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月 《海内与海外》2003,(12):33-35
今年8月,笔者赴印度尼西亚进行四周访问。尽管时间短暂,但所见所闻,留下难忘的印象。深深感到,这个“千岛之国”进入民主改革新时期五年以来,一千万印尼华人的社会处境有所改善,他们为争取自身平等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班芝兰又见华文报摊在雅加达华人聚居的西区,有一条百年历史的唐人街———班芝兰。这里,店铺摊位密密麻麻,行人摩肩接踵。过去,班芝兰有出售华文读物的“开明书店”。在苏哈托执政32年期间,华文报社遭封闭,外国出版的华文印刷品不准入境,华文报摊在班芝兰消失了。1998年5月苏哈托专制政权垮台后,印尼新政府开放报禁,撤销华…  相似文献   

2.
缅甸首都仰光市拥有300多万人口,其中以缅族占大多数,其他有华人、印度人、少数民族等等.根据仰光唐人街的一些小商人所说,缅甸的华人为了子女在求学、置业以及各方面的方便,大多会申请缅籍.如果没有缅籍的身分,华人不能转卖物业,子女不能在大学里供读医科或工程.尽管有不少华侨定居缅甸已久,依然有人尚未获得加入缅籍,甚至连半句缅语也不会说.到神庙去读华文华人主要集中在Maha-bandoola Street西段一带.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一样,这里的华人都是以做小买卖、开金店、开药材店、餐馆等等为生.唐人街的老华侨还可以讲华语和福建语,至于年轻一辈的华人却似乎被同化了.尽管仰光有华人讲华语,可是也不愿意公开去讲.整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地域、风俗、当地政策等原因,海外华文教育又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5.
海水流到哪里,华人就漂到哪里,几乎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华人的身影。而“唐人街”作为华人海外发展的起点,异地生活的最初依托,同时也作为华人寄托乡愁的理由,无疑在每一位海外华人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如今,随着各国各地区交流的日益频繁,炎黄子孙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唐人街”这一地标性风景也随着华侨华人的足迹,遍布于世界的许多地方,同时又因为彼此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形成了各地“唐人街”独特的风格。透过美、欧、亚、澳、非等洲诸多城市里各具特色的“唐人街”,透过那些熙来攘往的繁华街道,那些浓郁的东方特色,会领略到世界各地“唐人街”一脉相承的中华风情。  相似文献   

6.
缅甸华侨华人及其兴办的华文学校已经成为缅甸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受制于复杂政治因素的制约,缅甸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本文以现有学者研究和个人在缅甸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缅甸华文学校的现状及华文教学的特点,并就缅甸华文学校在缅甸汉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对策和思考。本文认为,缅甸华人华侨是缅甸汉语教育的重要社会基础和力量,在缅甸汉语教育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加强与缅甸华侨华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与缅甸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以及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缅甸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纵横》2000,(9):50-50
缅甸首都仰光市拥有300多万人口.其中以缅族占大多数.其他有华人、印度人.少数民族等等,根据仰光唐人街的一些小商人所说.缅甸的华人为了子女在求学.置业以及各方面的方便,大多会申请缅籍。如果没有缅籍的身分.毕人不能转卖物业,子女不能在大学里供读医科或工程。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我们访问菲律宾时,华侨、华人热情款待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菲律宾有不少华侨,华人。一般的说法是,现有五、六十万华人,其中绝大多数加入了菲律宾国籍,尚有一部分人保留中国国籍。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福建和广东两省。 华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很久了。据说,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已有华人到菲经商。不过人数不多,定居当地的更少。西班牙统治时期,到菲华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缅华侨大多加入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华人,只有少数老年华侨未能加入缅籍。关于目前缅甸华侨华人总数的说法尚不一致。根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的《华侨华人概述》(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提供的最新资料,2001年,缅甸华侨华人已达247万,占缅甸总人口5000万的0.05%。缅甸华侨华人的祖籍主要是中国福建、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10.
周中坚 《东南亚》2004,(2):34-45
东南亚华文报刊个别萌芽于 1 9世纪前期 ,部分诞生于 1 9世纪末期 ,2 0世纪初开始形成群体并开始其主要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历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相继取得国家独立并开始实现国家现代化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 ,经历了从植根于祖国中国到移根于所在国的变化。这个过程同华侨变为华人 ,同华侨“落叶归根”到华人“落地生根”的变化是一致的。一、东南亚华文报刊的出现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11.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聚居的唐人街,从居屋住宅,商店餐馆到社团会馆、牌坊调亭,到处都可见到中国特有的传统汉字楹联。它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特色,又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国桑掉的思乡情怀和中外友好之情。一、华人会馆楹联海外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华侨会馆,为华侨华人聚首之处,亦是身处异域的中国人他乡畅叙乡情的场所。华侨华人们念念不忘故土乡音,于会馆撰书悬挂祖国特有的橙联,其中意趣俱佳的妙联不少。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中华会馆”题有一副检联:“客地谈心,风月多情堪赏览;异乡聚首,琴增可乐且追寻。”在美国纽约中华公所,亦题有一…  相似文献   

