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著名的安徽芜湖市乙肝歧视案入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可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抽象行政行为可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昕 《法制与社会》2011,(7):169-169
本文对比了法治先进国家的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制度之后,以实行抽象行政行为可诉的必要性、可行性为基础,对我国建立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1,(34):128-128,132
我国现有行政行为一般进行类型化的分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非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对于这些非类型化的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应该首先建立在现有行政法的基础之上,并将其按照法律性质进行分类进行可诉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钰轩 《法制与社会》2013,(25):108-109
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抽象行政行为违法造成人民群众利益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鉴于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本文认为抽象行政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到法律的约束,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行政诉讼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可诉性是行政行为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明金 《法学论坛》2006,21(3):77-82
可诉性是指法律行为的可诉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诉诸法院司法审查的一种本质属性,这是判断行政行为的一个根本标准;过去,我国学界对行政行为特性的认识却忽视了这一点。可诉性是贯穿于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的一条红线,它使公民行政诉权的行使与法院对行政权的司法审查成为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涵义出发,论述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及可诉性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之构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及法律特征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行政事实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对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及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有关行政协助的两个案例出发,指出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对行政协助概念的明晰理解,导致对行政协助可诉性认定存在争议。通过对行政协助概念及法律性质的分析,在判断行政协助为行政行为的基础上,从主体性、成熟性、外部性和具体性四个维度考量行政协助行为的可诉性,提出行政协助行为可诉性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由于抽象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救济途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认为应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内,对之进行司法审查,这是解决抽象行政行为侵权救济途径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将其纳入司法程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其可行性,希望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立法改革提供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11.
罗显成 《行政与法》2003,(12):93-97
行政执法适用依据的性质决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受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均需具备法定依据;法定依据不同与法律依据,实践中其界定的标准具有多维性;适用依据的行为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辨析行政立法效率与效益的概念出发,借鉴了当代国家行政立法经济分析的实践经验,试图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寻求实现行政立法效益的最大化,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新颁布的<立法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措施依靠市场自我调节,节制行政法规的干预;多行间接诱导,少作硬性规定;健全行政立法过程公开、参与制度,重视经济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其基本要义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行使职权都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权与法、官与民之间的关系。从政治学、法学的视角对依法行政问题的研究已倍受关注。与此同时,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依法行政,无疑将有助于政府在市场取向的经济转轨中有效、公正地行使职能,给市场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在有限的领域替代市场。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不同时序 所谓行政是实现公共利益,实行社会管理的活动。换言之,行政既要执行国家意志,又要参与资源配置。而国家意志是通过法律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刘大伟 《行政与法》2001,2(4):59-61
对行政不作为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与行政作为并列的一种行政行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与行政作为在诉讼救济途径的起诉、举证、裁决形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将从这些角度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尽管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历史发展的渊源关系,但两者间质的 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赔偿的归责原则、侵权与赔偿的联接关系、赔偿标准的确定及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上,都不应将行政赔偿视为民事赔偿。尽管我国《民法通则》将行政侵权责任确定为民事责任,但存在着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局限性。目前,我国的行政赔偿责任制度已经自成体系并日臻完善,此时仍然适用《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来分析、裁判行政侵权赔偿案件实属抱残守缺。  相似文献   

16.
许勇 《行政与法》2002,(9):54-55
行政审批是政府运作的重要行政手段,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又有一定的弊端。我国当前的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着审批事项过多、环节烦琐、程序不完备、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设立统一机构对审批事项进行审核以及对行政许可进行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于霞  史春林 《行政与法》2003,(12):12-15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同官僚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对官僚主义的性质、来源、表现以及危害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官僚主义具体措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宝贵思想对于今天反对官僚主义,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完善抽象行政行为的国家监督,应当在不突破我国宪政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权力监督的实施,着重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扩大行政复议的范围,而不宜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发生分化,在国家行政主体身上体现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二元分离,由于制度本身的弱点及行政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行政主体的道德风险。基于此,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势所必然。要加强我国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形成行政伦理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认真设计总体目标及内容,探索实现之有效途径,以使我国的行政伦理能在社会全面转型期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明刚  李云风 《行政与法》2003,(10):105-106
行政强制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然而,对它的理论研究目前尚有不足,立法更是存在明显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已大大影响了行政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强制措施功能、特征的分析加深对行政强制措施的理性认识,并在分析当前行政强制措施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立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