、茅…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2009,(2):F0003-F0003
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是国民党1941年3月在江西上饶茅家岭、周田、李村、七峰岩、石底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搜捕来的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其760余人。  相似文献   

5.
洪明亮 《党史文苑》2007,(11):34-36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人问地狱。这里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与敌谈判时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部分从东南各省抓来的共产党员、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斗争,成功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相似文献   

6.
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共有4500多人被俘。其中,排以上干部有近700人,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新四军是一支抗日的队伍,竟成了"管训"的对象,惨遭虐待和屠杀,动魄惊心,成为一代人难忘的伤痛。上饶集中营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徐南 《党史纵览》2001,(5):33-34
在皖南事变血与火的洗礼中光荣诞生 1941年1月上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大部牺牲、被俘或失散,仅2000余人突出重围。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而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将华中各地新四军部队9万余人改编成七个师,继续在华中敌后广大战场坚持抗日斗争。3月17  相似文献   

8.
正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监狱,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以及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4,(2):34-34
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0.
参加新四军组建敌工部 1937年8月,国共双方达成共识,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元月,周子昆率中共中央派往新四军的干部30余人抵达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林植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前往江西南昌参加新四军,初任叶挺秘书,协助叶挺做了许多新四军组建等早期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由皖南北移抗日,于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8个师共8万余人的围攻堵截,激战八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突围出去2000余人,其余大部牺牲和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被俘人员中排以上干部有700多人被关押在国民党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17日,上饶集中营向闽北迁移的途中,新四军部分被俘将士在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赤石镇成功地举行了越狱暴动。  相似文献   

13.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人间地狱。这里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与敌谈判时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部分从东南各省抓来的共产党员、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斗争,成功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10月27日在上海锦江礼堂联合举行了“新四军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市党史军史专家学者,各地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纪念场馆、党史研究室领导,上海有关单位领导和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共2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机关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途经安徽南部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奋勇抵抗了一个星期,终因寡不敌众,且弹尽粮绝无援而遭到惨重损失,2000多人牺牲,4000多人被俘,突出重围者仅2000余人,项英遇害、叶挺下山谈判被扣。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古  相似文献   

16.
古月 《党史文汇》2008,(5):18-24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遵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近万名官兵,在七倍于己的同民党顽军重隔之下,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战死或被俘。其中战斗在医疗卫生、文艺团体、机要通讯等部门的女战士,和大家一样与敌人作殊死的战斗,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血战了7天7夜,终因弹尽粮绝,除约 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事变中,南靖籍的新四军第三团侦察参谋李锦洲,带领第三营的全体同志突围。忽然,一颗流弹飞来,李锦洲的头部负了伤  相似文献   

18.
历史曾有如此惊人的相似!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其在皖南的部队9000余人,遵照中共中央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由皖南北移,途中突遭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相继突出重围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1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新四军第五师等6万余人按照国共双方签署的“双十协定”,撤出豫西,在途经宣化店地区就地待命时,又遭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原告急,周恩来力主进行实地停战调处leq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有3000多人壮烈牺牲,4900多人被俘,1300余人突围。这些突围成功的干部战士,大部分在很短的时间里又重新归队。然而,这些忠诚的战士,竟也有被组织怀疑  相似文献   

20.
魔窟脱险(1941)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英勇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少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军长和军部8个干部隐蔽在一片竹林里,邵宇也在其中。由于国民党军缩紧包围,已经冲不出去,在叶挺下令毁掉武器后,他们被捕了。叶挺被国民党扣:,其余人被:往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囚禁新四军战士的几个集中营之一。为便于看管,特务们把被囚新四军官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