14.
温哥华市华人社区于1940年比以前有很大的演变:华人人口于1931年有一万三千人,至1941年减少至七千人,1923年加政府通过施行四十三条对华移民苛例,新移民不能来加。后来又由于经济不景,很多华人返回中国去。虽然华人人口大多数是单身汉王老五,但华人家庭仍然有增加,对唐人埠居住中心地区仍有很大影响。1930年代,上海巷及广东巷的华人居民,不断搬迁至缅街以东。这是因为唐人埠发源地人口稠密,卫生问题也有关系,商业中心亦向东发展至缅街及片打街一带,工业资源、就业者减少,而小生意不断增加。因此,广东巷及上海巷只成为唐人埠小…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西统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各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阶段:长久的放任第一阶段可上溯至西统时期,一直到美统结束、独立初期。这一阶段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是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限制、压力的形势下,依靠华侨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班牙统治菲岛时期,没有正规的华侨学校,所以基本上谈不上华文教育。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华人或华侨,将其子女送天主教学校,久而久之,大体同化于当地菲人之中。还有一些华侨、华人靠私人或开办私塾的方式来教育华侨子女。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移民法国的历史已逾百年。中国人的本分、勤勉、刻苦与善于经营受到法国人的赞誉:在赢得自己生活的同时,他们与其他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为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巴黎是旅法华侨、华人的聚居地,百多年来几经变迁,目前主要形成了三个规模较大的“唐人街”:13区唐人街、3、4区的唐人街和10、11、19和20区交  相似文献   

18.
曼谷唐人街     
到泰国旅游,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一游唐人街。曼谷唐人街是国际闻名的,它不但是一个华人典型社区,也是一处工商业辐凑的热闹市场,外国人到这里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本地上产、甚至各类现代化工业品,衣服时装.电器玩具,影视器材以至电子音响设备等等,这里都有无足供应,而价格方面,更比香港、新加坡便宜,从前香港是游客的购物大堂,这几年来购物天堂已转移到曼谷了,而唐人街则是购物重点地带。曼谷唐人街如要界划清楚,那应该自三角路高亭戏院前为起点,然后循耀华力路向前走直至三是府、帕夫力这一带到空洛港边为止,至于东面则包括…  相似文献   

19.
澳洲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悉尼唐人街的特色是中国情调浓郁。悉尼唐人街是澳洲最大的唐人街,全市300万人口,华人人口30万,占1/10。位于德信街四周的唐人街,包括喜街、海港街、乔治街、沙瑟街和高宾街。近年来,又形成了帕那玛打和艾士菲两个颇具规模的唐人街。帕那马打街以印支华人为主体,艾士菲则以中国大陆新移民聚居而形成,有“小上海”之称。步入街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书“通德履信”,下有对联:“德业维新,万国衣冠行大道;信孚卓著,中华文物贯全球”的中国古典式牌楼。另一座牌楼上,用金字镌刻着对联:“四海种族同仁,修睦合群如兄弟;一家金兰结义,精…  相似文献   

20.
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与中国关系密切,旅居印支的华侨亦有其悠久的历史。印支华文报业1918年创刊迄今也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印支政局的变幻,华文报业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自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由于越南当局在苏联的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大批迫害和驱赶华侨华人,印支地区的华文报刊,除存新创之《西贡解放报》中文版外,被强令全部停刊。华文报人也不得不流亡海外,有的还到了台湾,继续从事报业活动。本文仅就印支华文报业的历史与现状作概要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