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木  周洁 《党史文苑》2003,(6):25-27
何云,浙江平阳人。曾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乙等教官。1934年11月中旬,何云刚由国民政府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提升为浙江省公安局局长不久,便接到陈立夫的电话,让他火速到南京一趟。 何云赶到南京委员长侍从室报到,出来迎接他的是时任侍从室主任的陈立夫,陈立夫对着档案中的几张照片,仔细端详了好长时间,才惊讶地说,真是名不虚  相似文献   

2.
<正>何云,原名朱士翘,1905年出生于浙江上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专攻经济。不久因家贫转入可以公费就读的铁道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何云毅然停学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1932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编辑《中国论坛》杂志,协助宋庆龄、何香凝共同领导"民族解放大同盟",并担任宣传部部长。他不顾个人安危,整日奔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览》2001,(6):53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因友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长期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蒋介石去世的消息,沉思良久,趣到自己同这位逝者之间的恩怨,不禁百感交集。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时间是受着蒋介石的支配!蒋介石用国法军法差遣他将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将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4.
白木  周洁 《广东党史》2003,(4):38-40
长得同蒋一模一样 何云,浙江平阳人。曾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乙等教官。1934年11月中旬,何云刚由国民政府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提升为浙江省公安局局  相似文献   

5.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6.
他在中国度过了38年,曾在孙中山身边工作过,是蒋介石的顾问。他的建议、计划不光被蒋介石所采纳,在生活上只有他和蒋介石夫妇同住一栋别墅,吃饭同一张桌子。在蒋介石聘请过的众多洋顾问中,只有他能与其形影不离。他又是张学良的密友,陪同张学良到欧洲旅行。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其中不少他都是见证人和参与者。在西安事变中,他  相似文献   

7.
正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他成为黄埔军校校长背后的真实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实,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任命是被迫的。蒋介石出任校长并非一帆风顺最早建议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鲍罗廷。"1923年11月26日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白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  相似文献   

8.
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中学肆业后,于1946年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卫士。随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先后担任蒋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任蒋经国贴身侍从副官,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退休。他为蒋家服务40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间,他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问:杨先生,您抄录蒋介石日记有多少?蒋介石日记一定会公诸于世吗?答:我对蒋介石53年的日记只是做了一个摘要,可能有些学者对其中某几年抄录比我多,但像我这样从头到尾53年全抄下来的,我想应该没有。蒋介石日记中有3年遗失了,我一点也不可惜,那是他早期的日记,那时他的地位还不重要。让我很心疼的是1924年的日记,这一年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也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0.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11.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2.
1930年,蒋介石的中央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结果蒋介石是赢家。蒋介石为了打赢这场军阀战争,吞并和消灭阎、冯的势力,真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技俩──蒋介石借阎锡山之手平定了唐生智,反过来又要收拾阎锡山西北军第二次反蒋失败,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建安村,蒋介石给冯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南京供职。想要两边取利的阎锡山,虽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然而这是蒋介石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若离开他的老巢到南京去当官,他的晋系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老好巨…  相似文献   

13.
赵庚 《党史纵横》2007,(11):36-39
四面楚歌,总统下野1948年4月19日,蒋介石登上了所谓"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的宝座。本想激励士气,使所谓的"勘乱"战争转败为胜的蒋介石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接连不断的失败。蒋介石当选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明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7月他兵败入闽时,蒋介石电令他“兵退东山”,说“东山环海,我曾去过”。蒋介石到漳辖东山岛是在30年前,当时他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任职,曾经多次到漳州。 1918年春,举旗护法的援闽粤军挥师汕头,孙中山急需军事人才,电召浪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蒋介石赴粤,因为蒋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3月10日,蒋  相似文献   

17.
慕安 《党史文汇》2011,(6):45-48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他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从事反蒋活动,并于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蒋介石的事件。1939年他进入潘汉年主持的党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情报工作的得力助手,直到革命胜利。这期间他深入虎穴,出生人死,屡建奇功,对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宗仁在北平行辕主任任上两年余,命运之神便把他抛入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激烈竞选的漩涡之中。1946年12月25日,在蒋介石的旨意下,国民党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47年夏,国民党政府开始酝酿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1948年3月29日,国民大会开幕。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但谁来当副总统,对蒋介石来说,确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听从于他摆布的副总统。但事不顺其愿,他最为忌厌的李宗仁也出来参加竞选。挽狂澜于既倒积极参加竞选桂军首领李宗仁与蒋介石积怨甚深,为何也要参加副总统竞选呢?从蒋介…  相似文献   

19.
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一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反革命政变。 这年2月26日,蒋介石突然扣留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第二天将他押送出境,改派自己亲信刘峙担任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师长,首先清除他实施反革命的后顾之忧。随后,3月中旬派黄埔军校驻省城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手执他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立即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等等。3月19日晚上8时,蒋介石派人密邀亲信阵肇英、徐桴、欧阳格“筹商对策”。经过一番密谋,蒋介石于次日凌晨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由,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宣布紧急戒严,占领海军局,扣押中山舰。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把退守台湾当作他最后一步棋 蒋介石把退守台湾当作他的最后一步棋。这步棋他早在1948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了。他任命正在台湾草山养病的陈诚为台湾省主席,撤换了台湾原来的省主席魏道明。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陈仪担任了台湾问题调查委员会的主席。日本投降后,他来到台湾。试图在尽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